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历史决议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题系列讲座之十一

2011-12-23 10:28岳从欣
中华魂 2011年5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决议错误

文/岳从欣

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历史决议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题系列讲座之十一

文/岳从欣

中国共产党是重视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党。一部党的历史,就是不断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开拓新道路的历史。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民主革命两次成功两次失败的经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 《决议》),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决议》的起草和通过

1.对建国后党的历史做出决议的背景

“文革”结束以后,中共中央就表示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总结和评价。由于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文革”的关系等重大问题,需要较长时间的理解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没有匆忙做出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放思想的气氛更加浓厚。但是,党内外也出现“左”和右的两种错误思潮。一方面,有人借口维护毛泽东的旗帜,仍然认为毛泽东的所有指示都是正确的;有人攻击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还有人窜改、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这些是“左”的错误的表现。右的错误主要表现有:一是打着“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旗号,通过“纠正”“文革”的错误,进而纠正“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二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文革”的错误,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建国后的历史说成漆黑一团。三是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把林彪、“四人帮”集团搞的法西斯专政同我们国家的性质混为一谈,企图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否定人民民主专政。这些思潮在1979年春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期间表现得尤其活跃。

“左”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右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因此,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正确处理毛泽东的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关系,科学评价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反对“左”和右的错误思潮,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的迫切要求。

当时,全世界都在猜测“毛泽东以后的中国将会是什么样的”。国际上有人攻击中国搞“非毛化”,类似赫鲁晓夫搞的“非斯大林化”。有的媒体攻击中国发生所谓“修正主义政变”,“走资派已经篡夺了最高权力,并且正在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当然,也有的认为,中国不是搞“非毛化”,是纠正“文革”的错误,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继承毛泽东领导中国的道路。可见,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这是涉及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是涉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是涉及中国的国家形象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深知苏联全盘否定斯大林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的严重危害,强调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不能丢,希望像《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那样,对“文化大革命”和建国以来30年的历史作一个基本总结,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对建国以来党的历史、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做出初步总结和评价,受到党内外的好评。同时,许多同志认为,叶剑英的讲话还没有达到对“文化大革命”做出全面的具体的总结这个要求,希望在此基础上,对建国30年历史上的一些主要问题,做出结论,统一思想认识。

可见,对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做出决议,不仅理所当然,而且势有必然。正如邓小平后来所说:“从国内来说,党内党外都在等,你不拿出一个东西来,重大的问题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国际上也在等。人们看中国,怀疑我们安定团结的局面,其中也包括这个文件拿得出来拿不出来,早拿出来晚拿出来。所以不能再晚了,晚了不利。”①

2.《决议》的起草过程和邓小平、陈云对起草工作的指导

叶剑英发表国庆讲话不久,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书记处直接领导下,《决议》的起草工作逐步展开。1979年10月30日,胡乔木、邓力群召集决议起草小组开会。会上传达了邓小平的指示,即为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和十二大做准备,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的决议,六中全会讨论通过。历史决议以国庆讲话为纲要,考虑具体化,深化。胡乔木对起草工作做了布置。

1980年3月19日,邓小平就起草小组拟定的《决议》提纲草稿发表谈话,提出起草《决议》总的指导思想: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第二,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第三,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争取在决议通过以后,党内、人民中间思想得到明确,认识得到一致,历史上重大问题的议论到此基本结束。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第一条。②

《决议》的起草和修改是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从1980年3月正式起草,到10月,数易其稿的《决议》草稿写出后,先后经过党内四千多干部,中央政治局、书记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集体讨论,而后根据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直至对重大问题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决议》的起草过程是党走群众路线的典范,表明党是郑重的马列主义的政党,党对待建国以来重大历史问题的态度是郑重的、严肃的。《决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既然是集体讨论,就会有认识上的分歧和思想上的交锋,也就有批评错误、坚持真理。1980年3月19日到1981年6月,为指导《决议》的起草和修改,排除错误观点的干扰,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强调了《决议》必须坚持的基本思想:第一,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第二,毛泽东犯了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第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我们党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毛泽东晚年错误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背离毛泽东思想所造成的,应该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第五,总结历史,指出错误的原因,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个人品质上,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应该着重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第六,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第七,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对于毛泽东的错误,不能写过头。写过头,给毛泽东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第八,建国后32年,特别是“文革”前十年,成绩和光明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③邓小平的谈话对统一思想认识,指导《决议》起草工作的顺利进行起了拨开云雾见青天的作用。

1981年3月24日,邓小平探望陈云。陈云对《决议》的起草提出两点修改意见:一是专门加一篇话,讲解放前党的历史,写党的60年。这样写,毛泽东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二是建议中央提倡学习,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学习毛泽东的哲学著作。26日,邓小平将陈云的意见转达给《决议》起草小组负责人。这样,历史决议稿加写了前言。

3.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共分8个部分:(1)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回顾;(2)建国三十二年历史的基本估计;(3)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4)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5)“文化大革命”的十年;(6)伟大的历史转折;(7)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8)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及全会通过的《决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史上又一次重大事件。它以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而载入史册。

《决议》的核心内容

1.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④这就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驳斥了否定毛泽东的历史作用的错误言论,维护了党和国家的光荣历史。邓小平指出:“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⑤

《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⑥《决议》概括的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它科学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的关系,澄清了把毛泽东思想凌驾于马列主义之上的谬论,驳斥了割裂、歪曲、窜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错误。第二,它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分清了毛泽东个人的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的界限。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是完全错误的;以为凡是毛泽东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也是完全错误的。第三,它阐明了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澄清了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毛泽东一个人的创造的错误,为反对个人崇拜提供了基础。

