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彝良县方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1-12-06 07:12罗祥毅董文渊张伟焕
世界竹藤通讯 2011年4期
关键词:彝良县方竹竹笋

罗祥毅 董文渊 张伟焕

(1 云南省彝良县林业局 彝良 657600 2 西南林业大学 昆明 650224)

彝良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是世界天麻原产地。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 aris)是彝良县的重要竹类资源之一,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彝良县的方竹种类为金佛山方竹,出笋期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左右[1],在彝良又称为大竹,属中小型复轴型混生竹类,因其竹笋风味鲜美独特,素有“竹类之冠”的美誉[2],其竹材纤维适中,是造纸和竹制品的优良原料。此外,方竹与阔叶乔灌木的多层次混交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诸方面发挥的生态效益,亦位居其它林种之上[3]。为此,通过对彝良县方竹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方竹产业发展对策,以便为彝良县方竹生态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1 方竹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共有禾本科竹亚科植物12属30种[4],其属数占昭通市属数的92.3% ,种数占全市种数的49.2%,属数和种数位居昭通市11个县之首[5]。到2009年底,彝良县竹林总面积达1.48万 hm2,其中:天然竹林为 7 000 hm2,人工竹林为7 800 hm2。竹林资源总蓄积量为98 460万株。彝良县的方竹林面积为1.36 万 hm2,占全县竹林总面积的92.3%。天然方竹林为6 500 hm2,占全县天然竹林总面积的92.8%。人工方竹林为 7 100 hm2,占全县人工竹林总面积的91.0%。

1.1 方竹林分布

根据彝良县林业局技术人员近2年对全县15个乡镇的方竹林进行调查统计,方竹林在彝良县的垂直分布为从最低海拔640 m到最高海拔2 420 m均有分布,方竹林在牛街(640 m)、柳溪(710 m)、洛旺(790 m)、两河(1 430 m)、龙安(1 560 m)、海子(1 590 m)、钟鸣(1 670 m)、荞山(1 690 m)、龙海(1 720 m)、奎香海拔(1 820 m)、小草坝(1 960 m)分布的面积大,质量好。而在龙街(2 100 m)、洛泽河(2 100 m)、角奎(2 100 m)、树林(2 160 m)分布的面积较小。由此可看出,方竹林在海拔2 000 m以下分布的面积大,而在海拔2 000 m以上则分布的面积较小。因此方竹林的资源优势为彝良县实现方竹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方竹材产量与产值

彝良县方竹林总蓄积量为93 705万株,占竹类总蓄积量的95.2%;其它竹林蓄积量为4 755万株, 占总蓄积量4.8%;每公顷方竹林有方竹93 750株以上。现有方竹98 460万株,每年每公顷方竹林可采伐方竹495株左右。方竹年生产量为19 620万株,其中年消耗方竹材为500万株,年净增19 120万株左右。彝良县2009年竹产业总值为3 490万元,方竹产业总值为2 950万元。

1.3 方竹笋产量

根据调查,彝良县每年可产方竹鲜笋6 600 t以上。据统计(见图1、图2),在2001年至2003年调查中,每公顷方竹林的最高产笋量为1 725 kg,最低产笋量为300 kg,平均产笋量为1 050 kg,其新笋最大地径为2.7 cm,最小地径为0.5 cm,2004年至2006年调查中,每公顷方竹林的最高产笋量为2025 kg,最低产笋量为412.5 kg,平均产笋量为1275 kg,其新笋最大地径为2.9 cm,最小地径为0.6 cm。2007年至2009年调查中,每1 hm2方竹林的最高产笋量为2 625 kg,最低产笋量为487.5 kg,平均产笋量为1 500 kg,其新笋最大地径为3.2 cm,最小地径为0.7 cm。据图1、图2可看出,彝良县的方竹产笋量每年都在递增,其笋地径也在增加。当前全县每公顷方竹林平均产笋量为1 350 kg左右,竹农销售方竹笋平均收入为5 250元/hm2左右。

2 方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地竹农经营利用方竹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如母竹移植造林,护笋养竹及竹林抚育等都具有一定实践意义。但是,人们对方竹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缺乏真正的认识,经营管理继续延用传统抚育方法等,不利于方竹产业的发展。

