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

2011-12-25 03:19金丽馥余涛
理论导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民工农民

金丽馥,余涛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新时期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

金丽馥,余涛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人力资本的存量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得到增加。教育支出、健康支出和为获得更好工作机会而进行的内部迁移都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制约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学历层次、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情况、健康状况、迁移状况等。必须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统筹发展城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

农村人力资本;农村留守人员;农民收入;城乡教育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农民增收的量化指标: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在这一背景下,7亿多的农民加快提升自身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与国家制度建设、政策扶持形成合力来增加收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本文立足于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构建来探讨新时期农民人力资本的现状以及对收入的影响。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分析

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中指出:人力资本是指人力资源的质的方面,即技能、知识和能影响个人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的其他特征。人力资本的存量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得到增加。教育支出、健康支出和为获得更好工作机会而进行的内部迁移都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目前,我国农民以是否外出为标准可分为两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和在家从事农业、非农产业的留守人员。

1.外出务工农民工人力资本现状分析。据有关资料,2007年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2007年我国农民工达到2.26亿人。钱文荣、黄祖辉(2007)对长江三角洲十六城市农民工的调查显示:样本农民工的年龄几乎集中16—45周岁之间,且35周岁以上的比例已经有所减少,而45周岁以上的人口只占总数的6.3%。[1]这说明目前农民工的供给主要集中在年轻的劳动力上。笔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外出务工人员的主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或者说人力资本的存量如何直接关乎自身经济收入的提高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

(1)学历层次。钱文荣、黄祖辉(2007)研究显示: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占了总数的一半以上,占调查样本近20%的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还有部分人是文盲。[1]王广慧、张世伟(2008)对平均年龄为23.1岁的进城务工的1118个样本研究显示,进城务工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66年。[2]这些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只完成了义务教育,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平均年龄二十几岁,大多只接受过义务教育,是在文化成绩较差、升学无望的情形下外出打工的。这种较低的文化教育水平决定了辍学青年外出务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国内研究认为当前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上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技术要求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高以及其他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工作。长三角在城农民工主要在纺织服装业、机械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和饮食行业就业,几乎没有在金融、保险、房地产、卫生、教育、文化等行业就业的。[3]由于文化程度低,新生代农民工多数工作不稳定,工作环境差,收入低,待遇差,福利低,生活环境差,社会地位低,无法与文化程度高、专业技能强的城市居民相竞争。因而造成现阶段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工人,农民工收入大大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状况。已有资料显示,非农收入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农民工非农收入较低,造成城乡居民收入悬殊。当前,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城乡居民差距比每年都在攀升,早已越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专家测算,若计入城市居民各种工资外福利性优惠,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达6:1左右,名列世界前茅。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巨大的城乡差距的原因除了业已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外,最根本的在于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低。而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低是阻碍他们进入城市正式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因素,反过来这种因素又维系了城乡不平等的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形成了恶性循环。有学者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流动倾向越高,收入水平与其正相关,[1]同时经济收入对农民工留城定居倾向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2)接受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情况。2004年以来,我国由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发端并向内地及中小城市蔓延的“技工荒”和“民工荒”,其实质是我国农民工劳动素质与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的不相适应。农民工的现状及沿海地区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都迫切要求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苏群、周春芳(2005)认为,培训是影响农民工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于未参加过培训的劳动力,受过培训的劳动力平均月工资要高180.6375元。[3]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门满足现代生产需要的技术,对于农民工提高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据有关资料,荷兰只有27万农民,却有1200所初级以上的各类农业职业技术学校,90%以上的农民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相比而言,中国4.9亿农村劳动力受过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4]造成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和参加技能培训的比例如此之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民自身原因,认为培训与否无关紧要,或虽思想到位但经济条件不允许,无力参加培训,应该说大多数农民工属于后者;二是政府原因,重视不够和组织不力,投入资金过少,政出多门,农业、教育、劳动等部门都有管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职责,但各个部门没有形成合力,有限资源浪费严重;三是培训机构原因,其课程设置、技能培养等不能较好满足市场需要或收取费用过高使得农民不愿参加培训;四是企业原因,因农民工流动性强、更换工作频繁等缘故不愿投入培训农民工。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和接受职业教育、参加技能培训少的现实给农民工个人和国家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不利影响。[4]

(3)健康状况。一直以来,人们忽视了对农民工健康状况的关注。农民工的身体状况如何直接关乎他们能否在城市里生存和发展。清华大学李强课题组(2004)调查显示,虽然有63.6%的农民工没有生过病,但是36.4%的人却是生过病的。有些人甚至多次生病,13.5%的农民工生病在3次以上,7.9%的农民工生病在4次以上。农民工生病以后,59.3%的人并没有花钱看病,而是仗着年纪轻,挺一挺也就过来了。[5]农民工生了病,多选择在医疗条件较差、所需费用较低的小诊所医治。得了大病只能望病兴叹,无能为力。农民工低收入状况使得其将食物等基本生活需求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而忽视了健康投资对维持劳动能力的重要性。日常带病工作,即使患病也不会及时就诊,一拖再拖,极大地伤害了的健康,导致两种结果:一方面,经费不足致使疾病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造成劳动能力的永久丧失,进一步损害了农户家庭收入来源,妨碍下一步的健康投资,陷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必须医治的大病大患使得农民工负担加重,影响其在教育和迁移方面的投资,从而使得收入减少。[6]

