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件严肃的事

2011-12-23 03:13秦德君
决策 2011年10期
关键词:善学维系凡事

秦德君

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供给,人们创新的“风险成本”太高,真正的创新就难以维系和发展。

前不久去宁夏,宁夏自治区委办在与我们座谈时,说到“创新”。一名自治区领导引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说法:“今天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刻意去‘创新,人家有好的东西,我们拿来学习就行了。”

这个说法太有道理了。创新固然重要,但善于学习更重要。结合实际善学别人之长,本身也是一种创新。今天全球化资讯时代,社会发展中很多东西,并不需要我们从原点去探索创新,我们只要多点虚怀若谷,多点关注、多点胸襟,少点闭塞、少点自负,就能学到许多好东西。

无疑,“创新”是今天我们社会的核心话语之一。创新是社会进步之源,但凡事冠“创新”,言必谈“创新”,创新成为无处不在、无事不说的时髦,成了一种标签——“创新是个筐,万事往里装”,却会极大地有害真正的创新。

今天,现代社会的文明架构——如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正义伦理这些“现代文明”要件,无不是在创新之树上结出的丰硕之果。但创新毕竟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创新”太滥太泛,并不能真正激励创新,反而会将创新戏剧化。今天我们的周围,一方面是创新流行语的铺天盖地,另一方面却是真正创新突破的稀缺和无比艰难,它们形成了一个巨大落差。因此,在新公共管理视野中,当下中国创新理念和创新结构的真正建立,尤其要关注以下诸方面:

其一,完善“敢为天下先”的制度环境。特别要有切实保护创新、保护“敢冒”、“敢闯”的制度安排。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供给,人们创新的“风险成本”太高,真正的创新就难以维系和发展,小平同志在上世纪初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提出的“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目标要求,就难以实现,难以蔚然成风。对创新的保护不仅是伦理性的,更应当是制度性的。它应当是一种社会结构性的保护,应列入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来考虑。

其二,推进国家创新战略的整体性布局。创新不只是个价值判断,它更是一套切实的行动方案,须有切切实实的举措导入。今天,从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到科技创新,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到政治体制改革,都存在大量革故鼎新的命题。我们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转型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转型。创新既是社会转型的动力机制,也是转型得以最终完成的支撑所在。要从中华民族复兴的整体目标着眼,对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各领域的创新作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框架性战略布局,并不断进行阶段性的深度推进。

其三,防止创新的“泛化”和“标签化”。创新是好事,今天我们太需要真正的创新了。但不是每样事情都能创新,也不是每样事情都需要创新。动辄“创新”,有时只是耗费公共资源的瞎折腾。创新的依据源自客观的情势——而更重要的,创新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如果侈谈“创新”成为一种时尚,凡事热衷贴“创新”标签而无切切实实的实际突破,只会成为真正创新的巨大阻碍。

而这当中,思想方法的“创新”更为重要。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求‘创新”的行为更实在,也更有绩效。《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这耳熟能详的话,就是一种善学他人之长特别是“鉴政”之道的思想方法。在今天无处不在的“创新”境况中,尤其需要发扬光大这种清醒、务实的“鉴政”思想方法。

猜你喜欢
善学维系凡事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民族互嵌村落共同体生成与维系机制研究
凡事都怕犯错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太极拳之“善学”
凡事都有定律
凡事我的错
小小阀门维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