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鸟也得先飞

2011-11-21 20:13熊召政
延河 2011年5期
关键词:三门峡事儿院长

一个人要做到永远讨人喜欢,的确是一件太难的事。但要做到永远不讨人嫌,又谈何容易!彦英兄应该属于后者。永远讨人喜欢,是要掌握做人的艺术的。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艺术人生》,看到这名儿,我就联想,人生一旦艺术化了,也就是被改造过了,不再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了。做到不讨人嫌,则说明这人天生有一种禀赋,不假外求,性情自与人适。这一点,大概可称为郑彦英特色。说他的特色,大致如下:

特色一,灵活

彦英兄是陕西人。前不久到西安,老友吴克敬骄傲地对我说:“我们陕西作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说普通话,都是秦腔。”我一听还真有道理,陈忠实、贾平凹等,走遍天南地北,就是一口陕西话。鬓毛稀了,乡音也不改。但是,彦英却是一个例外。从二十三年前第一次与他交谈,就没从口音上听出他是陕西人,如今他更是从口音上入籍河南,说起河南话来,声情并茂。

特色二,执着

彦英与我是武汉大学首届作家班的同学。不仅是同学,我们还是同室寝友。那时,学校给予照顾,两人一间房,我与郑彦英分到一间。我们从未同室操戈,也没有同床异梦。走进寝室,我们都害怕影响对方,一方想睡觉,另一方绝不会挑灯夜战。但是,彦英的随和中也隐含着执着。试举一例。在校期间,有一次彦英请假回郑州。返校头一天,他给我打一个电话,说买好了火车票,我随口说一句:“好,我去车站接你。”说过,就把这事儿给忘了。第二天一大早,电话铃响了,接起来一听,是彦英的,他问:“你怎么没来接我呢?”我说:“你等着,我就来。”等我奔到车站,他还孤零零地站在出站口。我连说:“对不起。”他不气不恼,笑嘻嘻地说:“没事儿,来了就好。”回到学校,同学们知道了这件事,都取笑彦英:“你干吗非要等熊召政去接,你打的回来,不是还节约时间吗?”彦英作不惑状,回答:“熊召政说好了去接我,这个不能变。”

特色三,认真

离校后,我与彦英见面的机会少了。但常通通电话,询问近况。当他跑到三门峡报社当社长时,我还真替他捏了一把汗。干报社不比当作家,每一件事都马虎不得。政策性太强,时间感太紧的事,不适宜于作家。谁知道这老兄一干就是八年,不但适应,还乐不思蜀了。朋友们都以为,从此以后,中州大地上多了一名优秀的新闻领导而少了一名作家。谁知冷不丁地,彦英在社长任上,又写了一部长篇。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这家伙搞的是“一人两制”,搞新闻写长篇两不误,两样都抓,两样都出色,若不认真做实事,恐怕一样都弄不成。

2004年春,我与彦英同去中央党校参加全国文艺人才短训班,又作了一回同学。开学那天,彦英早早儿到了,在他的位子上坐好。我与他同排,临到领导讲话时,只见他在事先准备好的大笔记本上,不抬头地记录,这让从不带笔记本的我,立刻感到汗颜。这让我想到他在作家班时与人对笔记,到授课老师家中请教的诸多往事。也就悟到,正是彦英的认真,才让他干一行成一行。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郑彦英就最讲认真。

特色四,勤奋

彦英从三门峡回到省城,担任省文联副主席、文学院院长。这些头衔,如果只是挂挂,倒也无所谓,但彦英是干实事儿的。院长是公务员,公务员自有公务员的种种要求。彦英不能不按这些要求做事,同时,他毕竟还是一位有影响的作家,当好院长之余,还要当好作家,不断地写出好作品。做到这一点,惟有用“勤奋”二字解释。

彦英的勤奋不仅体现在写作上,也体现在工作上;不仅体现在工作上,也体现在画作上。当然,没有体现在炒作上。为什么这样说呢?前年,他邀请我和朱秀海两位老同学前往永城参加芒砀山笔会。期间,他送一幅画给我,说是他自己画的,请我指正。看到这一幅充满灵气的白鹤图,我颇为诧异,问他啥时候学了这门手艺。他笑道:“好几年了。”我忖想:这几年,他写了好几本书,又弄小说,又弄散文,又弄电视剧,偷偷地又弄绘画,做这么多事儿,时间哪够啊,还不得一天掰作几天?这里头要想多出成果,俊鸟也得先飞啊!不信,或可以彦英兄为例。

猜你喜欢
三门峡事儿院长
三门峡地区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设计研究
张超丽作品
关于睡眠那些事儿
走在路上的三门峡
An Analysis of the Common Errors in Oral-English Learni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圈里事儿
我妈这个人,总想找我说说话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urtesy Expressions
孕吐那些事儿
院长的葡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