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电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1-11-17 01:25于升峰
现代情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对策

〔摘要〕通过世界家电企业的产品利润率对比分析,揭示我国家电企业高额市场占有率背后的产品竞争力不足、附加值低的现状,据此进一步分析企业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基础研究等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找到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低的主要原因,并给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家电产业;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创新能力;对策

收稿日期:2011-04-22

作者简介:于升峰(1969-),男,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预见和技术路线图、科技发展战略,发表论文数篇。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6.003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06-0012-04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lectrical Industrial and the Research of Strategy

Yu Shengfe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of Qingdao,Qingdao 266003,China)

〔Abstract〕Analyzed the product profitability of world Electrical Industry,revealed the status of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and Low added value,and Analyzed the technology input,output gaps of electrical business with foreign famous enterprises,found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w-end value chain of the electrical products of China,and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achieve the upgrade of electrical industry of China.

〔Key words〕electrical industry;technology investment;technology output;innovation;strategy

近年来,我国家电产品涵盖了全球主要家电品种,主要家电产品年产量一直居于全球第一,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家电生产大国,“中国制造”已经在国际家电产品中享有盛誉。另一方面,虽然占有较大的全球市场份额,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市场利润多由国外知名企业占据,我国企业更多地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廉的生产成本参与市场竞争,利润微薄,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本文在分析世界家电企业利润率的基础上,从科技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揭示我国家电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我国家电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对策建议。在与世界家电企业的数据对比中,依据《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0》,选取我国创新型企业TOP100榜单中,排名第一和第八的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它们分别位居家电领域创新能力前三强。海尔集团还是世界著名的消费市场研究机构Euromonitor公布的2010年大型白色家电全球市场占有率(6.1%)第一的企业。

1 人均利润率分析

利润率是企业剩余价值与全部资本投资的比率,是某一时期内创造利润的能力。利润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产品竞争力,也是衡量企业直接从市场获得创新回报的主要指标。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产品在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下,优势明显。

人均利润率是考虑劳动力资源的影响因素后的利润率评价指标,更加科学的反映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图1中列出了2010年世界知名家电企业与我国企业的人均利润率对比情况,我国的海尔、海信的人均利润率分别只有苹果公司的3.13%和2.46%,同样是东亚国家,海尔、海信的

图1 2010年企业人均利润率(万元/人)

人均利润率也只有三星电子的9.7%和7.7%。人均利润率如此之低,表明我国企业在全球家电产业价值链中,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属加工和组装环节,产品附加值很低,占领市场更多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资源。

按照全球价值链驱动理论,家电产业作为生产者驱动型的产业,决定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创新能力,关键看是否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分析企业的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和基础研究水平,可以看清我国家电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主要问题。

2 R&D;投入强度分析

R&D;投入是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投入数量,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条件,企业R&D;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占该企业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要素,因此现代企业都在通过提高R&D;投入强度来保持竞争优势。

图2 2009年世界主要家电企业R&D;投入强度比较

图2列出了2009年世界主要家电企业R&D;投入强度比较,很明显地看到处于国际市场竞争力领先的外国企业的R&D;投入强度很高,如阿尔卡特、摩托罗拉、诺基亚都超过了10%,夏普、松下、索尼、西门子、三星电子、富士通等企业的R&D;投入强度也远高于我国的海尔、海信,表明目前处于家电产量第一的“中国制造”产品参与全球竞争更多的依靠生产性要素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研发投入作为竞争驱动要素还没有上升为我国家电企业主要需求,研发投入低必然带来产品竞争力不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生产性要素的涨价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缺少产品竞争力的我国的家电企业将获得更低的利润,竞争优势将不存在,市场的倒逼机制将迫使我国企业增加研发新产品的力度,提高R&D;强度增加研发投入是企业首先要重视的基础性保障措施。

3 专利分析

从一定程度上讲,专利是企业资产的核心和最富经济价值的部分,它是企业产品保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3.1 中国专利

通过检索中国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据库,得到截止到2010年世界主要家电企业专利持有数量比较情况,图3显示国外企业专利数量远远多于我国企业,三星、索尼、日立、LG、西门子等企业专利持有量都在万件以上,而我国的海尔、海信却只有5 000多件,这一方面反映出世界主要家电企业重视中国市场的战略,另一方面也是他们为争夺中国市场提前“跑马圈地”,不管现在用不用,先布下专利雷池,中国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难以跨越,只能扮演代工的角色,交付大量的知识产权使用费,获得更少的利润。

发明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代表一个企业的技术发明能力和水平,也是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中国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中国高科技领域中的发明专利,绝大多数来自国外,其中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领域,来自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明专利,分别占93%、91%、85%。图4中,国外家电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与授

图3 累积申请中国专利数量比较(截止到2010年)

权量远远高于我国企业,其中三星电子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竟然达到了海尔的30倍和40倍,表明传统家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家电消费市场,将逐渐成为全球家电企业竞争的主要战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推进和人民币升值的必然趋势,较少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家电产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中也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图4 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量比较(中国专利截止到2010年)

