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公共外交评析

2011-11-21 13:50李德芳
当代世界 2011年4期
关键词:瑞典外交

■ 李德芳/文

瑞典公共外交评析

■ 李德芳/文

瑞典王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国土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929万,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人口、资源稀少的富裕小国。瑞典向来非常重视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冷战期间,瑞典主要是借助其中立国和诺贝尔奖颁奖国的身份向世界展示瑞典“中立”、“和平”的形象。冷战结束后,瑞典曾一度在国际舞台上失音。进入新千年之后,在应对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挑战中,意识到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世界了解瑞典的重要性,瑞典开始走上了一条主要依靠国际信息项目和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在海外塑造和展示瑞典形象的公共外交之路,成效显著。

冷战期间瑞典的公共外交举措

尽管瑞典在冷战期间一直秉承其“中立主义”的外交传统,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程度也十分引人注目。与其有限的国家规模和外交资源相比照,冷战期间瑞典在国际社会塑造了远超过其实力的影响与声誉。二战后瑞典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使其国民生活水平达到世界最高水准,“瑞典模式”不仅成为各国学者和政治家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更是被经合组织誉为“世界的典范”。这一成就给瑞典政府带来的不仅仅是自信,而且使它获得了一种道德上的优越地位,加上它奉行的中立主义外交政策取向,使得瑞典在国际社会树立了伸张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

冷战期间,瑞典政府强调发挥联合国作用,积极促进缓和与裁军,主动参加在联合国名义下开展的各种活动。瑞典政府多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输送人力与物资,并派遣部队到刚果和塞浦路斯等地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此外,瑞典杰出的国务活动家达格·哈马舍尔德还曾出任第二任联合国秘书长。正是在哈马舍尔德任职期间,联合国化解了苏伊士运河危机,又创建了向发生冲突和危机地区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新机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为经大国默许而当选的联合国秘书长,他在大国面前却常常扮演小国、特别是第三世界代言人的角色,因而在国内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1]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瑞典政府还曾积极声援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批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阿富汗和中美洲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对于处于冷战夹缝中的小国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此外,瑞典政府还曾严厉批评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并于1968年1月10日正式承认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2]瑞典已故首相奥勒夫·帕尔梅也为世界的和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80年9月,在他倡议下成立了“关于裁军和安全问题独立委员会”(也称“帕尔梅委员会”),帕尔梅出任主席。1980年11月,帕尔梅作为联合国秘书长的特使出访伊朗和伊拉克,为两伊战争的结束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诺贝尔奖公共外交

借诺贝尔奖在瑞典颁布的机会扩大瑞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瑞典的国家形象,是瑞典在冷战期间重要的公共外交举措。创设于一百多年前的诺贝尔奖以其极高的声望一直为世人瞩目,每年10月公布获奖名单及12月10日颁奖时,全世界都会报道,近年来更是有许多国家的电视台对颁奖仪式及诺贝尔晚宴进行现场直播。这无疑为瑞典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瑞典也抓住这个机会,积极进行“首脑外交”、“宴会外交”。

瑞典非常重视诺贝尔颁奖仪式的举行,除了1901年第一次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由加冕的王子代替国王奥斯卡二世出席之外,从1902年起,如果不是因为非常特殊的原因,瑞典国王都会出席颁奖典礼。除瑞典国王之外,瑞典的皇室成员、政府领导人和各界人士一般也都会出席颁奖仪式。而被称为“世界上最拥挤的晚宴”的诺贝尔奖晚宴更是精英荟萃,一般来说,王室成员、诺贝尔奖得主、各国优秀学者、政界要人等才有机会出席,近年来每年参加诺贝尔奖晚宴的大约有1300人左右。

此外,诺贝尔故居也已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诺贝尔学术活动的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诺贝尔学术讨论会,不仅增加了瑞典在世界科学领域的知名度,也塑造了瑞典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形象。

皇窑景区本着“立足景德镇、走出江西省、面向中国、放眼全世界”的发展目标,参考GB/T 2442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系列国家标准,遵循“分块负责、齐头并进,先建立、后细化整合”的标准化工作方针和“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则,突出陶瓷文化创意特色的相关内容,建立覆盖全景区的服务标准体系。

