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性别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2011-11-21 02:2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习动机外语

陈 茹

(河南科技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性别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陈 茹

(河南科技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性别与英语学习成绩的一项相关研究表明: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总体上倾向于工具型动机,男生偏向工具型动机(尤其是其中的个人发展动机),女生偏向融合型动机,但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性别均和语言成绩无显著相关。3.性别和语言成绩在学习动机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论文对于教学上的启示进行了讨论。

英语学习动机;性别;英语学习成绩

一 引 言

大学英语课程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基础课程之一。多年来,由于这门课程的普遍性和其在教学实践中的特殊性,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一直是学习者和教师探讨不尽的主题。长期以来外语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一直放在寻求好的教学方法上,强调要有好的教师、好的教材及好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对接受知识的学习者“怎样学”这一内在问题的研究。直至70年代中期,随着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从“教方”向“学方”的转变,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才得到广泛重视。研究者们认识到除了教学方法等外部因素之外,学习者个人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也直接影响了外语学习的效果,而在语言学习诸多内部因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就是学习动机。

二 外语学习动机的理论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部力量和动因。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外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动力(Dulay et al 1982),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Gardner(1972)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包括四个方面:1.学习这种语言的目的;2.学习努力的程度;3.达到学习目的的愿望;4.学习的态度。它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的角度,外语学习动机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而经典的语言学习社会心理研究(如Gardner & Lambert 1972;Gardner1985)认为学习动机或取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工具型动机”,即用语言做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如出国;二是“融合型动机”,即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Gardner强调,虽然有强烈动机的人会朝着学习目标努力,但努力的人不一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只有当达到目的的愿望以及学习态度与努力的行动结合起来是,这样才算有了真正的动机。他认为要充分全面地描述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把四者结合起来。

国内对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晚,从上世纪 80年代以来,国内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1.介绍和引进国外的动机理论,探讨它们对外语教学的意义(武和平,2001);2.通过实证研究和因子分析的方法,或对动机类型进行新的分类,或建立动机因子模型(高一虹等,2003;马广惠,2005);3.研究动机和其他因素的关系(吴一安,刘润清,Jeffery等,1993;文秋芳,王海啸,1996)。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数量激增,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而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研究,国内还不多见。而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推进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意义。故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旨在调查国内环境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性别与语言成绩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倾向如何,是偏向工具型动机还是融合型动机?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成绩是否有显著的相关性?2.男生和女生的动机取向有何差别?3.性别和英语学习成绩是否有显著的相关性?

三 实验设计

(一)受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河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的2010级的71名学生,这批学生于2010年9月进入河南科技大学,具有2000年后时代的代表性。我校学生在全国高校招生录取中属二批录取,这些学生大多数来自河南省,上大学前均有6-8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因为2010届学生实行分级教学,从学生入校时的总体成绩来看,英语基础相对比较好,故这些学生是分级教学中的一级学生。详情见下表:

性别 年龄界限 高中就读学校类型男 女 农村 乡镇 城市44 25 18-23 39 20 10

(二)设计与步骤

所用的测量工具有三个:2010级新生入学英语考试成绩,英语学习动机倾向问卷调查表和访谈。

2010级新生入学考试由河南科技大学统一组织,并于十月份公布成绩,此成绩作为因变量。而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的方法,问卷又采取封闭式答案的形式,涉及学习动机、态度、方法以及努力程度等问题。问卷共收回71份,有效问卷69份。该调查表是笔者在Gardner等研究者设计的问卷的基础上设计的用于国内学生的英语学习倾向问卷,用中文回答。问卷分两部分:一是个人简况,用填空形式完成;二是个人英语学习动机倾向。由于选项不能截然的分为“同意”或“不同意”,所以为了尽可能体现对象的真正想法和调查统计的准确性,笔者采用了5级量表,即1=我不同意,2=我不太同意,3=我没有明确答案,4=我比较同意,5=我同意,数字越大表示同意的程度越高。题目一半用于调查融合型动机,一半调查工具型动机。

访谈是在问卷调查之后进行的。笔者从没有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随机选取了10名学生,5名男生,5名女生进行了访谈,以便对调查结果获得更为详尽和准确的了解。

(三)数据分析

所有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后,首先换算成标准分,然后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了下列三种分析:

(1)描述性分析,用于描述调查者的英语学习动机倾向;

(2)皮尔逊相关分析,用于检验动机倾向和语言成绩的相关性;

(3)独立样本t-检验,用来比较不同性别受试者的动机倾向差异。

四 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描述性数据统计结果和分析

笔者对调查对象的英语学习动机倾向问卷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如表1:

表1

FA 25 2.89 -.2549 .818 1.87 -1.02 -6.37 MA 44 2.89 .1448 1.066 1.87 -1.02 6.37

(T=总动机倾向;S=工具型动机倾向;I=融合型动机倾向;F=女生;M=男生;A=语言成绩)

由表1可以得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总体上倾向于工具型动机(尤其是其中的个人发展动机);男生偏向工具型动机,女生偏向融合型动机,女生的动机倾向比男生强;但男生的语言成绩比女生好。

