足球运动训练监控体系不足及理论构建与完善

2011-11-09 03:37李建军王前进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元认知训练方法竞技

李建军,王前进

(1.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2.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 3.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足球运动训练监控体系不足及理论构建与完善

李建军1,王前进2,3

(1.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2.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 3.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目前我国足球训练监控体系还不完善,存在许多缺陷之处,主要表现为训练监控主体偏失、训练监控内容单一、缺乏运动员元认知的有效监控。根据训练学、元认知理论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足球运动竞技能力构成因素和运动员自我监控两个方面构建和完善足球运动训练监控体系。

足球训练;监控体系;自我监控

足球运动训练是为了培养出能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高水平竞技能力的足球运动员,其目的是通过比赛将这种高水平竞技能力转化为优异的成绩,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赛成绩的提高其根本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这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对训练过程的科学化安排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针对如何通过对训练过程的科学监控,提高我国足球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进行了研究。我国足球水平远落后于欧美等足球强国,通过训练监控进行科学的训练而缩小与诸强的差距成为一项重要的措施。近年来,我国足球训练监控程度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足球训练的监控体系与内容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而制定全面系统的训练监控体系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 目前足球训练监控体系存在的不足

1.1 训练监控主体偏失

张大超[1]认为运动训练监控的主体是科研人员和教练员,训练过程监控计划的制定、监控方法的选择与设计、监控过程的实施、监控结果的分析、调控信息的确定等都是由他们来负责。科研人员和教练员组织、实施和控制整个训练过程监控的活动。但是,这种模式已经被打破,作为监控主体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统一性不复存在。目前,我国足球界科研人员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存在。尤其在训练计划的制定、实施过程中,科研人员没有参与其中的资格。科研人员所能做的就是对既存的训练后的效果做出描述性研究与解释。这种现象必然导致训练的经验化。教练员绝大部分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训练,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身心状况完全凭经验判定,很难保证训练的科学化。

1.2 训练监控内容单一

足球运动是一项复杂的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多元动作结构变异组合类项目,其技能、战术能力、体能和运动智能在运动员竞技能力中起决定性作用,心理能力起重要作用[2]。这样一项运动其训练必然涉及到多个方面,同样训练监控也必须要面面俱到。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科研工作者忽视了这一点。在中国期刊网上,以“训练监控”为关键词检索到的相关研究文献60余篇,其中研究绝大部分聚焦在训练中体能方面的监控应用上,其他方面较少被提及。这也反映了长期跟随足球队伍的科研教练员的现实情况。重体能监控而轻其他监控是目前训练监控中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应予以重视和调整。

1.3 缺乏对运动员元认知的有效监控

运动训练元认知是指运动员为了保证训练和比赛的效果,达到训练和比赛的目标,在运动训练及比赛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调控的过程[2]。该过程在许多研究文献中也被称为自我监控。

由于运动员在运动水平、个性特征、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自我监控的能力也必然不同。李琳等[3]研究表明,不同水平的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在执行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自我监控能力会产生对训练的不同感受,这些不同的感受又会对下一次训练中心理效能的付出程度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影响到训练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运动员的自我监控情况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给出指导建议和修改训练计划,使训练更符合个人实际情况,做到训练的科学化。

2 足球训练监控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完善

建立有效、系统、全面的足球训练监控体系是进行科学化训练的前提和保证。根据足球运动的项目特征和训练规律,可以从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和运动员的元认知能力两个方面构建和完善足球训练监控体系和内容。但这些方面的监控体系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应该人为地加以分离和割裂,而应该共同实施,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对运动员训练的监控做到全面、合理,也只有把两个方面的监控共同视为一个整体才能真正了解和把握运动员当前的训练应激状况,以便对训练计划做出科学的修改。

2.1 监控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1.1 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 唯物主义矛盾论告诉我们,事物总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在所有的矛盾关系中,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样在一个矛盾中也存在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应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足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目,主导竞技能力为体能、技术能力和战术能力。在训练中,应对这三种能力进行主要的监控;心智能力作为辅助竞技能力,在训练监控中应进行次要监控。体能作为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其主要方面是运动员素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应加强监控。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对足球运动员其他主要竞技能力起到支撑和放大作用。心智能发展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主要竞技能力的发挥,因此,心智能在足球训练中也应占到一定的比例,同样也应对心智能的训练进行有效的监控。

