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木屑栽培平菇配方试验

2011-11-13 12:45郑英姿
食药用菌 2011年5期
关键词:木屑平菇培养料

郑英姿 陈 剑

(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福州 350018)

桉树,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泛称。属常绿乔木,又叫 “玉树” 或 “尤加利树”。树干高而直,木质坚韧,是建筑、家具等用材。速生桉是对尾叶桉、巨尾桉等速生桉树的泛称[1],原产澳大利亚,多达945种,目前国内大面积引种的有巨尾桉、尾巨桉等无性系和巨桉、赤桉等种源,是热带、亚热带优良速生丰产树种。

桉木屑量多面广,但除少数用作活性炭原料外,大多没有利用,作废料处理,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由于桉木屑含有大量的油脂和芳香类物质,有碍食用菌菌丝生长与子实体发育,故基本没有用作食用菌栽培原料。

我们在反复试验中发现,桉木屑通过堆积陈化或堆沤发酵后,则可用于栽培菌菇。陈体强[2]等也曾有柠檬桉、大叶桉可用作栽培灵芝的报道。这不仅可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丰富、廉价的新原料,也为缓和菌林矛盾,综合利用资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价值。

笔者于2010年7月开始使用桉木屑进行平菇栽培试验,取得成功,兹总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桉木屑购自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

菌株选用本地当家平菇品种黑菇王,其主要特点为走菌快,菌丝萌发快、强,菌丝洁白,抗性强,不易污染。部分菇农甚至在秋季采用发酵料栽培黑菇王,走菌也属正常,污染率也很低。培养料采用表1所列的3种配方进行试验,每个配方接种平菇100袋,每袋装干料1.75 kg。具体栽培环节如下。

表1 不同配方栽培平菇

1.1 时间安排

平菇栽培季节因品种而异,各地区应因地制宜,一般来说,以秋季栽培较理想,此时气温由高逐渐降低,发菌期需要较高温度,产菇期则需要较低温度,符合平菇生长过程对温度的需求。本试验于8月份备料,9月中下旬接种,经过20~30天走菌满袋并后熟,10月下旬对栽培菌包开袋口进行出菇管理,11月初采收第一潮菇,出菇期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份。

1.2 原料处理

以桉木屑、杂木屑、棉籽壳、麸皮、石灰等为原料。配料前两周将桉木屑与杂木屑置于露天曝晒、雨淋,以去除其中含有的酚、醛、单宁类物质。棉籽壳在配料前一天加入1%石灰水搅拌预湿备用,使栽培包保持一定的吸水性和通透性。棉籽壳表面的纤维能被平菇菌丝直接利用,并因其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能承受墙式栽培中栽培包的重叠挤压。麸皮在配料时添加,与棉籽壳一同起增加氮源的作用。石灰作为碱性物质,可以中和培养料中过多的酸并杀死原料中的害虫和杂菌。

1.3 菌包制作

先将生产总量 (干料重)除以搅拌机单次搅拌的干料量,算出搅拌次数,再将培养料除以搅拌次数即得到每次不同培养料的投料量。用相应大小的容器称取,做好记号,以省略每次配料称取。将培养料按照配方比例在搅拌机内混合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0%~65%(即手指用力挤压有水渗出或滴下一两滴为宜)。

为延长出菇期,采用22×45×0.004(cm)常压聚乙烯塑料袋,按每袋干料1.75 kg备料。生产上常压灭菌选用聚乙烯袋为佳,而高压灭菌宜选用聚丙烯袋。

用手装料,先将塑料袋一头用尼龙绳系紧,另一头留着装料,边装边用手指压。用手压紧袋壁四周,中间可稍松,形成两端紧中间松,有利于菌丝生长。若装得过紧,氧气不易进入袋中,发菌慢;装得过松,则菌丝易断层。也可用打包机打包后装袋。装好袋后用尼龙绳系紧。

1.4 灭菌

将装好料的菌包依次摆放于灶内周转车上。中间留出少许空隙,锅炉烧水通入蒸汽开始灭菌。初时使用大火,尽快使温度升到100℃,否则培养料易变酸,维持8~10 h,然后打开放气阀,开一点门缝,让其自然降温。待灶内温度适宜时取出菌包退炉,移到冷却室冷却至常温,再移到接种室消毒,准备接种。

