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分的小孩别搁笔

2011-12-24 15:05启程高级心理咨询师
检察风云 2011年13期
关键词:画画小孩家庭

文/启程(高级心理咨询师)

有天分的小孩别搁笔

文/启程(高级心理咨询师)

最近各大媒体纷纷关注了一个来自沈阳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夏健强,喜欢画画,多次参加省级美术比赛,屡获一等奖。夏健强九岁时,父亲夏俊峰,一个路边摆摊的烧烤小贩,因刺死两名城管而被捕。2009年11月15日,夏俊峰被判处死刑,2011年5月9日,辽宁高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阴云笼罩着夏俊峰的家庭。9岁的沈阳男孩夏建强在父亲杀人之后变得内向了。看到认识的小朋友,他会悄悄躲起来;看到别人一家三口在外面玩,他会低下头小声哭泣。”据《南方人物周刊》的报道,“对强强来说,最近要完成的头号工程,是父亲节给爸爸的礼物——一幅自己创作的画。时隔两年,强强仍然担心同学和老师会知道爸爸的事情。要拍照时,他本能地用肥肥的手遮住自己的脸。”据《明报》报道:“儿子夏健强突然发问:妈妈,如果等你老了,爸爸还是不回来,你会不会觉得孤单?张晶未有细想就回答:我现在就很孤单。夏健强突然低头不语,张晶过了一阵才发现他在偷偷啜泣,忙改口称:妈妈有你陪就不孤单。”读过这些生动鲜活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一个普通的底层家庭之中。成年人的世界复杂得让人难以理解,所以有个流行词汇叫做“无语”。但是孩子的遭际总让人感到有话要说。

夏俊峰案的二审辩护人滕彪博士在辩护词中说:“难道我们非得把司法当做城管的复仇之手,置夏俊峰于必死之地,让父母失去儿子、让妻子失去丈夫、让9岁的孩子永远失去父亲?”在二审判决之后,夏俊峰给父母写了信,信中说:“我们斗不过人家。告诉张晶和我姐,照顾好孩子。”在会见妻子张晶时,夏俊峰说:“你们别管我,也不要在我身上花钱了。记得一定让孩子在画画上面坚持到底。”这是一位有责任感的父亲。从夏建强的求救信中得知,父亲在辛劳的养家糊口之余,带着儿子钓鱼、捉蝴蝶,玩骑大马。他珍视孩子的天赋,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画家。所以夏建强尊敬自己的父亲,在求救信里他说:“警察叔叔,我爸爸是好人。”曾经在上个世纪,人们经历过父子相残、互相检举甚至划清界限、断绝关系的恐怖年代,所以,我想人们能够理解,这是一份值得珍视的纯洁而光明的情感,与任何具体的司法判决无关。

媒体对夏健强的关注,体现了一种温暖而宽厚的新闻伦理。我们如何对待一个小孩,如何保护一个小孩对社会最基本的信心,这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道德经》里面说;“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如果我们成年人的世界是可怕的,让一个孩子感到恐惧绝望;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害怕他的成长,因为他会怀着一颗报复社会的仇恨之心进入这个世界。后果可想而知。社会不会恒久不变,但一个人早期的独特经历为他奠定的内心基础却可能一直默默存在。说孩子是未来,绝不是一句无关痛痒的漂亮话,我们成年人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合理的、讲道理的世界,未来我们就都要为这一切埋单。夏健强终究会长大,而且艰难的家境很可能会让他无奈地搁下画笔。假如有一天,夏健强也被迫为生计而支起烧烤摊,也要用一把水果刀削香肠花,那时的社会,是否会让这把水果刀被迫沦为自卫的工具?搁下画笔而举起水果刀的那一刻,将是人类文明的羞愧。

人们注意到了夏健强笔下的暗淡和哀伤。两年的时间,用埋头画画来排解失去父亲的痛苦,怎么可能一直都有当初那幅《感恩的心》的阳光心境?夏健强曾在画上写下一行字:“每个人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可是,他家境的清寒,亲情的失落,规则的扭曲和希望的迷失,会让他深刻地感知“每个人”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一颗心与另一颗心之间有悬殊的差别。感激不是空洞的,对普通人来说感激是需要动力和理由的,起码不能超过一个人的理解力与想象力的边界。他要坚持画画,因为那和父爱的信任与期待有关。报道中说,他曾画过一幅《我爱爸爸》,妈妈拿去给法官看,法官也表示感动。夏健强甚至动笔写了求救信,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鲁迅先生“救救孩子”的经典呼吁。我们这些成年人大都权轻力微,也并无干预司法判决的愿力与权柄,但是,回应一个无辜孩子的呼唤求助,帮助他建立和保持对生活、对社会和自我的信心,总还是夏健强笔下“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正当的责任。

