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说红楼》序

2011-11-21 18:29熊召政
延河 2011年11期
关键词:刘心武红学薛宝钗

自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之后,数百年来,对于这部名著的研究热经久不衰。新中国成立后,更因为毛泽东对这部书的喜爱,而将红学热推到新的高度。他要许世友这样戎马倥偬的将军读《红楼梦》,已成为有名的趣谈。且不说俞平伯、周汝昌这些大家,毕其一生做足了红学文章,就是象王蒙、二月河这样的大作家,亦从《红楼梦》中获益匪浅。他们不但撰写研究文章,还作用于自己的创作而蔚然成象。前几年,刘心武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他的《红楼梦》研究,独辟蹊径而一扫旧识,引来一片哗然以及激烈的争论。《红楼梦》作为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受到历代读者的喜爱并引发一波又一波的研究热潮,这是很正常的事。对这部书的研究与解读,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是一件好事。如果在文学评论中出现独步天下的现象,则说明文艺不是在繁荣,而是在萎缩。

现在,我的案头上又摆着《我也说红楼》这部书稿。作者王新华先生,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既非皓首穷经的红学研究专家,也非王蒙、二月河、刘心武这样的作家。他出身于军旅,转业后当过公务员,中年以后又效命于企业。三种职业都与文学相去甚远,但他天生有一种优雅的文学情怀。他出版过武侠小说,也出版过企业管理的论文集。近几年来,他又承担起修建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桥长江大桥的重任。胸中锦绣,江上鱼龙,以诗书怡情,枕涛声入梦。进入天命之年后,新华先生的这种生活,既励志,又养心。乐莫大焉。

《我也说红楼》是一部很有趣味的书,作为红学研究发烧友的新华先生,撇开了传统的研究方法,从史湘云与薛宝钗这两个人物入手,分析《红楼梦》中诸位佳人的性格与处世的方式。在他看来,薛宝钗懂进退、识大体,移植于今世,可作为事业上的好帮手。而史湘云端庄贤淑、性格好,若居家过日子,定是一个相濡以沫相夫教子的好女子。当然,他对林黛玉也欣赏,但觉得她那种多愁善感的性格,加之过于敏感,与之相处,虽然有时快乐,但也有生不尽的烦恼。这种女子,无论是搁在家庭还是放诸事业,似乎都不妥当。

新华先生以现实生活为参照,对薛宝钗与史湘云大加赞赏,这不是学院派的考据与索隐,而是立足现实的鲜活学问,他为《红楼梦》的研究,又添了一家之言。

今年九月,建造了五年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将要举行通车典礼,而这部《我也说红楼》的线装版也将同时问世。事业与爱好两方面,新华先生都向时代以及自己的甲子之年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作为他的老朋友,诚挚地为他感到高兴。

乐为序。

猜你喜欢
刘心武红学薛宝钗
刘心武续写《红楼梦》
浅析《红楼梦》薛宝钗的形象与读者误解
刘心武母亲的教子之道
吴宓档案中的“红学”资料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王熙凤比薛宝钗差在哪里?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20世纪上半叶加拿大《大汉公报》“红学”资料钩沉
新中国红学第一人——追忆李希凡老师
钗在奁中待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