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冷思考

2011-12-23 11:45蔡金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

蔡金华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前那昂贵且披着神秘面纱的多媒体已从圣坛上走下来,走入普通的学校中,现在连乡、镇校也有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确实,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能突破沿袭多年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教学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方面极大地扩展了空间,有利于学生多渠道、多角度接受信息,扩大知识面,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来说它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是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之一,它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使学生在学校内所学的东西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客观教学环境的限制,使所学对象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有些内容仅靠教师语言是无法讲解清楚的,运用了多媒体,则迎刃而解。

第二,可以改善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将教师从简单再造的环节中解脱出来。如利用计算机软件备课,设计更灵活,文字、图表处理更方便;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避免了低效的重复板书;录音、录像等视听媒体则避免了重复讲授等。这样教师就可以将宝贵的时间、精力用到解决问题和创新研究上来,为其进行科研活动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助于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从单纯的重视教,转变为既重视教又重视学;从单纯的重视传授知识,转变为既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能力培养。促使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从单一走向多元。利用多媒体管理教学,也可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

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认识到这种新的教育手段并不是万能的,它在实际教学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非但不能发挥以上优点,而且会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为此,有必要针对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再思考,给使用的教师以借鉴。

一、在该出手时才出手,让四两拨动千斤

这里的意思是指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要确立最佳的切入点,把握最佳时机。当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释抽象的疑难问题、传递一定的情感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就会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时,恰当地应用多媒体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在学生难以入境时,利用多媒体能让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巨大的共鸣。但我们在许多公开课中看到,有些教师在该用时没有用,不该用时却用大量的时间来演示,淡化了语文味。

如有位老师在上市级优质课《赤壁之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问题情境,他是这样利用多媒体的:他在开课前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抱头痛哭的镜头,但并不发出声音。然后让学生猜猜究竟是什么事让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如此伤心呢?一镜一问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课文即将学完时,他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场战斗惨败的结果,又播放了《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镜头,在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的刺激下,学生体会到曹操失败的惨烈,也懂得了曹操为什么如此伤心的理由。紧接着他再次播放曹操抱头痛哭的片段,让学生给曹操配音。这样课堂与多媒体巧妙地结合到一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首先,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实现。那些简单易懂的概念、原理,通过多媒体手段反而会浪费时间,降低效率。其次,多媒体技术虽然具有集成性特点,能将图文、声音和视频并用以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教师能否把教材的内容通过多媒体适当地表现出来,这还需要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探索和不断提高。

二、在“爱”如潮水中,留一份清醒

出去听课,我们不难看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增加信息量,一节课中只见教师在一环紧扣一环地演示早已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如运行程序般地学习,这样学生表面上学得热热闹闹,开开心心,但认真回忆一下,学生思考了吗?品读了吗?感悟了吗?动笔了吗?到最后还是重点难点未解,语文素养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

为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运用“过”与“不及”都是不可取的,千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儿都用多媒体来展示。一堂课,投影、录像、录音、电影……纷纷登场,教师有条不紊,学生却眼花缭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散了教学重点。课后回忆教学内容,除了精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外,实在的语言文字内容却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到最后,这样的课从教师的“满堂灌”变成了多媒体的“满堂灌”。如果真是这样,多媒体倒成了课堂教学失败的罪魁祸首了,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所以,把握运用多媒体的“度”非常重要,在对多媒体“爱”如潮水时,我们要留一份清醒,要学会正确取舍。

三、在“厚”了多媒体时,别“薄”了传统课程资源

有的教师在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后,尝到了甜头,就片面地认为多媒体是无所不能的,可以代替一切教学资源,什么内容都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示,忽视了其他媒体的作用。其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缺点。如:挂图和小黑板的直观、简洁功能,是多媒体难以完全替代的了的。

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传统媒体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如在一年级的拼音、写字教学中,书写是非常重要的,在指导学生书写时用多媒体演示确实非常生动、形象,但演示后马上就消失,教师的现场指导并不明显。这时如果用画上四线格、田字格的小黑板,现场指导学生如何起笔、收笔,并挂在大黑板边,让学生边看边学边写,这种示范作用远比多媒体大。当教学内容呈静态的时候,我们可选用投影仪;当教学内容连续性较强时候,可选用录像手段;当教学内容需要复杂、抽象、变化及相互联系的过程时,我们再选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所以,我们要根据教材、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确定想要表现的内容,再把着眼点放到媒体的组合上,尽量扬长避短,巧妙组合、搭配。

四、分清教学中的“主角”和“配角”

就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写字等教学活动,更多的要靠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和写,其他活动形式都是次要的,更不能代替学生读写本身的实践活动过程。而且,在教学中滥用多媒体,有可能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抑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听课时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只关注屏幕、鼠标、键盘,而对师生面对面的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却不以重视。我们深知,这种不协调的师生关系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要是碰上不熟悉操作的教师,或中途机器有故障,造成中途冷场,那更令人扫兴。另外,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大、密度强,但运用不适当,容易造成学生疲倦,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就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分清主次,牢牢把握教学目标,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要清楚多媒体只是起辅助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另外,我们也并不需要花长时间去制作复杂的多媒体课件,可利用PowerPoint等来制作简洁、高效、方便的课件。

综上所述,对于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要擦亮眼睛,恰当运用,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