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与改革愿景
——老报人周瑞金一席谈

2011-12-24 09:57罗银胜
民主与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瑞金改革开放法治

■罗银胜

辛亥百年与改革愿景
——老报人周瑞金一席谈

■罗银胜

已经到来的农历兔年,是周瑞金先生的第六个本命年,年过七旬的周先生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更难得的是周先生尽管官至副部级(《人民日报》原副总编),然而在他身上丝毫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官气。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位思想丰富的学者、饱含忧患意识的老报人。

早年,周先生曾以撰写“皇甫平系列评论”而闻名于世,他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四次争论中,两度撰文支持改革。最为著名的是1991年在他担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期间,与当时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施芝鸿和《解放日报》评论部的凌河一道,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谈话精神,以“皇甫平”为笔名在《解放日报》头版发表系列文章,针对时弊,鼓吹改革开放,引发了一场思想交锋。2006年,在新一轮关于改革的争论中,周瑞金再次以皇甫平名义发文《改革不可动摇》,回击反对改革的思潮。

谈起1991年牵头在《解放日报》发表的“皇甫平”系列评论文章,将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最新思想传递给全国,周先生的语气平静,他说道:“1991年,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在1990年底,我已知道自己将奉调去香港《大公报》工作。在办理工作调动过程中,市委一位领导让我看了邓小平同志春节期间视察上海的谈话材料,我深感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推进改革开放的最新思想,作为上海市委机关报的《解放日报》负有宣传重任。所以,我一边移交工作,一边自觉组织撰写和发表了署名皇甫平的四篇系列评论。”

就这样从1991年2月15日到4月12日,《解放日报》以每篇发表时间间隔20天左右这样的节奏,在头版重要位置连续发表了四篇署名皇甫平的文章:第一篇《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第二篇《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第三篇《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第四篇《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四篇文章主题一以贯之,内容相互呼应,文风鲜明犀利,及时宣传并深入阐发了邓小平同志最新的改革开放思想,形成了一个有力推进改革开放的完整的舆论先导系列。

皇甫平系列评论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党内外反响强烈。文章受到许多读者的欢迎,说这是“吹来一股清新的改革开放春风”。但由此也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1991年,就这样成了改革开放的思想交锋年,皇甫平系列改革开放评论及其引发的一场思想交锋,也就成为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天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的一大背景。

五年前的那篇《改革不可动摇》,被舆论称为“皇甫平重出江湖”。他振臂一呼“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才能救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靠深化改革开放才能解决”,才让第三次改革争论走进严肃的话语空间,最终以中央的多番定调而暂告了结。

在中国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谈论的话题自然离不开中国改革该往何处去。

周瑞金先生说,我们要用世界的视角来观察辛亥百年的中国与世界的历史进程,简言之就是前50年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接连爆发;后50年的则是“和平与发展”,其特点是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苏东解体,欧盟兴起,中国崛起,从而引发了世界格局朝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风云激荡的一百年中,正如周瑞金先生所揭示的,世界经历了五种社会思潮和国家制度的激烈震荡、较量和变化。

第一种是以苏联为代表的、斯大林式的制度。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专政、领袖集权,文化上垄断、限制思想自由,对外政策上组织集团、输出革命。它在上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中显示了经济快速增长的优越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战胜了德意日法西斯,二战以后又实现军事科技大发展,实现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第一个宇航员上太空、第一艘原子破冰船下水等等,为社会主义赢得巨大威望,带动十几个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由于这种制度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的过度集中、垄断,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党心军心民心的严重涣散背离,最终走向了失败。

第二种是以德国纳粹党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思潮及制度。它对内扼杀人权,种族迫害,对外发动战争,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它像电脉冲来得快消失得也快。

第三种是以欧洲各国社会党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制度。经济上实行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议会政治,推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计划,文化上提倡创新,思想自由。它像渐进线在欧洲平稳地发展,结出今日欧盟之果。昔日战火不断,成为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的“火药桶”,今天变为统一货币、统一议会、边境开放、和平发展的区域经济政治联盟。

第四种就是以美国新政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改良思潮和制度。美国原来是实行传统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罗斯福新政以后,吸收了社会主义的因素,反对垄断,形成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的权利。文化上提倡多元兼容,自由思想,激励创新,对外推行霸权主义。它成为世界强国,但此次金融危机已露出衰败之相。

第五种就是以中国改革开放为代表,对传统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的思潮及制度。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上向民主法治国家前进,强调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文化舆论强调导向。它创造了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顺利实现社会、体制的转型,成为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

在我与他交谈时,周瑞金先生认为,从百年来思潮和制度的嬗变,可以得出五点共识: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是发展经济的最佳选择;民主法治国家是长治久安的政治制度选择;民主法治社会是社会治理最有活力的社会选择;现代科学技术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要选择;以人为本、多元发展、和谐共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人文精神。

周瑞金先生谈到当前中国的困境,以三句话作概括,大国崛起的烦恼,社会转型的困惑,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以及由权力腐败、法治腐败、舆论腐败构成的社会腐败,所有这些都是需要直面对待,不容回避的。因此,更需要深化体制改革。

周瑞金先生强调,中国的改革应为三步走,首先是经济体制改革,接下来是社会体制改革,最后是政治体制改革。他说:“现在我们提全面的改革,一般是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四位一体的改革。两年前,纪念改革三十周年的时候,我曾提出下一个30年应该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推动四位一体的全面改革。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框架建立起来以后,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经济体制,重点要放在法治的层面。而法治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经济体制的完善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至于社会体制与文化体制更与政治体制关系密切。所以,四位一体的体制改革,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这样说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分步骤、分阶段来说,坚持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三步走(文化体制融合其中)的改革路线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周先生认为,“中国的改革分三步走”符合邓小平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中国发展战略三步走的思路。他说,邓小平当年关乎中国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是伟大的,现在的中国也应该为改革路线清晰勾勒三步走战略了。

他为目前理应先行的社会体制改革设计了三大内容,包括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镇化形成稳定合理的社会结构;以及政府摆脱全能主义、社会组织充分发育、市场主体真正获得创造财富的资源配置权,以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等等。

周瑞金先生指出,培育一个成熟的民主法治社会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题内应有之义。他说,首先是政府公权力这一元要归位,不搞全能主义,统包整个经济社会事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限的政府、公共服务型的政府。政府主要政务是调节经济、监管市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其次是社会组织的发育,保障基层的自治权利。比如乡村自治、社区自治等,社会问题让社会民众来管理,形成广大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社会自治制度。按照发达国家的统计,每百人就有一个社会组织,而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据2008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为41.4万个,相当于3115人才有一个社会组织,与工业化国家相差30多倍。

再次以公有制、非公有制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市场一元,要充分保证其资源配置的权力,尽量减少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中介分开。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靠经济手段,而不是强化行政手段,防止以宏观调控为名干涉微观经济,让创造财富的市场主体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瑞金改革开放法治
亲亲瑞金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顽皮的云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红色与绿色并存的城市——瑞金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