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有诰《诗经韵读》校勘举误

2011-12-08 10:40
关键词:古音体例古韵

曹 强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渭南714000)

江有诰《诗经韵读》校勘举误

曹 强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渭南714000)

江有诰被誉为清代古音学的巨星,《诗经韵读》是江氏研究上古音的核心材料,其中包含着江氏诸多古音学理论。以《诗经韵读》体例为依据,采用内部互证法,对江氏《诗经韵读》进行校勘,发现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将韵脚字漏圈或误圈;个别字因形近而错误;个别韵脚字的归部标识有误。

江有诰;《诗经韵读》;校勘

江有诰,字晋三,号古愚,清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他生性狷介,无意举业,年二十二为学官弟子,“壹志古学,杜门著述,无寒暑间”。[1]“自奋于穷乡孤学”,认为顾炎武、江永、段玉裁等人所定的古韵部类的多寡与平入相承的关系都不尽与《诗经》音、《楚辞》音相合,于是继承段氏研究《诗经》韵的方法,将《诗经》305篇一首一首地分析其中的韵脚,审查其韵部,写成《诗经韵读》。《诗经韵读》是江氏研究古音学的核心材料,也是研究古韵必读之作。其中包含江氏诸多古音学的理论,同时也是江氏古音学理论的具体实践。清人段玉裁对江有诰的学识推崇备至,誉其书“精深邃密”,称其人“集音学之成”。[2]王力先生更称江有诰是“清代古音学的巨星”。[3]

一、江有诰《音学十书·诗经韵读》的版本

江有诰《音学十书》原刻本及影印本较少见,目前我们见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上海中国书店影印的清嘉庆、道光间《江氏音学十书》刻本(原缺三种)。其中《诗经韵读》四卷,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刊。

(2)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成都渭南严氏又有重刻本,收入《音韵学丛书》。

(3)四川人民出版社1957年就渭南严氏原版影印《江氏音学十书》。

(4)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嘉庆、道光间《江氏音学十书》刻本。

(5)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7月据严氏刻本影印本。

我们将以上几个版本详加比较,发现这几个版本除个别刻写字体稍微有异外,其内容相同。本文以中华书局1993年7月影印本为研究对象。

二、江有诰《诗经韵读》的体例

江有诰《诗经韵读》的编写体例可归纳为以下几项:

(1)将《诗经》的全文抄录下来,分四卷编排,第一卷是《国风》,第二卷是《小雅》,第三卷是《大雅》,第四卷《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韵读》前江氏特作《古韵凡例》和《古韵总论》发凡体例。

(2)逐篇圈出《诗经》中的入韵字,“于正韵者,○之;隔句换韵者,□之;其可韵而不必以为韵者,‖之”。[4]21-22在押同一韵的段落后面标明属于哪一部。江氏认为用韵可疑之处,标注“韵未详”等字样;他以为无韵的地方,标注“无韵”等。例如(江有诰《诗经韵读》原文为竖排,无标点,标点为笔者所加。例中卷、页码和行数均取自中华书局1993年影印本,下同。):

“丁”、“城”为“正韵”,入耕部;“罝”、“夫”为隔句换韵,入鱼部。

(3)某些韵脚字下加注直音、反切或叶音。例如:

(4)某些韵脚字下标注声调。例如:

(5)偶于文中指出《诗经》的用韵体例。例如:

三、江有诰《诗经韵读》校勘举误

依据江有诰《诗经韵读》的体例,据我们整理,江氏的《音学十书·诗经韵读》有十五处校勘问题,现择其要,分别罗列如下:

江有诰将“衣”、“裳”、“行”三字均圈作韵脚,认为入阳部。今检江氏《诗经韵读》,他归“衣”字为脂部,不归阳部。

此章“衣”字不应入韵,怀疑为刻写者误将“衣”字圈作韵脚。

江有诰归“园”、“闲”二字为元部(例如:《郑风·将仲子》末章“将仲子兮,无踰我,无折我树。岂敢爱之?畏人之多”。《魏风·十亩之间》第一章“十亩之兮,桑者闲兮。行与子兮”),“镳”、“骄”为宵部。以江氏《诗经韵读》的体例观之,此章“闲”字下漏“元部”二字。