3.2 国际专利

4 学术论文分析

如果说专利代表的是企业产品研发和当前产业技术能力的话,学术论文的产出就代表了企业的基础研究能力和未来市场占有能力,也能从一个方面看到企业的前瞻性布局和发展战略。

4.1 国际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通过检索Thomson Dialog联机数据库的近6万种国际学术期刊,选择10年为时间段(2000-2009年),得到世界主要家电企业发表国际学术论文的情况。三星电子仍然名列前茅,达到2.4万多篇,国外公司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少的松下电器也有3 000多篇,而我国的海尔29篇,海信39篇,是松下电器的1/100,只及三星电子的1/800。

图5 2000-2009年国际学术论文发表和EI收录情况

4.2 发表论文被EI收录情况

如果选用国际公认的EI(工程索引)收录数量来反映家电类学术论文发表质量和重要度,中国家电企业的差距进一步被拉大,海信7篇,海尔2篇,海尔只及日立电器的1/3 153,表明在国际家电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中国企业几乎是空白。

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差距也反映了我国家电企业研发投入较少投向基础研究领域,缺少超前的技术储备和长远发展战略。当然,这里也有我国的基础研究多集中于大学和研究院所的体制原因。

上述分析选择了我国的海尔、海信两家企业集团,依据《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0》,在我国创新型企业TOP100榜单中,海尔、海信分列第一位和第八位,是家电和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创新能力前三强(中兴通讯位列第二,并不是传统的家电企业),基本代表了我国家电企业创新能力的最高水平,但与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相比,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确如此显著,让我们认识到我国作为家电产品的制造业大国产品市场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从而深刻思考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5 对 策

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认为,产业转型升级有4种模式:即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工艺流程升级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工艺流程和效率;产品升级是研发和引进新产品;产业功能升级是重新组合产业链环节和功能;而链条升级是通过原始性创新和突破从一个产业链转换到另一个产业链。很显然,无论哪种升级模式,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依靠自主创新,提高科技竞争力才是企业持续升级的动力基础和关键,现阶段要提高我国家电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须重视4个方面:

5.1 强化自主创新在提高产品竞争力方面的核心作用理念,保证R&D;经费投入的比重稳步提高 国外领先的家电企业,R&D;经费投入的比重逐年持续增加,投入强度甚至接近20%,其结果就是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的遥遥领先,这种创新理念的驱动是我国企业最缺乏的,因此,强化自主创新在提高产品竞争力方面的核心作用理念,保证R&D;经费投入的比重稳步提高,是我国家电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和前提。

5.2 加强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实现技术自给 在诸如变频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混合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材料替代技术、智能化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等行业公用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共建共享技术研发平台,联合攻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摆脱对外技术依赖,实现技术自给。同时,重视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开发,在新一轮的国际节能减排大趋势下,率先掌握和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家电技术,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超前布局,抢得先机。

5.3 注重知识产权战略

采取有效手段鼓励知识产权的产出、保护、推广和应用,尤其注重发明专利的产出。在新兴家电领域,如无线电力传输、智能家电等方面超前布局,采用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和自主研发等多种形式,跑马圈地,布局专利雷池,赢得战略上的先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监督力度,最大限度的维护原创者的合法权利,保护创新发明的积极性。同时注重知识产权的转化,对于确有市场潜力的技术发明,下决心投入资金和人力,缩短产业化周期。

5.4 重视基础研究的积累和前瞻性布局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超前的布局,难以摆脱国外先进企业的产业治理规则,只能承担价值链低端角色,传统家电产品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我国企业需高度重视超前的基础研究,洞察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重视未来竞争的技术储备,科学制定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长远谋划企业未来发展路径和目标。

6 小 结

我国家电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需要整个产业的大变革。从企业层面,既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又要在经营管理方面大胆创新,吸纳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可持续发展、资本运作、品牌整合以及企业价值管理方面实现综合性创新。同时,从政府层面,要在相关配套政策、投融资服务体系、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园区、培育产业集群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但是很显然,所有的这些要素中,本文着重提出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由家电制造业大国变为制造业强国的最核心要素。

参考文献

[1]李甲荣.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耦合关系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21(6):61-65.

[2]郭亮,等.中国家电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J].统计与决策,2007,(15):104-105.

[3]纪建悦,等.我国家电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5-39.

[4]柴俊武,等.企业规模与R&D;投入强度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3,21(1):58-62.

[5]张铃,等.基于国际经验的我国R&D;投入强度偏低因素解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2):10-13.

[6]贺德方.我国企业科技竞争力评价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6):56-60.

[7]张辉,等.全球价值链下北京产业升级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龙峻.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分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J].科技经济市场,2008,(12):63-64.

[9]张友棠,张勇.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子利润率测度[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28(11):128-130.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对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诊错因 知对策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