《决议》还把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六个方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思想,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指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三个基本方面。

邓小平曾说:“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如果不写或写不好这个部分,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做。”⑦《决议》达到了这样的总的原则和要求。

2.科学分析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

《决议》彻底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⑧《决议》毫不含糊地指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所依据的错误观点背离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决议》指出: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

《决议》科学分析了毛泽东所犯错误的性质,指出“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⑨毛泽东是经常注意要克服党和国家生活中存在着的缺点的,但他晚年对许多问题不仅没有能够加以正确的分析,而且在“文化大革命”中混淆了是非和敌我。他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还始终认为他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决议》还正确区分了毛泽东发动“文革”的错误和毛泽东在“文革”时期的历史贡献,指出:在“文化大革命”中,党还能维持统一,国务院和人民解放军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能召开并且确定了以周恩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国务院人选,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这些重要事实都同毛泽东的巨大作用分不开。

除了分析毛泽东的个人因素之外,《决议》还深刻分析了“文革”发生的社会原因、思想根源、国际背景,也深刻分析了毛泽东违背民主集中制等制度因素和中国封建残余影响的历史根源。如果仅仅归咎于某个人或若干人,就不能使全党得到深刻教训,并找出切实有效的改革步骤。正如邓小平所说:“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⑩

3.对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做出基本评价

《决议》对建国以前28年党的历史做出基本总结,指出: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同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一样,毛泽东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11)科学阐述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建国前后的关系,而且对捍卫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毛泽东思想提供了全面的依据。

《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历史做出基本评价,指出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决议》列举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十个方面的主要成就,强调成就是主要的,忽视成就和成功的经验是错误的。同时,由于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经验不多,对国情和形势判断存在主观主义的偏差,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等原因,也发生过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忽视错误,掩盖错误,同样是错误的。《决议》还对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伟大的历史转折等各个时期的具体的成就和错误作出总结。这对于正确地看待重大历史问题的是与非,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本质,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澄清错误观点与模糊认识,统一全党的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起到导向和指标的作用。

《决议》的科学价值和长远意义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既是党对历史的科学认识,也是经验教训的总结,还是未来发展道路的指南。十一届六中全会至今已经30年了,但《决议》中所体现和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仍然是正确的,在复杂的思想斗争中仍然具有指导作用。

1.《决议》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做出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邓小平指出:“拨乱反正,就是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12)《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批评“两个凡是”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正像1945年通过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同时,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团结和统一那样,在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同时,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础上,达到了团结和统一,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地位,为正确地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政治基础。1987年5月12日,邓小平在会见荷兰首相吕贝尔斯时,回顾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他说:“我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13)

2.《决议》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

《决议》指出,总结32年历史经验的目的,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这就要求努力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具体制度,坚决地同一切破坏社会主义的活动作斗争。这实际上全面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决议》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把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十个方面,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发展阶段、改革开放、阶级斗争、民主政治、精神文明、民族关系、国防、外交与党的建设等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会总结过去的工作、提炼概括出基本经验、阐述和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把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又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系统阐述了这“十个结合”,这些都是对 《决议》概括的基本点的继承和发展,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中心问题,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胡锦涛指出: “三十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4)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指路明灯。

3.《决议》是指导我们坚持正确方向、辨别是非曲直、开展思想斗争的理论指南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观念错综复杂,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共和国的历史,这是好事。但对党和国家历史的戏说、歪说也甚为流行。《决议》对于认清历史本来面目,把握共和国的主流和本质,驾驭复杂局面提供了指导。

《决议》对如何评价共和国的历史提供了基本判断。一方面,它对建国以来党所犯错误的分析依然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要正视错误,吸取教训,防止无视“文革”及其以前“左”的错误的言行,避免重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旧路。这为在改革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反面经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倒退没有出路。另一方面,《决议》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共和国建设的伟大成就。要在伟大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前进,防止借口党犯了严重错误而彻底否定党和人民奋斗的成就,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否定党和国家的光辉历史。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避免重走苏联亡党亡国的死路。

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历史虚无主义是有机联系的。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了党和人民共和国,自由化就为中国开了药方。前者否定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后者主张中国搞私有化;前者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后者主张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前者否定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后者主张中国搞多党制、三权分立制;前者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后者宣扬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个人主义等所谓“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四项基本原则是根本对立的。《决议》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党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一切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错误的,一切否定和破坏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和行动都是不能容许的。”沿着 《决议》指引的道路前进,就要警惕自由化的陷阱,避免走上资本主义的邪路。邓小平指出: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是要讲。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15)

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搞分化、西化、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不会改变。国内崇拜西方道路的人,不仅宣扬自由化思潮,而且还会有反对党和政府的行动。因此,无产阶级专政的功能不能削弱。正像 《决议》指出: “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这些掷地有声的论断对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仍然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决议》给我们的启示,不是在 《决议》的观点上止步不前,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正像邓小平所说: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16)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之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关键时刻,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解决了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沿着什么样的方向继续前进的根本问题。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党、国家和国际共运史上的光辉文献。✿

注释: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5—306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1—293页。

③ 参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1—310页。

④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25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4页。

⑥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26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9页。

⑧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11页。

⑨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14—815页。

⑩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2页。

(11)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93—794页。

(12)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0页。

(13)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 234—235页。

(14)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09、796 页。

(15)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页。

(16)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0页。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决议错误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在错误中成长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三读决议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可爱的错误等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