2.1 天然方竹林面积大,利用率低

天然方竹林为6 500 hm2,占全县天然竹林总面积的92.8%。因此天然方竹林面积比重太大。天然方竹林生产力水平较一般人工方竹林低很多,且林分结构混乱,个体整齐度差,笋、材质量不稳定,不仅方竹林单位面积的有效产量低,同时不利于竹林规范化生产经营和标准化秆化生产。据调查统计,每公顷天然方竹林的年产值仅百余元甚至数十元,而集约经营的人工方竹林,可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其经济效益差别很大。大面积的低产方竹林亟待改造,缺乏高产方竹林培育技术标准。

2.2 基础设施滞后,效益不高

彝良县方竹林区道路建设、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极大地影响了笋竹的生长以及笋的质量和产量,致使方竹产业经营成本大,笋竹产业整体效益不高。2010年彝良县遭受特大旱灾, 每公顷方竹林的平均产笋量仅为1 200 kg左右,方竹受灾面积达4 300 hm2,重灾达1 400 hm2,损失达420万元。

2.3 加工业落后,附加值低

加工业落后,发展迟缓,附加值低。竹笋加工规模小,难以形成大中型规模企业。企业的产业链不够健全,彝良县专业从事竹笋加工的规模企业只有7家,有竹材加工厂3家,年加工毛竹(Phyl l ostachys Pubescens)、慈竹(Neosinocal amus affinis)、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等原竹只有250万根左右。全县年产方竹19 620万株左右,而年加工利用仅500万株左右,因此方竹竹材的加工利用率低。彝良县有小作坊10家,主要加工火纸、土纸等。这些企业、小作坊的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形成,产品科技含量普遍不高。

2.4 农户文化低,管理技术差

种植方竹的农户多数文化低、年龄大,致使他们的接受能力差,学习和掌握方竹管理技术的难度加大,造成管理技术不到位,管理粗放、砍伐不合理; 使得许多方竹林径级、龄级结构和分布不合理;造成近山矮山方竹林利用过度、远山高山方竹林利用不够。

2.5 认识模糊,重视不够

方竹产业是一项富民工程,发展壮大方竹产业是提高彝良县竹农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有的乡镇,在思想认识上不到位,加上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导致方竹产业发展效果不明显,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不高,工作不主动,措施不具体。

2.6 林牧争地,破坏严重

彝良县从2008年开始大力发展畜牧业,计划建草场1.2 万hm2,致使林牧争地的问题难以避免,结果使许多新造方竹林遭到人畜践踏,造成方竹成活率不高甚至失败。

2.7 投入不够,重造轻管

彝良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和万亩造竹工程资金投入不均衡,表现为造林造竹的资金投入充足,而后续管护资金的投入严重缺乏, 造成新造方竹林难以成林。所以应该注重“三分造、七分管”经营管理模式。

2.8 缺乏规划,产业化较低

彝良县各方竹产区基本处于各自为阵的状态,没有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缺乏宏观调控与引导,加上方竹加工企业无序竞争、盲目发展。使得方竹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长,缺乏公司+农户、企业连基地、生产+销售的一条龙经营机制,加上竹农缺乏相应科学技术,结果导致方竹加工企业缺乏方竹竹材及竹笋的供应保障。

3 发展对策

通过调查了解, 近年来方竹笋的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见图3), 这引起了广大竹农的极大关注。为了达到增加竹农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方竹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保护现有资源,扩大竹林面积

对彝良县现有的1.36万hm2方竹林,实行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对全县境内适宜发展方竹的疏林地、荒山荒地进行造林地调查,编制出全县方竹造林规划设计,就近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建立苗圃,培育方竹和阔叶树种实生苗,以便高质量、高标准的营造人工竹阔混交林,建立规范化基地,扩大方竹林的面积。

3.2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试验基地,培育资源力 培育资源

从2006年起,彝良县开始对方竹低产林加大了科技投入。科学化、规模化、规范化培育方竹林是实现方竹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首先,对方竹生长的立地条件与立地质量进行评价,划分其立地条件类型,以便适地适竹,科学营造方竹林。其次,科学探讨低产低效方竹林的改造技术,以便提高方竹林单位面积的产量与质量。最后,方竹的培育技术要依托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或者林业院校,建立一些高产丰产试验示范基地,进行立竹密度和施肥对照试验等方面的科学试验。