后冷战时代瑞典的公共外交实践

冷战结束后,随着两极体制的瓦解,瑞典的中立主义策略失去了在北约和华约之间充当平衡人的作用,而国际政治的多“极化”发展也使得瑞典在国际上的声音日渐微弱。然而,瑞典又不甘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从此默默无闻,但依靠自己的力量又难有作为,所以,同其他国家结盟就成为瑞典扩大其外交实力的首选途径。冷战后,瑞典一改其中立主义政策,积极加入欧盟(1995年)。进入新世纪以来,瑞典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在全球化时代获取国际声誉对于瑞典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公共外交举措,大力提升瑞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和平使者”行动

冷战后,瑞典政府从自己的邻国——挪威的“和平使者”形象给挪威带来的效益中受到启发,积极通过充当国际“和平中介人”来提升瑞典国家形象、赢得国际知名度。瑞典的外交代表、特使不断穿梭在国际热点地区,进行调停和斡旋,取得了一定成功。

2005年3月,一支瑞典外交代表团抵达朝鲜平壤,与朝鲜方面就朝核问题及对朝人道援助事项进行了磋商;2006年,时任联合国大会主席的瑞典前外交大臣扬·埃利亚松积极呼吁运用和平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2008年瑞典外交大臣卡尔·比尔特积极呼吁欧盟成员国敦促俄罗斯“全面”落实同格鲁吉亚达成的停火六点原则协议;2009年4月,瑞典政府又派比尔特前往斯里兰卡调停斯里兰卡政府与反政府武装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停火事宜。瑞典在调停这些国际热点问题上的努力,不仅在国际社会塑造了瑞典“和平中介人”的形象,也大大提升了瑞典的国际影响力。

二、教育文化交流项目

通过在他国举办一系列的展览和文化交流等活动,能给目标群体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公共外交的一种有效地运行方式。瑞典非常重视战略沟通在展示本国形象中的作用。隶属于瑞典外交部的对外交流委员会(Swedish Institute)就是负责在海外推广瑞典国家形象的专门机构。进入新千年之后,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在海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沟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5年,翻新的瑞典轮船“哥德堡号”进行了一次“环球之旅”,途经西班牙、巴西、南非、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港口,最后抵达中国。随着哥德堡号在不同国家的停留,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在当地举办了一系列推广、展示瑞典的文化交流活动。2009年是波尔塔瓦战役300周年,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重点突出瑞典与相关国家在教育、研究和文化领域的开放度和持久的关系,进而促进世界对瑞典和瑞典价值观的更好理解。“面向未来”(Facing the Future)是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于2008—2010年在海外推出的公共外交战略沟通项目。该项目通过展览、研讨会、出版物、信息发布、旅游者访问和在瑞典官方门户网站发布信息,延伸到文化领域、公共生活领域、大学和研究机构及商业领域,全方位展示瑞典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对中国的公共外交活动也颇为引人注目。2010年是瑞典和中国建交60周年,也恰逢世博会在中国举办。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抓住这一契机,不仅积极对中国展开世博外交,还在中国举办了一系列的展览活动,向中国公众展示和诠释全新的瑞典形象。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后,由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策划筹办的“瑞典时尚——探索·时尚·新身份”展览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行。展览“重新塑造了瑞典时尚的面貌和概念”,进一步向中国公众展现了“瑞典时尚中更独立、更概念化和更具有批判性的一面”。[3]

三、国际信息活动项目

向海外媒体、政府官员、意见领袖乃至一般大众传递关于瑞典的信息,是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的一项重要的业务。瑞典历来非常注重通过发行电子和印刷版的小册子、资料、海报,以及通过演讲、电影和主题网站等形式传播瑞典的社会和文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卫星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瑞典向海外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为此,瑞典政府专门成立了自己的网上书店——瑞典书店(Sweden Bookshop)。瑞典书店用多种语言向用户提供有关瑞典文学和瑞典的各种信息,读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瑞典书店网(www. swedenbookshop. com)上进行信息浏览。此外,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还负责经营和发展瑞典的官方门户网站(Sweden. se),读者在这个门户网站可以获得有关瑞典的从社会到经济事务、政治、新闻、文化活动等几乎所有的信息,并能够查阅瑞典学院的所有出版物。

为了通过更多的途径向国外公众,尤其是青年人介绍瑞典、瑞典的文化与价值观念,瑞典政府还在虚拟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中开设了大使馆,“这是一个既简单又便宜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接近那些年轻人,而他们都是充满信息概念的有教养的年轻人”。[4]瑞典驻“第二人生”大使馆主要负责促进瑞典的旅游业。在“第二人生”中,游客能够得到有关瑞典的大量的旅游信息。

