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核散治疗小儿肺门淋巴结结核

2011-12-09 19:06高继红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9期
关键词:抗结核我院小儿

高继红

(临沧市中医院,云南 临沧 677000)

肺门淋巴结核为肺结核“原发综合征”遗留的肺门淋巴结核病灶。属于中医的“肺痨”“疳痨”“童子痨”等证的范畴。肺部原发灶、引流淋巴管和肺门成纵膈淋巴结的结核性炎症,三者统称为“原发综合征”。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吸入的结核菌在肺部形成渗出性炎性病变,并引起局部系统的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小儿肺门淋巴结核为临沧地区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一旦发生,无论成人或是儿童,选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或乙胺丁醇,按结核病“短程督导疗法”治疗,强化期、巩固期需服药半年。此类抗结核药不良反应较多,表现在神经系统、肝损害、消化道等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其中异烟肼和利福平,会加重对肝脏损害,且 5岁前小儿不宜服用利福平。因而,用西医西药治疗小儿肺门淋巴结核,医生有顾虑,家长担心。鉴于多方面的原因,我院以几位老中医为主,于1999年,自拟消核散运用于治疗小儿肺门淋巴结核。据我院不完全统计,从1999年开始使用至今,治疗小儿患者约有700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0例患儿均为本院中西医门诊病例,男性多于女性,患儿1~10岁,病程为6个月至1年;患儿均为典型的肺门淋巴结核,患儿体质普遍低于正常标准。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关于肺门淋巴结核的诊断标准:①是否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对幼小婴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②如见低热、咳嗽、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不增或降低等症,则提示有患结核病的可能;③X线检查为“原发综合征”遗留的肺门淋巴结病灶。其浸润型,见有肺门阴影加宽,边缘模糊呈弥漫性片状阴影;肿瘤型,见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缘清楚的肿大淋巴结阴影者;④结核菌素试验:对3岁以内未曾接种过卡介苗的婴幼儿,用结核菌素0.1mL试验,如系阳性反应则有诊断意义;⑤血沉:如见血沉增快,则提示病灶有“活动性”。

1.3 治疗方法

自拟处方:百部、知母、麦冬、百合、地骨皮、甲珠、重楼、僵蚕、牡蛎 、白芨 、浙贝、桔梗 、麦芽 、焦楂、太子参 、茯苓、山药、枣仁、灯心草、甘草。使用方法:全方研成细末,每日2~3次,每次5g,用蜂蜜水调服。患儿若病情较轻、体质较差,治疗时可单独运用小儿消核散;患儿病情较重,则需配合西药抗结核药物治疗。经单独用小儿消核散或配以抗结核药物治愈或病情好转的患儿,均再服用2~3个月小儿消核散,以巩固疗效,恢复体质。

2 治疗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患儿咳嗽症状消失,无潮热盗汗,无颧红,面色红润,饮食正常,大便好,体力恢复。X线检查示双肺未见异常。好转:患儿咳嗽症状消失,无潮热盗汗,无颧红,面色稍可,饮食渐增,X线检查显示肺门部有少许阴影,较服药前阴影明显减少。未愈:以上症状均改变不大,仍咳嗽,夜间潮热盗汗,面色萎黄,食欲不振,1月后X片对照原片改变不大。

2.2 治疗结果

700例患儿中,经单独服用小儿消核散或小儿消核散与抗结核药相配合服用治愈580例,占83%;好转120例,占17%;总有效率为100%。(未对单独使用小儿消核散或两种药物合用结果作对比分析)

3 典型病例

廖XX,女,4岁,于2009年7月17日就诊。主诉咳嗽、纳呆。伴有夜间低热、盗汗。自行服半夏露等止咳药物,效果不明显。经摄片显示:双肺淋巴结活动期。经服抗结核异烟肼等药物治疗1周后,因患儿体质较差,出现乏力、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饮食、频发呕吐来我院中医门诊就诊。笔者嘱其患儿停服所有抗结核药,服用我院配制的小儿消核散,3次/日,5g/次,用蜂蜜水调服。经服用1月后,来复诊,自诉饮食增加,精神好,夜间低热盗明显减少,基本已无咳嗽,嘱其患儿继续服用,改服为 3次/日;半年后复查胸片,双肺未见异常,面色有光泽,精神尚可,食欲增加,且身体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4 讨论和运用

古代医家认为,本病系由“瘵虫”传染,由口鼻而入,蕴伏肺间。如唐代《千金方》说:“肺虫居肺间,蚀肺系,故成瘵疾。”每当小儿正气不足,营养不良,睡眠不足,过于劳累时,病邪乘机化热,耗伤肺阴,出现以阴虚为主的病证。元代朱丹溪也说:“痨瘵主乎阴虚。”因此,本病之初,多见潮热、盗汗、干咳、颧红等阴虚内热的表现。年龄幼小的患儿,因肺脏娇嫩,气血未充,邪盛正虚时,更易化火,从而导致高热起伏、咳嗽、多汗、呼吸急促、神乏、面唇青紫等肺火炽盛,肺失清肃,肺气上逆的证候。若病邪留恋,日久必致肺气不足,甚至累及脾脏,出现气阴两虚,脾阳不振的病证。

中医治疗肺痨以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为原则,调补脏器重点在肺,并应注意脏腑整体关系,同时补益脾肾,治疗大法以滋阴降火为主,同时还应抗痨杀虫,以绝其根本。即《医学正传◦劳极》所说:“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

小儿消核散方中用百部抗痨杀虫;知母、麦冬、百合、地骨皮用于滋阴降火;甲珠、重楼、僵蚕、牡蛎、白芨、浙贝用于软坚散结;僵蚕、浙贝、桔梗、甘草用于化痰止咳;考虑到小儿“脾常不足”,用太子参、茯苓、山药健脾补气;易伤食用麦芽、焦楂消食化积;枣仁则养心安神,敛汗;灯心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用于小儿夜啼)。从药物选用上看,既有按照治疗肺痨的治疗法则滋阴降火、抗痨杀虫、补益脾胃的药物,又有自已独特的用药,如甲珠、重楼、僵蚕、枣仁、灯心草。

全方组合,既考虑到中医治疗肺痨的治疗原则,又考虑到小儿“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的生理特征,并兼顾小儿“脾常不足”,患病易伤脾胃二脏的病理特点,是一剂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运用中医治疗原则,经十余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临床效果显著的院内验方。

在临床上,小儿消核散不只用于小儿肺门淋巴结核,对于小儿外感引起的咳嗽及脾胃功能失调而引起的营养不良所致的疳积,同样也有非常明显的临床效果。同时对成人咳嗽日久难愈,用此方加减运用,同样也收到不错的临床效果。这种运用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中“异病同治”思想的精髓。

[1] 马家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 赵彩珍,董国平.药物应用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张廷模.中药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抗结核我院小儿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莫西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情况的影响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抗结核药+保肝药≠预防肝损伤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全国脚斗士精英赛在我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