2.1.2 以比赛需要为向导原则 一切竞技运动训练的目的都是为了在比赛中发挥出竞技水平,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足球训练的目的也同样如此。关于这一点,足球界的认识逐渐在深入,训练内容、方式方法也逐渐与比赛需要相适应。但这种符合比赛需要的训练到底达到了多少,就需要去监控与评价。从这点上来说,监控的内容和标准应以比赛需要为导向,真正做到监控训练是否达到了比赛的需要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比赛的需要。

2.1.3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训练监控的目的在于评价与控制,评价是为了能更好地控制。评价的方法应以能更好地进行训练的控制与调整为标准来选择。对于足球运动来说,运动员竞技能力是一个由不同功能作用的体能、技术能力、战术能力以及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构成的统一体,对其各个分项能力的监控与评价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及不同方法,应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向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发挥科学仪器的精确量化功能作用的同时,也应注意教练员、专家等在评价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2.1.4 主体监控与客体自我监控相结合原则 训练任务的完成、训练效果的体现都要在运动员这个客体身上表现出来,训练过程需要运动员自我监控。其一,运动员训练中的心理投入程度影响训练效果,没有运动员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训练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二,长期以来运动员的训练基本上都是在教练员单方安排下进行的,运动员很少也不知道怎么参与训练的安排;同样,对训练的监控也一直以主体(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监控为主,作为客体的运动员很少能做到自我监控,因此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监控的偏失。运动员对训练情况不了解,只是机械地去训练,尤其是训练前后的自我监测控制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训练效果不明显或者达不到目标的要求。因此,需要运动员自我监控。

2.2 依据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完善足球训练监控体系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它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4]。依据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2000年)的竞技能力理论,在征求专家和足球教练员意见(表1)的基础上,将足球训练监控体系构建如下(图1)。

表1 足球训练监控指标专家意见调查结果表

2.2.1 监控体系图示说明 按足球运动竞技能力构成因素对训练监控内容和体系进行构建时,划分为三个层次,逐渐具体和细化。以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智能为一级指标,主要为概括和总领的目的。从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围绕竞技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勾勒训练监控系统总的框架及维度。在每个一级指标下,根据训练理论的相关知识划分出10个二级指标(图1)。这些指标是上一级指标的分解,使监控内容和体系更具体化。三级指标(第三层次)属于具体操作指标,也就是具体实施监控过程中所监控的对象和要记录的内容。三级指标并不是二级指标的全部细化,而是根据主次选择了一些监控中首要的指标。但并不是说没有具体细化二级指标的就不用监控,而是说根据足球训练主要任务的不同,一些监控内容必须监控到三级指标,一些指标只需在二级指标层次上进行监控就可以了。

图1 竞技能力构成因素视角下训练监控内容和系统图

2.3 基于监控客体内因视角下的训练监控体系构建与完善

足球运动员是训练中主体之一的存在,同时又是训练监控唯一客体的存在。训练计划的制定、实施必须要紧紧围绕运动员才能加以展开。同时运动员主动参与和投入训练的程度又直接影响着训练效果。这些心理能力的投入又与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密不可分。李琳、毕海波等[5]的研究认为,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大小与运动成绩的高低有着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其中自我监控的计划准备性、反馈性以及方法性与运动成绩呈显著正相关。目前,在其他运动项目中,自我监控领域的研究还非常少,但可以肯定自我监控能力与运动成绩具有紧密联系。同样,李琳、梁承谋[6]的研究认为,运动员的水平不同,自我监控能力在执行性上同样不同,存在差异。所以,在足球运动训练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对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元认知能力)进行监控,可以让训练指导人员随时掌握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参与训练的多寡,以能够及时对运动员进行指导、纠正和激励。

2.3.1 元认知监控理论解析 “元认知”的概念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1976年提出[7],此后Flavell以及一些其他的学者,例如Bake、Brown[8]和我国心理学学者董奇[9]等就“元认知”继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元认知”就是某个体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个体的认知过程所进行自我觉察、反省、评价与调节。通过研究认为,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构成,这些成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本文中主要讨论元认知监控,也就是前文所说的自我监控。元认知监控是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时,根据元认知的相关体验、知识积极主动地对其所从事的认知活动进行主动的、自觉的、及时的监测控制、调节,从而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

董奇、周勇、陈红兵等[10]对元认知监控进行研究,认为监控是一种控制,是以信息反馈为基础的,它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关于事物运动发展的反馈信息,它通过对事物发展的过程进行审视、检查而获得。二是控制措施,功能是对事物下一步发展进行调整、修正,其根据就是反馈信息与预期目的。而且他们认为监控是一种不断交替变化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监”和“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转变角色,交替进行。“监”的结果必然引起“控”,“控”的结果又是另一个“监”的对象,如此循环逐步逼近预期目标。