刘东楼认为:动机与外语学习的背景(setting)有关。在中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应该说大部分人(特别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是以工具型动机为主的。(刘东楼,200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总体上倾向于工具型动机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和乡镇,在一定程度上客观条件不允许他们按自己的喜好去学习。这也符合戴炜栋、束定芳的观点:在我国除了很小一部分学习者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或兴趣而具有融合型动机外,恐怕绝大多数学习者都持工具型动机(戴炜栋,束定芳,1994)。虽然女生较多倾向融合型动机,但语言成绩却不如男生。正如Rod Ellis的观点:具有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并不一定就能很好的习得外语,而具有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也并不说明他们就不能成功地习得外语。(Rod Ellis,1994)

(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和讨论

统计出来的调查对象的总动机倾向、工具型倾向、融合型倾向和语言成绩,男、女的总动机倾向、工具型倾向和融合型倾向与各自的语言成绩的相关系数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如表2:

表2

(总人数:69,女:25,男:44)

由表2可以得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倾向、工具型倾向、融合型倾向都与其语言成绩无显著关系(r=-.144;r=-.082; r=-.134)。这说明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而言,其学习动机倾向不能作为衡量学生语言成绩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从性别差异角度而言,男女生的总动机倾向、融合型倾向、工具型倾向和各自的语言成绩也无显著关系(r=-.238, r=.128; r=-.189,r=.080; r=-.178, r=.099)。这表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性别和其英语学习成绩在学习动机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性别和语言成绩无显著相关(r=.111)的相关研究,如:张萍等调查了102名中国医科大学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结果发现性别与成绩不存在密切关系。这也验证了Nyikos(1990)的推论,他认为女性在幼年的语言发展可能确实比男性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经历的体验,到了青春期后,男性逐渐赶了上来,这种语言发展上的差异就消失了(张萍等,2002)。Maccoby & Jachlin(1974)对性别在多个心理发展阶段的作用作了深入分析,认为女性在语言上的优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于学勇,2005)。本研究的受试对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都有至少 6年的课堂英语学习史,也都参加过高考,而且是入学成绩相对较好的一级学生,所以男女之间恐怕很难出现明显的学习成绩上的差异。

(三)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和讨论

笔者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工具型动机倾向和融合型动机倾向通过独立样本 T检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列出了这两种动机倾向的性别差异T检验结果,如表3、表4:

表3

表4

无假定对等方差 .797 63.500 .429 5.0013 6.2764工具型动机 假定对等方差 -.676 67 .501 -3.8095 5.63064无假定对等方差 -.721 59.822 .474 -3.8095 5.28526

由表3可以得出:对于融合型动机,女生的平均数高于男生(41.8188>36.8175),而对于工具型动机,男生的平均数高于女生(55.0823>51.2728)。而由表4可以得出,在对比了性别在动机取向上的平均数差异的基础上,检验相应的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意义。很显然,双尾T检验的差异没有显著差异,sig.<.05。这说明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倾向在性别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英语学习动机包括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努力程度,前者指学习目的,后者指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动机变量对外语学习成绩不产生直接影响,有时通过努力变量对外语学习成绩产生间接影响(马广惠,2005)。因此,继问卷调查之后,笔者就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努力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发现,除了少数想要出国或有特殊目的的学生,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单一的。

五 结 论

由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总体上偏向于工具型动机;女生偏向于融合型动机,男生偏向于工具型动机,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2)男生的语言成绩高于女生,学习动机和性别均和英语学习成绩没有显著的相关性;(3)性别和英语成绩在学习动机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当然,这也和其他因素有关。比如: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其本身的课业负担就比较重,而且所学课程和英语又并非紧密相连,这就可能导致他们学习英语动机单一;再者,笔者所调查的学校处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而调查对象又大多来自农村或乡镇,这也可能是导致学生融合型动机不强的原因。在学习动机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努力程度就低,自然学习动机和语言成绩的相关性就不显著。

这就要求广大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动力。

鉴于本次研究的数据来自同一所大学,样本仅涉及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的个别学生,对其他年级以及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其他因素,如家庭学校环境影响等相关变量未加考虑,因此该文章的结论尚存在不足,仅适合作为假设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1]Rod Ellis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Gardner,R.C.,P.F.Trembaly.& A-M.Masgoret.Towards a Ful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7.

[3]武和平.九十年代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述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4]高一虹,程英,赵媛,周燕.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J].外语研究,2003,(1).

[5]马广惠.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

[6]吴一安,刘润清,Jeffery.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

[7]文秋芳,王海啸.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8]张萍,高组新.英语学习者词汇观念和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

[9]方兴燕.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动机,观念及策略的调查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5).

[10]刘东楼.外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2002,(4).

[11]戴炜栋,束定芳.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J].外国语,1999,(4).

[12]于学勇.性别与二语习得能力关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

G642

A

1673-2219(2011)12-0172-04

2011-08-07

陈茹(1980-),女,陕西汉中人,河南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英语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校:京华)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学习动机外语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