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病理诊断

2011-12-09 21:08李允利石萍霞董都选
医学综述 2011年15期
关键词:滤泡宫颈炎淋巴

李允利,石萍霞,董都选

(宝鸡市中医医院病理科,陕西宝鸡 721001)

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是一种不常见的慢性宫颈增生性炎症,其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要病变,淋巴滤泡和转化淋巴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幼稚,如果病理医师不熟悉该病可以将其误诊为肿瘤[1],尤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导致临床的过度医疗,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危害。本文收集宝鸡市中医医院病理科1996~2009年诊断的8例病例,应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有关文献对其病变特点和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以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1996~2007年我院及外院会诊病例诊断为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的疑难病例共8例,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34岁,临床症状为白带增多,部分患者有接触性出血。妇科检查提示:宫颈糜烂、宫颈肥大、结节状、纳氏囊肿。其中5例为常规宫颈活检标本,3例为宫颈Leep刀锥切标本。

1.2 方法 经过4%中性甲醛6~48 h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试剂采用福州迈新公司提供的即用型抗体进行SP二步法染色。抗体包括 Cytokeratin(H)、Cytokeratin(L)、Cytokeratin(pan)、Cytokeratin5、LCA、CD20、CD79α、CD3、CD10、CD15、CD43、 Bcl2、 Pax-5、Ki-67、Vimentin、κ 轻链、λ 轻链。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 大体检查:主要为灰白灰红色组织,米粒至绿豆大小,质地中等硬,表面粗糙不平。Leep刀锥切标本为大小不一的灰黄褐色长片状组织。

2.2 显微镜检查 镜下所见:①宫颈黏膜慢性炎症,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宫颈黏膜柱状上皮发生鳞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反应性增生、不全角化,间质纤维组织及小血管增生,乳头状糜烂及真性糜烂,少数病例可见黏液潴留囊肿形成。②其中2例转化淋巴细胞高度增生,套区不明显,细胞增生活跃,细胞质少,核质比增大,核增大,核膜明显增厚,核仁明显,染色质增粗,可见核分裂象3个/10 HPF。1例曾被误诊为恶性淋巴瘤,但患者未进行肿瘤治疗而采取了一般妇科治疗及随访观察,另1例被误诊为宫颈小细胞癌而进行子宫切除术,经长期随访至今未见异常。③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宫颈黏膜上皮及腺上皮 Cytokeratin(pan)(+)、Cytokeratin(L)(+)、鳞状上皮Cytokeratin(pan)(+),淋巴细胞及淋巴滤泡LCA(+)、Vimentin(-)、Cytokeratin(pan)(-)大多数淋巴细胞CD20(+)、CD79α(+)、少数淋巴细胞CD3(+)、CD43(+),淋巴滤泡 Bcl-2(-)、Ki-67阳性细胞<5%,并可见淋巴滤泡的明区和暗区的极性分布,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提示多克隆性增生。

2.3 随访 8例患者均经过3年以上随访未见肿瘤。

3 讨论

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比较少见,是一种特殊的宫颈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诊断依据为除了一般慢性宫颈炎表现外,间质内有显著的淋巴滤泡增生为特点[1]。由于炎症刺激导致淋巴细胞高度增生,细胞较为幼稚,易将其误诊为其他小细胞性恶性肿瘤[1-6]。本组资料中2例曾被误诊为宫颈小细胞癌和恶性淋巴瘤,占25%,应引起病理医师的重视,在宫颈病变中要注意鉴别本病,以避免误诊的发生。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3.1 宫颈恶性淋巴瘤 淋巴瘤有明显的结节或肿块形成,甚至呈桶形,病变呈进行性进展,必要时辅以免疫组化可以很好地协助诊断。免疫组化显示免疫球蛋白轻链多克隆性表达及Bcl-2(-)、Ki-67呈高增殖指数等特点均不同于滤泡性恶性淋巴瘤;有显著的淋巴滤泡形成,缺乏弥漫浸润破坏腺体及明显的异形性,缺乏相对单一性细胞形态,均不同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3.2 宫颈小细胞癌 其形态类似于肺的小细胞癌,肿瘤细胞较小,排列较弥漫伴有细胞挤压铸型成巢现象,缺乏细胞质,细胞核染色质纤细呈细颗粒状或粉尘状,核膜薄,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染色:Cytokeratin(pan)(+)、NSE(+)、SYN(+)、chromogranni A(+)、S-100(+)、CD56(+)、TTF-1(+)、LCA(-)可以鉴别。