元认知监控(自我监控)从动态结构角度可分为计划、检查、监察、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等一系列动态变化的连续的环节。

2.3.2 足球训练中对运动员元认知监控监测体系理论构建

足球运动员训练的自我监控的监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运用恰当的具有针对性的监测指标才能很好地完成监测任务,才能正确地对运动员进行自我监控指导,提高训练效果。本文在监测指标选取时,采用了李强等[11-12]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运用严谨的研究方法,经过反复论证得出了有效的监测指标。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理论,对监测模式初步构建如图2。

图2 足球运动员训练元认知监测体系示意图

2.3.3 监测指标含义阐释 准备性是指在足球训练开始前,运动员为了更快进入训练角色,取得更好的效果所做的各种具体准备,如调节好情绪、体能与精力等。计划性是指在足球训练开始前,运动员对训练过程安排的了解与掌握,如事先了解训练哪些内容、如何去训练等。目的性是指足球训练前运动员明确此次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或想要的结果。意识性是指在足球训练中,运动员清楚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的运用目的,如训练时知道教练为什么要训练这些内容。方法性是指训练中运动员在训练中对于训练方法手段的理解、认可、选择,按照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手段进行技战术训练,以便能得到最好的训练效果。执行性是指足球训练中,运动员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去严格执行训练计划,排除其他干扰,使得训练能够保质保量地顺利进行。反馈性是指足球训练后运动员能够根据自己在训练中的训练情况与训练的目的进行对比,做出反馈总结。补救性是指足球训练后,运动员根据反馈总结结果对自己的训练不足之处采取补救性措施。总结性是指足球训练后,运动员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思考,总结训练的经验和教训,如总结自己训练中的不足,借鉴别人好的训练方法和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训练[10]。

2.3.4 监测体系图示说明 在图2中,对足球运动员训练自我监控的监测体系共选取9个二级监测指标,分别隶属于训练前、训练中和训练后3个一级监测指标。9个二级监测指标较为完整地概括了足球运动员一次训练周期中不同阶段的自我监控的内容。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基本上能够掌握运动员心理效能的动用情况,从而能够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

2.4 监控评价标准的制定

标准是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标准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到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因此在标准编制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则:①即时性:符合现在对足球训练的要求和比赛的实际情况;②科学性:在编制过程中词语表达严谨,标准分级科学周密,相邻等级衔接配套;③可行性:充分考虑使用的方便、易测性。

本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①足球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现代足球向着高对抗、高强度、高速度的方向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训练是为了比赛的需要。因此,训练日趋与比赛相适应与结合,以比赛的需要为导向。对于足球训练的监控与评价标准也应与是否达到了比赛需要为标准来制定。②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相关内容的科研成果是指与训练监控有关的学术成果,主要包括相关内容的科研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博士学位论文等,在分析相关内容的科研成果时采用了扬弃的方法。这些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是科研工作者关于监控评价标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也是衡量足球训练效果的重要依据。③专家对足球训练监控的解读。从事足球工作的专家学者能清楚地把握足球发展规律,对足球训练与监控有着独到和卓越的认识,他们对训练监控的解读也是本监控评价标准构建的重要依据之一。

为了更客观、更合理制定足球训练监控的评价标准,能够客观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标准前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据此草拟了末级指标的标价标准,然后征询专家的意见对其进行了论证,最后选择了被评价者进行试评,分析评价中存在问题,再次对评价标准进行修改。最后确定的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足球训练监控指标评价标准