其实夏健强的问题并不是他个人的。在面对混乱动荡的成人世界时,每个小孩都是迷失其间的弱者。《道德经》上说:“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兮;俗人察察,我独闵闵兮。惚兮,其若海;恍兮,若无所止。”这是说,在喧闹的人群中,一个孩子感到孤单渺小,脆弱迷茫。是迷失在与世浮沉的人潮人海,还是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精神发展的方向,这取决于他是否葆有一份基础性的信任与信心。这会体现在一个孩子舞弄画笔的兴致,透过取景框看街景的眼神,体现在他对待肢体暴力的态度,他和陌生人建立深层次信任关系的能力……总之,生活的方方面面。夏俊峰案中被刺死的城管申凯,就出自单亲家庭,由母亲养育成人。关于他是否曾有打伤其他小贩的记录,以及案发当场他是否正在猛烈殴打夏俊峰,都是法庭辩论的焦点。

两年时间,灾难性的考验,强迫一个小孩变得心事重重,变得成熟有担当。所以我推荐他一部美国电影《自由作家》,相信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天才已经能够读懂。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女教师艾恩·格鲁维尔,志愿来到洛杉矶一所社区中学,辅导那些1992年种族暴乱之后愤怒而紧张的非裔和亚裔中学生。这些身为黑帮成员的学生们自暴自弃,颓废暴躁,他们竟统统不知道纳粹大屠杀。艾恩老师推荐他们读集中营中的小女孩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鼓励他们提笔,开始“自由写作”,记日记,给予自己的生活以意义。开始阅读,把自己的命运放置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去理解。1997年,他们自己创作的《自由作家》出版;2002年,师生共同建立了“艾恩·格鲁维尔教育项目”(EGEP),帮助那些活在种族歧视和暴力阴影之下的孩子们。看,笔有多神奇!也许父亲让夏健强“在画画上面坚持到底”,就有类似这样的、借此摆脱人生魔咒的深意。夏健强别灰心,人生多艰,可你真的有必要好好坚持。

沈阳小孩夏健强是个象征,象征着挣扎在底层苦难中的生命灵性与艺术潜能。帮助他,也是个象征,如果我们行动起来,可能我们也能有自己的EGEP去支持更多的孩子。《道德经》上说:“天将救之,如以慈卫之。”救救一个孩子,保护一个孩子的信心与信任,需要我们的慈心。支持一个喜欢画画的孩子有条件画下去,帮助一个在亲情与罪恶之间困顿的孩子理解更广大的时代真相,这是对生命最具体的恩慈。■

编辑:卢劲杉 lusiping1@gmail.com

你是承担得起家庭的人吗?

1.在你童年的记忆中,父母的形象大致是:

a.和睦的,恩爱的,对我很好。b.很艰难地生活着,哭哭闹闹撑到了今天。c.至少其中有一个不爱我,也不爱这个家。

2.“家”对你而言意味着:

a.最爱的人在的地方。b.心灵休憩的港湾。c.能满足我生活需求的地方。

3.当家人或家庭面临苦难时,你会:

a.家庭的苦难就是我的苦难,苦难会使我与家人更紧密联结。b.痛苦地承受,无望地挨着,生活本就没什么希望。c.对家人心生报怨,如果情况太糟,可能考虑另起炉灶。

4.当家人让你失望时,你会:

a.TA并非一无是处,我会努力让TA振作起来,更好地生活。b.非常伤心,感到生活失去意义。c.怨恨TA,怨恨生活的不公,不理TA,随TA去吧。

5.当你让家人失望时,你会:

a.愧疚,为了这个家的完整和幸福也要改变。b.对自己也感到失望,希望能得到家人的原谅和帮助。c.干脆和这个家一拍两散。

6.你认为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是:

a.夫妻爱的结晶,血脉的延续,也是夫妻生命的延续。我要让孩子有个幸福的家。b.有了孩子,家庭更稳固,身为父母,责任更重了。c.家庭中自然会出现的家庭成员,其实心里并不想承担这份重任。

7.当伴侣有了新欢,要放弃这个家庭时,你会:

a.尽最大努力挽留,但不会失去自己的尊严与理智。b.伤心欲绝,苦苦地哀求TA留下。c.随便,我也早就厌烦了。

(分值:a. 3分 b. 2分 c. 1分)

猜你喜欢
画画小孩家庭
家庭“煮”夫
云小孩(上)
懒小孩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恋练有词
绝对小孩
绝对小孩
寻找最美家庭
我爱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