3.3 宫颈小细胞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 宫颈表面呈结节状、菜花状或溃疡形成,癌细胞呈明显的巢状排列,主间质分界清楚,呈浸润性生长,细胞质丰富红染,可见少量细胞间桥及角化细胞。免疫组化染色:Cytokeratin(pan)(+)、Cytokeratin 5(+)、LCA(-)可以鉴别。

3.4 宫颈恶性黑素瘤 宫颈表面呈黑色或灰蓝色结节状、菜花状或溃疡形成,瘤细胞呈双向分化,细胞内可见黑色素颗粒,可见豆芽瓣状细胞或“8”字细胞,上皮样痣细胞,小痣细胞。表面被覆上皮有明显异形性肿瘤细胞侵犯表皮现象,50%患者可见交界痣[6]。免疫组化染色:Cytokeratin(pan)(-)、S100(+)、Vimentin(+)、HMB45(+)、melan A(+)、melanoma(+),LCA(-)可以鉴别。

3.5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 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排列成梁状、缎带状、巢状、腺样结构,器官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Cytokeratin(pan)(+)、NSE(+)、SYN(+)、chromogranni A(+)、S100(+)、CD56(+)、TTF-1(-)、vimentin(-)、LCA(-)可以鉴别。

3.6 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 癌细胞较小,细胞质少,大小形态较一致,排列成实行巢状,筛状,条索状,中心常常发生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染色:Cytokeratin(pan)(+)、CK5(+)、p63(+)S100(-)、vimentin(-)、LCA(-)可以鉴别。

3.7 宫颈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葡萄簇肉瘤 镜下在黏膜下可见形成层,肿瘤细胞较小,细胞异形明显,胞质较少,核质比增大,仔细寻找具有截断性胞质的横纹肌母细胞以及长带状胞质空淡或红染的细胞是诊断的关键点。免疫组化染色:Cytokeratin(pan)(-)、Actin(+)、Desmin(+)、Myglobin(+)、Myosin(+)、vimentin(+)、LCA(-)、S100(-)可以鉴别。

3.8 宫颈白血病浸润/颗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 患者病变处可呈绿色,组织学表现为小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弥漫浸润,并见血管浸润及血管内瘤栓形成,细胞较幼稚,分化不成熟,细胞质中等量,细胞核形态不规则,以卵圆形为主。免疫组化染色:Cytokeratin(pan)(-)、LCA(+)、CD15(+)、CD117(+)、lysozeme(+)、α-AT(+)、leukocyte clastase(+)、cathepsin G(+)、vimentin(+)、S-100(-)特殊染色:氯醋酸酯酶试验(+)、髓过氧化物酶试验(+)可以鉴别[7]。

3.9 宫颈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尤文瘤 是一种小细胞性神经外胚层分化肿瘤,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及巢状排列,大小较一致,核染色深,核分裂象易见,可见菊形团形成。尤文瘤与其类似,胞质可淡染或透明,特殊染色 PAS(+),免疫组化染色 NSE(+)、SYN(+)、chromogranni A(+)、S-100(+)、CD56(+)、Cytokeratin(pan)(-)、LCA(-)、vimentin(-)可以鉴别。

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是由于致炎因子长期刺激引起的以淋巴滤泡增生为主的宫颈组织慢性炎症,炎症持续时间较长,其感染原因多与沙眼衣原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关[1,3]。经过抗炎治疗基本都能恢复,必要时可进行宫颈Leep刀治疗。随访观察也能进一步证实这一点。

[1]郭丽娜.妇产疾病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51.

[2]Crum CP,Lee KR.妇产科诊断病理学[M].回允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411-436.

[3]Robboy SJ,Anderson MC.女性生殖道病理学[M].回允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17-234.

[4]Rosia J.阿克曼外科病理学[M].9版.回允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523-1550.

[5]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17-1233.

[6]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程红,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4-364.

[7]张仁元,陈永莲.外科病理疑难病例鉴别诊断[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327-328.

猜你喜欢
滤泡宫颈炎淋巴
腮腺沃辛瘤淋巴间质的免疫病理特征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侵犯中的能力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得宫颈炎了怎么办?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
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宫颈炎的日常家庭护理须知!
宫颈炎危害,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