1.5 接种培养

接种前先按常规消毒方法将房间灭菌成为无菌室。接种时先用75%酒精擦洗双手、接种勺或镊子,然后接种。采取两人接种方式,一人负责开袋,一人专门接种。接种量尽量多,从速封住袋口,以减少污染,使菌丝能尽快走菌封面。接种完毕用尼龙绳系紧袋口。

控制温度在25~28℃下培养发菌,接种3~5天后,菌丝开始吃料,应检查杂菌,一旦发现污染即刻清除。8~10天后,每天打开窗户通风换气0.5 h,仍以保温为主。正常情况下5~8天翻袋一次,调换料袋位置,以利于菌丝生长整齐。满袋时间22~25天,再经3~5天,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出现结块隆起现象,这时进行出菇管理。

1.6 出菇管理

控制空气相对湿度85%~90%,料温在18~20℃,有良好的通气和散射光刺激。解开尼龙绳,在袋口培养料的表面用粗铁丝耙动、压平,轻轻除掉接种块周围的老菌丝,换上直径4.5 cm,高2 cm的塑料套环,外系一根牛皮筋。当菌丝扭结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瘤状突起时,加大地面和墙壁的喷水量和喷水次数。平菇小菇蕾局限于套环口狭小空间长出,养分集中,结菇多,朵大而肥厚,产量高状。喷水时采取 “轻、勤、细”的原则,朝空间喷雾状水。一般每天喷水3~4次,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每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2 h。

成熟前期直接向菇体喷少量雾状水,采收前喷一次雾状水,在孢子尚未弹射前及时采收。

1.7 采收

当菇盖边缘由内卷转向平展,外缘出现裂痕口时,即可采摘。采后维持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减少喷水次数;同时将残留在菌包口处的菇根挖净,以免腐烂,诱发病虫害。

每采完一潮菇,及时清除死菇、烂菇、病菇及杂物等,用干净的铁丝在料面上来回划动几下,稍加压实,停止喷水2~3天,让菌丝充分恢复并积累养分。3~4天后重喷水一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温度18℃以上,进行第 2潮菇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桉木屑3种配方栽培平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出菇阶段与对照相比,菌丝生长洁白、旺盛,未见明显差异,但在产量上差异较显著。由表1可知,配方③的生物转化率较高,比对照高出1.6%,说明桉木屑比例在30%左右栽培平菇比较适宜。

3 讨论

栽培袋每袋干料量约1.75 kg,每袋的平均鲜菇产量达到1.5 kg以上,生物转化率高于86%,产量比较理想。证明桉木屑栽培平菇是可行的。

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了与常规平菇栽培同样的问题,遂提出以下相应的解决办法。

(1)子实体红褐色。部分菇盖或整丛子实体变成红褐色或出现褐色斑点。这是灭菌后在冷却与接种过程被细菌污染所致;营养不足,栽培环境被污染,高温、高湿等因素也会引起子实体褐变。

处理:做好灭菌及之后的冷却、接种过程的房间消毒,做好生产环境的卫生与消毒,注意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栽培房的温湿度,高温时加强通风、喷水降温,高湿时加大通风与换气。

(2)子实体发黄。子实体菇盖中央首先出现橙黄色,随后扩展至整朵菇体,但未发生腐败酸臭味。这是栽培菌包灭菌不彻底,残留细菌所致。处理:做好生产环节中至关重要的灭菌环节,注意排气,避免假压;注意控制好灭菌时间;注意灭菌前菌包中培养料水分的控制,培养料太干灭菌难彻底,太湿则走菌走不透。

[1]周桂荣,钟德年.大规模发展速生桉的利弊及建议[J].中国园艺文摘,2010,8:68/35.

[2]陈体强,李开本,郑宇,等.灵芝适生树种[J].福建林业科技,1995,22(1):62~66.

猜你喜欢
木屑平菇培养料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平菇种植记
草菇出菇为何怪
木屑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平菇冬季提温发菌效果好
油页岩与木屑混合热解特性研究
橡胶木屑基活性炭—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