四、“创新瑞典”战略

瑞典有很多国际知名的品牌,如沃尔沃汽车、爱立信通信、伊莱克斯电器、ABB、哈苏相机、宜家家居和H&M服装等等。按人口比例计算,瑞典是世界上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因此,瑞典政府非常重视借跨国公司在海外推广富有创新精神的瑞典形象。

近年来,随着瑞典一些知名品牌在竞争中失去其传统优势的现象,瑞典政府从2004年起发起了“创新瑞典”战略,意在将瑞典建成欧洲最具竞争力的、最多样化的知识经济体,并成为对高科技企业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具体做法是帮助政府在新兴行业中挖掘国际品牌。瑞典创新体系机构(VINNOVA)2009年报告显示,截止到2009年,瑞典政府已投入5亿欧元到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性领域,包括交通安全、无线数据通讯、材料科学等6个具有竞争强势的行业。[5]为了积极塑造瑞典富有创新性的形象,就连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瑞典馆的参展主题也被定为“创新之光”,在建筑外形和展示内容上诠释着瑞典的创新、沟通和可持续性。

此外,瑞典人还积极推行“体育外交”和“援助外交”——通过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向世界展示了瑞典人热情好客、纯朴诚实的品性,高度的文明和公民素质;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环保、医疗、教育及人道主义援助,瑞典不仅得到了受援国民众的普遍欢迎和支持,也不断扩展着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结 语

总体而言,与大国相比,瑞典作为一个小国,其公共外交不论是在目标的追求上还是战略实施的方式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约瑟夫·巴托拉曾把大国与小国在公共外交目标追求方面上的差异总结为:“作为‘硬权力’的辅助手段,大国公共外交主要致力于改变形象或‘重树品牌’,以获得拥护和追随,而小国公共外交主要是为了引起世界传媒和民众的注意,促进他国对本国的了解。”[6]瑞典的公共外交在目标追求和战略实施上也基本符合这一定位——注重通过文化交流和信息项目在海外展示自己和平、平等、富有创新性的国家形象。

对于国际舞台上的国家来说,国际影响力的取得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有一个良治的“道德政府”(moral authority),二是有强大的军事能力,三是有国际援助力。而对于中小国家来说,强大的军事实力是难以取得的,所以只能在其他两方面下工夫。

瑞典是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之一,在“透明国际”贪腐印象指数(CPI)中,瑞典也一直位列榜首。2009年瑞典与芬兰并列排在廉洁国家的第二位。瑞典还是联合国发展项目委员会评出的世界上最适合人居的国家之一。同时,瑞典也是在援助发展中国家方面最为慷慨的国家之一,尤其是瑞典的官方援助更是达到了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成为全球五个发展援助额超过年国民总收入0.7%的国家之一。通过广泛的发展援助与其他合作形式,瑞典在世界各地的冲突调节中发挥着超出其国力的影响力和斡旋作用,成功树立和塑造了瑞典和平使者的形象。

(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徐海娜)

[1] 金日.从中立主义到后中立主义:瑞典外交政策之嬗变[J].欧洲研究: 2003,1.

[2] [美]C.E.布莱克,E.C.赫尔姆赖克.二十世纪欧洲史(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061.

[3] “瑞典时尚:探索·时尚·新身份”时装展于北京798艺术区揭幕[EB/ OL],美通社,http://finance.ifeng.com/usstock/ realtime/20101011/2694438.shtml, 2010-11-20.

[4]瑞典将在“第二人生”开设全世界首个虚拟大使馆[EB/OL], http://it.sohu. com/20070130/n247931333.shtml, 2010-12-11.

[5] “创新瑞典”:国际品牌的政府推手[EB/OL],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http://business.sohu.com/20100904/ n274716415.shtml, 2010-11-15.

[6] Jozef Bátora, “Public Diplomacy in Middle-sized States: Norway and Canada”, in Dominic Kelly ed., Discussion Paper in Diplomacy, 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Cleagendael and Antwerp University, 2005.

猜你喜欢
瑞典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2021年中国外交:秉持天下胸怀,践行为国为民
瑞典没有“剩宴”
起底“中国外交天团”(中)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古老的瑞典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深不见底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