3.3 创建龙头企业,开发深加工产品

彝良县有2家企业年加工产值在300万元以上,没有省级龙头企业。因此彝良县今后要积极创建省级龙头企业。根据方竹笋产业发展的特点,应该重点创建市场开拓型和加工带动型为主的龙头企业,这样市场才能打开,竹笋才能有销路,农户的收益才能有保障,方竹产业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重点培育竹笋保鲜、深加工和竹材深加工企业,开展方竹(笋)的深加工产品的研发。

3.4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规模经营效益

加快方竹产业区域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切实解决好方竹生产和产品销售的困难,充分调动竹农投入竹产业生产的积极性,加快对边远竹山的路网和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置路网密度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竹农整体经营效益。在充分考虑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资源利用与发展的前提下,扩大方竹栽培规模,同时要鼓励工商企业投资方竹笋的加工,提高规模经营效益[6]。

3.5 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大对彝良县方竹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在省内国内的影响力,提高彝良县方竹的知名度。同时改善方竹林区的运输条件,优化投资环境,为招商引资、综合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3.6 科学规划,注重实效[7]

彝良县已对2010年、2011年、2012年3年的竹产业发展作了规划,预计到2012年彝良县方竹基地规模可达到3.33 万hm2以上,新造方竹竹林2万hm2以上。针对彝良县方竹产业发展现状,要以壮大资源总量、提高方竹林分质量和竹笋产量为目标。全县方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要分年度认真组织实施,把任务目标落实到实处,落实到山头地块,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坚持以改造为主,改造和抚育管护并举的经营方式,在重抓改造、努力提高方竹林分质量的同时,还要注重新造方竹林地的抚育管理,切实解决重造轻管问题,让新造方竹林尽快成林见效,全面提升方竹竹笋产量,为方竹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7 科技创新、产业示范

大力开展竹产品加工技术攻关、技术培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努力引导竹农和生产企业走科技兴竹的道路。林业局应利用驻村工作会议、方竹管理技术培训会等多种渠道,不失时机地向竹农宣传方竹产销形势,给竹农上好形势课,引导竹农在增收的情况下,正确认识种植方竹的效益。同时,加大示范点建设,建成产量高、效益好的示范点,分村、分片、分批、分时段的组织方竹种植户到示范点参观、学习,并且现场给予引导、示范,以此带动竹农更好的经营管理方竹林。

3.8 统筹安排,宏观规划[5]

根据全县用材、用笋单位的生产规模,经营能力,划分地段建立原料基地,改变以往用材、用笋单位与竹农的单纯买卖关系,而使之形成利益一致、休戚相关的经济联合体,用材、用笋单位对所划定的原料基地,应当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扶持,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

当前,要充分发挥彝良县的方竹资源优势,抓住云南省大力发展竹产业的机遇,依托现代竹林培育技术,建设笋材两用丰产方竹林基地,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方竹产业带动全县竹产业的发展,建设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方竹产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作出贡献。

[1] 郑艳,董文渊,付建生,等.金佛山方竹无性系种群生长规律的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07,5(1):27-30.

[2] 罗祥毅,董文渊,郑进烜,等.海子坪天然方竹无性系种群结构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07,5(4):42-44.

[3] 秦继.桐梓县的方竹资源及开发利用[J].安顺师专学报,2000,2(2):91-93.

[4] 董文渊,何冬梅,王雍树,等.云南昭通竹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J].林业科技开发, 2003,17(2):59-61.

[5] 董文渊,黎庭武,罗祥毅,等.云南省彝良县竹产业现状及基地建设规划[J].林业科技开发,2001,15(1):54-56.

[6] 黄士洪,谢永水,赖根伟,等.遂昌竹产业发展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05,25(6):80-82.

[7] 翁明和,周平阳.桐梓县金佛山方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4):34-35.

猜你喜欢
彝良县方竹竹笋
关于方竹丰产栽培技术要点研究
合江方竹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中国方竹种质资源库建设探讨
彝良县总工会:与扶贫点小学生欢度儿童节
彝良县总工会: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培训
彝良县总工会:深入扶贫点开展遍访行动
彝良县总工会:积极参加禁毒、防艾系列宣传活动
竹笋
竹笋
小竹笋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