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摘录

2011-11-21 13:50本刊编辑部
当代世界 2011年4期
关键词:调控改革

“中国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摘录

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胜利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两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上,温总理直面“十二五”规划、中国模式、通货膨胀、房价调控、政体改革、三农问题、人才教育、两岸合作等社会热点问题,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信心就像太阳一样,充满光明和希望。”

——温家宝在记者会开场白中表示,面对摆在面前的艰巨任务和复杂形势,要付出极大努力,要有忧患意识,还要树立信心。

“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

——针对“十二五”规划期间主动调低经济发展增速,温家宝说,今后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发展是一种模式。”

——在回答法国记者有关中国已经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时,温家宝坦言,中国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经济这些年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改革和建设还在探索之中。

“通货膨胀就像一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

——温家宝在谈到通货膨胀时做出上述比喻,并表示对于管理好通胀预期很有信心,将把抑制通货膨胀摆在今年政府各项宏观调控工作中的第一位。

“关于房价的调控,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是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温家宝在回答人民关心的房价调控问题时表示,除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从供求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之外,还要“三管齐下”,加强对地方落实房价调控政策的检查力度。

“只有开放包容,才能使祖国强大。”

——温家宝表示,我们在充分发扬祖国的文化传统时,还要善于将其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与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明结合起来。

“我们是同胞,骨肉之亲,析而不殊。”

——在谈到部分台湾民众担忧大陆经济转型之后可能对在大陆的台资企业造成严重冲击时,温家宝如是说。

“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

——在谈到改革的重要性时,温家宝说,世界上一切事物不会是亘古不变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温家宝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协调推进。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有失去的危险。

“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

——在回答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时,温家宝做出以上回答。他认为,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让人民的怨气有处解决。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的基础。”

——针对当前中国社会越来越突出的分配不公问题,温家宝表示,一方面要减少分配收入差距扩大现象,另一方面要解决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的不公,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要相信,群众能管好一个村,也能管好一个乡,也能管好一个县。”

——中国目前已经在县和不设区的市实行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在村一级实行村民自治制度。虽然在市以上以至中央,实行的还是间接选举,但温家宝表示,实现直接选举并非不可能,而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的振兴不单在经济总量,而根本在人才和科技进步。”

——在谈到教育科技对国家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时,温家宝强调要改变唯GDP的观念,重点关注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研发经费占生产的比重。这两个数字决定了民族和国家的创新力量和未来发展。

“农民收入的增长是我们实现社会公平,特别是收入分配公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2010年,中国农民收入增长27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温家宝表示,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不能盲目乐观。今后还将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收入。

“我应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天。”

——在回答美国记者有关卸任后希望留下何“遗产”的问题时,温家宝说,自己的任期还有两年,面临的工作还十分繁重,现在谈“遗产”为时尚早。他应该做到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

猜你喜欢
调控改革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如何调控困意
改革之路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楼市调控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