(4)迁移状况。戎建(2008)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流动是他们在当前环境下理性选择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教育资源的配置,从中获得收益。[7]这种观点可以解释农村已经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而辍学率仍然比较高的现象。戎建通过所选样本分析得出:改革开放后出生(16—25岁)的年轻劳动力在外出打工者中所占比例为41.53%,接近一半,而在当地从事非农劳动者中仅为18.42%,在家务农中比例最低,仅有9.81%。[7]这说明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年轻劳动力首要选择是外出打工,其中13%是从初中或高中辍学后外出的,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迁移对教育的替代。然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是一把双刃剑,有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在市场化进程加快、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下,农民工的迁移有利于增加收入、加速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加大了城市压力,造成新农村建设中人才的缺失,农村消费市场的萎缩。对此,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党中央已经认识到农村劳动力的流失给农村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当然,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民迁移到城市务工就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也是消解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大力促进城市化的必然选择。

2.农村留守人员人力资本现状分析。据有关资料,我国农村劳动力有5亿多人,除去在城市务工人员和就近就业于乡镇企业人员共2亿多人,农村留守劳动力约有3亿多人,多数为老人、妇女和孩子,人力资本的素质较低。农村劳动力的这种现状与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的要求极不相符。

(1)留守老人。留守老人有两类:一是年龄还不太大,五十岁到六十岁或稍多,仍是整劳动力或至少是半劳动力;二是年龄很大,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2005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其中约70%居住在农村地区。[8]留守老人人数众多,且在劳动、生活、心理和情绪上都存在较多问题,不能胜任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需要。

(2)留守妇女。2007年,全国1.26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其中70%为男性;外出者中,81.7%已婚,约2成家庭因丈夫外出打工而两地分居,农村出现“男工女耕”现象。目前留守妇女数量多,从男性手中接过农业重担,“妇女顶起多半天”,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她们身上秉承了中国女性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既要从事农业生产,还要赡养老人、教育孩子,但在感情上付出了巨大牺牲,与丈夫一年甚至几年难得见上一面,只能将思念埋在心里。近几年夫妻长时间不能相聚使得农村出现离婚率远远高于城市甚至引发家庭悲剧的现象。周庆行、宋常青认为,中国农业走向女性化、老龄化会导致风险:阻碍女性自身文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阻碍女性与男性公平分享改革红利、迟滞女性角色向现代化转变,降低农业生产率。[9]

(3)留守学生。2005年儿童节前夕,新华社记者鹿永建报道,全国有近2000万不超过14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加上有些初中生和高中生,留守学生规模十分庞大。农民工进城后,忽略了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隔代抚养、教养,农村老人不胜重负,而处于发育和人生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孩子,容易陷于孤独,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发生偏差,甚至出现道德意识淡漠、行为失范等问题,产生心理疾病。不少留守学生的父亲外出打工,而留守母亲文化程度不高,造成留守学生在小学升初中、高中的教育和培养质量上大打折扣。有专家研究表明: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比“残缺”家庭的儿童具有更大的机会优势;家庭核心人口的缺场,造成儿童教育存在较大负向影响。[10]留守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影响学生本人和家庭的未来前途,更造成农村后备人才素质的下降和人力资本的匮乏,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二、对策与建议

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村留守人员的人力资本存量是很不足的,与我国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新农村建设和新一轮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很不适应。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造成我国沿海地区不少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农民工纷纷返乡,其生存和发展形势异常严峻。当前广大农民工和农村留守人员应抓住国家较大力度惠及民生的契机,加大学习和培训力度,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笔者认为,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与农民形成合力,多方面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农民收入。

1.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财税制度等是制约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必须下决心进行改革,切实保护农民和农民工权益,为增加农民收入扫清障碍。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使农民从土地中获益;打破城乡户籍限制,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福利待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更多的财力投入到农村。

2.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首先,树立新型农民文化观,消除听天由命、命中注定、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等落后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敢闯敢干的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其次,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在国家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背景下,农民应重视对自身及其子女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不断提高生产技能,顺应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

3.统筹发展城乡教育。改变过去重城轻乡的倾向和城乡分割、分治的做法,按城乡协调、城乡结合的原则,把农村教育纳入统一的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大系统,形成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只有通过教育和技能培训,农民的人力资本存量才能得到提高。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4.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新兴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这种投资具有双重功效:一是缩小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农村进行大规模基建可以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稳定提高。

[1]钱文荣,黄祖辉.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民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王广慧,张世伟.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劳动和收入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8,(9).

[3]苏群,周春芳.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外出打工收入影响研究[J].农村经济,2005,(7).

[4]人民日报[N].2006-12-25.

[5]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杜江,刘渝.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分省数据的经验分析[J].农业经济导刊,2008,(8).

[7]戎建.迁移回报率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J].中国经济问题,2008,(5).

[8]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9]全国妇联.中国农村妇女状况调查[R].2008.

[10]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2005.

F 323.6

A

02-7408(2011)-0075-0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JY040);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金丽馥(1961-),女,满族,长春人,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三农”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余涛(1976-),男,河南光山人,江苏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缉:孙巍]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民工农民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