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的被动根源与主动策略

2011-11-16 15:28卢文娟
声屏世界 2011年8期
关键词:被动标准化部门

□卢文娟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凸显,作为群体性和社会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信息传播的热门议题。综合数以千计的有关报道,可以形成如下判断,即我国食品安全局面基本可控,但未能实现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的良性运行,政府、企业、媒体、消费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处于被动状态,易导致食品安全危机。深入剖析被动困境的根源,有利于找到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主动策略。

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的被动根源

食品生产的标准化与物流的全球化,加上信息传播全球化以及网络社会的发展,构成信息传播主体与受众的全球化。任何食品安全信息都容易低成本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

食品生产标准化及物流全球化迅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突破一城一国之地域。工业革命之后,食品生产标准化及物流全球化趋势发展迅速。工业标准化促进了食品生产规模化及消费空间向全球扩展。食品安全问题已突破一城一国之地域,其严重的危害性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一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然而要实现对食品生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控,食品安全信息的互联互通,就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各类数据的接口标准的制定,不仅受制于经济效益因素,更要考虑到国家战略安全。

当今国际政治的主体仍然遵循二战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即国际政治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以主权国家为成员单位。联合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组织的成员主要是主权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协调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处理问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信息网络全球化传播的速度。而且,现代社会虽然不断呈现出个体化的特征,而食品安全的风险却是人类性的,远远超出了一个国家之范围。在经济与信息全球化时代,某个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了,其他国家则可能成为被动的信息传播接受者。于是,有人质疑“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存在内外有别,甚至比国外标准松的问题”,问答这类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工业化、标准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等多种因素,以及现代社会中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复杂利益博弈状况。

电子政务的数据格式“山头林立”,政府各部门很难迅速地步调一致。在封闭经济状态下,考察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建立可信可靠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网络和管理机制,似乎更有可能性,但其中的困难也不小。以中国为例,有人质疑中国政府在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中处于被动状态。典型的案例是“苏丹红”“地沟油”和“瘦肉精”等事件。2006年媒体就报道了上海瘦肉精中毒事件,而2011年某著名肉食品品牌企业又爆出瘦肉精丑闻。企业自身道德问题是这些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但决不能把责任仅仅归结为此,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监管的严重缺位是暴露出的更深层次问题。

“苏丹红”等问题先由外国发现,继而被中国媒体转载,国内相关部门才开始行动。“每增添一个新的名词,都是对政府监管的无声责问”。媒体与消费者在提出这类质问时,常常将政府视为一个整体,但现实的情况是,政府是由各个层级中的许多部门组成的,它们很难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步调一致。于是出现了“四顶大盖帽管不住一根豆芽”的情况,就像猪肉从生产到流通各环节共有八九个部门在管,但还是出了瘦肉精中毒事件。其中确实存在政府部门由于部门隶属关系、管理方式等方面原因造成的失职、扯皮和相互推诿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各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状态影响了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无法对具体问题形成一个闭合的信息沟通环,一旦某个部门发现问题,就有可能无法及时通知到其他部门,这自然为某些违法行为提供了机会。因而在信息网络化社会中,支撑我国政府应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公共危机的基础是电子政务。更进一步地说,是电子政务技术标准体系,包括目录标准体系、数据接品标准等。政府综合管理部门、食品安全管理的牵头部门需要各个专业部门的数据(信息)作为决策支撑,甚至是食品安全的预警分析。但遗憾的是,我国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数据标准化方面还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这不仅涉及对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格式的整合,还涉及对同一部门内部的数据格式进行标准化处理,新数据与历史数据的接口标准化处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前期研究薄弱,各级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数据(信息)只有加速推进互联互通,实现组织沟通畅通,政府才能在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中变被动为主动。

国内主流媒体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对外依存度较高。

国内主流媒体在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中,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因为食品安全信息传播容易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必然要求主流媒体非常严肃地对待此类信息,必须做到准确、迅速地传播。但国内主流媒体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首先,因为主流媒体是政府的喉舌,能够引导大众舆论,媒体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传播受到政府的影响,而政府电子政务系统还在不断地完善之中,信息无法有效共享,“信息孤岛”普遍存在,政府权威部门很难准确、迅速地引导和应对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政府综合管理部门要掌控相关信息,受制于数据标准化进程。在有的时候,主流媒体的反应速度可以超过政府,但这很难成为常态。其次,媒体获得的信息、知识往往是破碎的、片面的,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接收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也只能反映部分问题,甚至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而捕风捉影,很难也无法获得全局的真实有效的情况。再说,国内主流媒体传播食品安全信息的准确性,涉及到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含量,这正是我国大众媒体的软肋。主流媒体想迅速地获得完整、准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报告等信息,往往受到检测设备、试验周期、经济成本等因素的制约。

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质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如成分、质地、原产地、环保、安全等)不断扩充,已经扩展到多维度的食品安全要素。这些新增的内涵与外延造成信息不对称性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准确地获取成千上万种食品安全信息的信息成本特别高。

对策与建议

深层次地剖析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的被动根源,是为了更好地探索主动应对的策略,规避食品安全危机。

以食品安全为契机推进电子政务数据标准化进程,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政府在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中,经常处于被动状态,上文已述。现在的有利时机是,各个部门都不会将部门利益置于食品安全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之上,因此,可以把食品安全危机转变为破解电子政务“信息孤岛”的契机,继续推进数据(信息)的标准化进程,着力解决食品信息中无标准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建立资源监测和数据共享机制,统一编码规则、传输格式以及接口规范。妥善处理食品信息数据的兼容和接口问题,使行政监管体系与食品行业信息化协调发展,使食品行业安全信息在食品行业供应链的各环节得以及时、准确搜集和整理分析,使政府的声音在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中有理、有据和有力,发挥政府的公信力。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品牌的认证认可机构和实验室,争取国际传播竞争中的更大主动权。全球信息网络化令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面很广,且与社会经济安全息息相关。在这个背景之下,中国肯定不能独善其身,国内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必须与世界接轨。因此,在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的国际竞争中,我国主流媒体要有全球视野,争夺在食品安全信息的国际传播中的主动地位和话语权。中国必须在食品安全领域塑造全球知名的标准与认证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品牌的认证认可机构和实验室。标准、认证和检测的品牌及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认证服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并将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产生巨大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标准和认证机构在品牌建设、品牌内涵等方面的能力仍有待加强,只有从国家战略层面部署完善标准与认证资源配置模式,才真正创造世界级的标准与认证的中国品牌,引导和支撑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新模式。

大力发展省市综合性检测平台,支撑食品安全信息传播准确高效。一方面,在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建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明确办事机构规章制度,鼓励政策设计创新,这些措施都能助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从食品安全传播的角度来看,各省市大力发展综合性检测平台对区域性主流媒体准确、快速地发布食品安全信息也很有帮助。在大多数情况下,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区域性的,信息源是某一个地方。如果有当地的综合性检测平台作支撑,加强对食品生产和消费科学有效的检验检测,当地的政府、媒体就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迅速获得准确信息,并向上级报告,及时给外地媒体、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信息,降低媒体跨区域监督报道中存在的信息风险。

1.郭于华:《透视转基因:一项社会人类学视角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2004(5)。

2.吕 方:《新公共性: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社会学议题》,《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徐晓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2(10)。

4.周胜林,吕继红:《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的功能与规律》,《当代传播》,2008(6)。

5.卢文娟,田为兴,申其辉:《标准导航低碳潮迷局,认证给力价值链短板》,《中国科技投资》,2011(7)。

猜你喜欢
被动标准化部门
标准化简述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7部门
交通运输标准化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