(5)卷二第五十二页上第十行,“接”字应为“按”字。

其中“亦真通韵”之“亦”当为“文”字,当为刻写者误刻。据我们整理,江氏《诗经韵读》中析通韵共17种,[6]未见“亦真通韵”者。且此章后江氏注曰:“文十一,真十二,故得通用”。据此可见,“亦”字确为误字。

“讯”字外漏“○”号。许世瑛先生亦指出此误。

(10)卷二第六十七页下第十一和十二行,“交交桑扈,有莺其。君子乐胥,受天之鱼部□□”(《小雅·桑扈》第一章)。“交交桑,有莺其。君子乐,万邦之”(《小雅·桑扈》第二章)。

以江有诰《诗经韵读》的体例观之,第十一行“扈”、“胥”两字外当为“○”,而非“□”;第十二行“扈”、“胥”两字外应为“□”,而非“○”。

(11)卷二第六十八页下倒数第四行和第三行,“其未醉止,威仪抑;曰既醉,威仪怭。是曰既醉,不知其”(《小雅·宾之初筵》第三章)。

江有诰析古韵为二十一部,未有至部。以江氏韵字归部来看,这里“至部”二字应当为“脂部”之误。

”(《大雅·大明》第八章)。此章“翼”、“福”、“国”三字为韵,江氏认为归之部,以江有诰《诗经韵读》体例观之,“福”字下“之部”二字当删。

(13)卷三第八十四页下倒数第一二行,“如彼岁旱,草不溃。如彼栖苴,我相此邦,无不溃”(《大雅·召旻》第四章)。

其中“之幽通用”之“用”,当为“韵”字。据我们整理,江氏《诗经韵读》中处理为通韵者,共计91例,仅此例写作“通用”。以江氏著书体例观之,此处应为“韵”字。

此处“支部通韵”当为“支脂通韵”,怀疑为刻写者误刻。理由如下:第一,江有诰在《诗经韵读》卷首的《古韵凡例》中指出:“古有正韵、有通韵、有合韵。最近之部为通韵,隔一部为合韵。”[4]22也就是说,通韵是指两个相邻韵部相互押韵,是针对两个韵部而言的。我们统计,江有诰的《诗经韵读》中通韵共计91例,90例都是两个相邻韵部押韵,仅见“支部通韵”一例,一个孤例,难免令人生疑。第二,“粺”、“替”二字,《诗经》中仅此章入韵(据江有诰《诗经韵读》统计)。“卑”声,江氏的《谐声表》归支部;“替”字,《广韵》一读,他计切,霁韵,江氏归霁韵为上古脂部。支部第七,脂部第八,符合江氏对通韵的界定。因此可见,此章应为“支脂通韵”。

[1]葛其仁.江晋三先生传[M]∥音学十书.北京:中华书局,1993.

[2]段玉裁.江氏音学序[M]∥音学十书.北京:中华书局,1993.

[3]王力.清代古音学[M]∥王力文集:第十二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4]江有诰.诗经韵读·古韵凡例[M]∥音学十书.北京:中华书局,1993.

[5]许世瑛.辑江有诰通韵谱合韵谱借韵谱[J].燕京大学文学年报,1941(7).

[6]曹强.论江有诰对诗经“合韵”处理之得失[J].汉语史学报,2010(9).

[责任编辑 王俊虎]

The Mistakes Collation of JiangYougao’s“Rhyme Analysis of the Book of Songs”

CAO Qia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Shaanxi)

Jiang Yougao was known as a Patent Ancient Phonology superstar,and“Rhyme Analysis of the Book of Songs”is the core of Archaic material,which contains many ancient sound theory of JiangYougao.In this paper,taking“Rhyme Analysis of the Book of Songs”style as basic,based on each card using the internal law of JiangY-ougao,we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mistakes of three aspects,including leakage or misuse of circle rhyme characters,the error due to word-shaped near;words rhyme Classifications of individual identity is incorrect.

Jiang Yougao;“Rhyme Analysis of the Book of Songs”(《诗经韵读》);mistakes

H113

A

1004—9975(2011)01—0098—03

2010-10-24

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江有诰《诗经韵读》研究”(01YKZ045)

曹强(1977—),男,宁夏海原人,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古音体例古韵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引注体例
古韵今和
古韵今和
古韵今和
古韵今和
常德童谣里的古音浅析
《诗经学史》书评
落霞(外一首)
计岁的规范化与年谱编纂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