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量化参考标准优良中差自我监控评价C22计划性 总是主动了解和掌握训练内容、安排过程、训练方法和训练目的。做到掌握训练内容、过程安排和训练方法清晰,训练目的明确。经常主动了解和掌握训练内容、安排过程、训练方法和训练目的。偶尔主动了解和掌握训练内容、安排过程、训练方法和训练目的。不了解和掌握训练内容、安排过程、训练方法和训练目的。C23目的性 总是明确知道本次训练需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经常知道本次训练需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偶尔知道本次训练需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不知道本次训练需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C24意识性 总是明确知道训练内容安排、训练方法选择等的原因和这样安排背后的依据,明确知道训练要达到的效果。经常知道训练内容安排、训练方法选择等的原因和这样安排背后的依据,明确知道训练要达到的效果。偶尔知道训练内容安排、训练方法选择等的原因和这样安排背后的依据,偶尔知道训练要达到的效果。不知道训练内容安排、训练方法选择等的原因和这样安排背后的依据,偶尔知道训练要达到的效果。C25方法性 总是能对训练中采用的训练方法做出判断,并能依据自身情况积极调整训练方法。经常能对训练中采用的训练方法做出判断,并能依据自身情况积极调整训练方法。偶尔能对训练中采用的训练方法做出判断,偶尔能依据自身情况积极调整训练方法。不能对训练中采用的训练方法做出判断,不能依据自身情况积极调整训练方法。C26执行性 训练中抗干扰能力突出,能够控制自己严格执行训练计划。训练中抗干扰能力较好,较能够控制自己严格执行训练计划。训练中抗干扰能力较差,不能够控制自己严格执行训练计划。训练中抗干扰能力差,不能够控制自己严格执行训练计划。C27反馈性 训练后总是能够对自己的训练过程、效果与训练计划相对比,并做出反馈总结。训练后经常能够对自己的训练过程、效果与训练计划相对比,并做出反馈总结。训练后偶尔能够对自己的训练过程、效果与训练计划相对比,很少做出反馈总结。训练后不能够对自己的训练过程、效果与训练计划相对比,不会做出反馈总结。C28补救性 训练后,总是能在反馈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训练的不足之处做出补救性措施,如加练等。训练后,经常能在反馈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训练的不足之处做出补救性措施,如加练等。训练后,偶尔能对自己训练的不足之处做出补救性措施。训练后,不能对自己训练的不足之处做出补救性措施。C29总结性 训练后,总是能对训练过程做出总结,并能与他人训练过程做出对比,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借鉴他人长处,弥补自己短处。训练后,经常能对训练过程做出总结,并能与他人训练过程做出对比,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借鉴他人长处,弥补自己短处。训练后,偶尔能对训练过程做出总结。训练后,不能对训练过程做出总结。

3 结论

1)目前,我国足球训练的监控体系还不完善,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训练监控主体偏失、训练监控内容单一、缺乏对运动员元认知的有效监控。建立系统、完善的足球训练监控体系势在必行。

2)依据不同的视角,分别从足球运动竞技能力构成因素和足球运动员训练元认知监控两个方面进行监控体系的构建,前者注重训练的外在因素,后者则从训练的内在因素着手。两者属于统一的整体,不可偏废。只有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才能对运动训练进行有效的监控。

3)主要从宏观上进行研究。利用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完善监控体系的想法。其主旨是说明对足球训练的监控不是仅仅抓某一方面就可以了,而是要依据系统论的观点,构建完善的全方位的足球监控体系。

4)笔者所构建的监控体系,也并不是最终完善的足球训练监控体系。由于能力所限,许多方面目前还没有考虑到,将会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1]张大超.运动训练过程控制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报,2007,41(12):56.

[2]董 奇,周 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1.

[3]李 琳,梁承谋.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1200.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4-65.

[5]李 琳,毕海波.跳高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1412-1414.

[6]李 琳,梁承谋.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1196-1200.

[7]Flavell J H.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In:Resnick L B(Ed.).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M].Hills-dale,NJ:Erlbaum,1976.

[8]Bake L,Brown A L.Metacognitive skills and reading.In:Pearson P D(Ed).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M].New York:Longman,1984.

[9]董 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 (1):68-74.

[10]董 奇,周 勇.自我监控与智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8.

[11]李 强,赵春花.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自我监控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5):63-65.

[12]李 强,韩 玉.运动员训练自我监控量表及其简表的研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1):38-41.

[13]车宏生.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4]彭正龙,陶 然.基于元认知的认知学习对动态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6):1343-1347

Insufficiency and Monitoring System’s Construction and Consummation of Soccer Training

LI Jianjun1,WANG Qianjin2,3
(1.Sports College,Xuzho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Jiangsu,China; 2.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Jiangxi,China; 3.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t present,China’s soccer training monitoring system is imperfect.It has many flaws.They mainly displays in the lost of main training monitoring,the simple training monitoring content and the deficient of effective athlete meta-cognition monitoring.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theories,the meta-cognition's theories and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the soccer training monitor system is constructed from two aspects:the constitution factor of soccer sports athletics ability and the athlete’s self-training monitoring system.

soccer training;monitoring system;self-monitoring

G843

A

1004-0560(2011)06-0121-05

2011-10-29;

2011-11-20

李建军(1966-),男,副教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责任编辑:郭长寿 王艳萍

◂论文选粹

猜你喜欢
元认知训练方法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