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为谁而鸣

2011-11-16 15:28□慨
声屏世界 2011年8期
关键词:丧钟新闻自由传媒业

□慨 文

丧钟为谁而鸣

□慨 文

英国《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而停刊的消息,让整个世界震惊。这份拥有168年历史、发行量达260万份的传统纸媒,倒在了为吸引眼球追求更多经济利益的路上,用一个媒体最悲惨的方式敲响了自己的丧钟,同时也为传媒业敲响了警钟。

《世界新闻报》的倒掉,说明了在一直标榜“新闻自由”的西方社会和传媒界对违反职业道德和规范行为的“零容忍”,也说明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底线在传媒业高度发达的国度里同样是不可触碰的底线。看过一些评论,有很多人因此抨击西方所标榜的“新闻自由”的实质。笔者并非在此为西方的新闻制度辩解,而是反思这种行为在我国当前的媒体业界其实并不少,但并没有听说哪家媒体因此而被关门。在我国当前的新闻体制环境下,媒体的关停并非完全由市场说了算。因此,一些媒体违背新闻职业操守的行径,除了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约束或惩罚外,或因自身不慎惹上官司,从未见过哪家媒体因此被处以“极刑”。这也是为什么新闻道德和职业规范年年讲,新闻战线“三项教育”年年抓,而虚假新闻、明显有违新闻业操守和触犯公共道德等的不良新闻现象层出不穷。

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是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安身立命的底线,突破了这根底线就意味着离死刑不远了。《世界新闻报》在最后一期的社论中说“我们迷失了方向”,诚哉斯言。没有方向的媒体,又怎能行走在传媒的江湖之上?反观我们的一些媒体,有些甚至是主流媒体,为获取利益,为搏取眼球吸引注意力,用一些超常规的手段获取所谓的独家新闻毫无禁忌,更有甚者大胆挑战法律尊严和道德的底线。目前,我国传媒业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媒体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市场化媒体数量的逐步增多,那些屡屡触碰法律底线和社会公众道德底线的不良媒体必然会遭到被淘汰的命运。丧钟为谁而鸣?警钟为谁而鸣?答案昭然若揭。

猜你喜欢
丧钟新闻自由传媒业
全球金融治理:美元体系的“丧钟”将要敲响?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新闻自由之路的艰辛与曲折——近代英国的新闻自由之路
试论融合发展语境下文化传媒业的新路径
告诉我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欧洲传媒系统面面观之瑞士传媒业图景下
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冲突解读
浅议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