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不止 拐点难现

2011-12-25 07:43陈志龙
民生周刊 2011年33期
关键词:战败和美拐点

□ 陈志龙

通胀不止 拐点难现

□ 陈志龙

在高通胀和美债危机双夹击的氛围中,我国公布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5%,再创37个月新高,通胀压力依然严峻,加上美债危机带来经济不确定因素,通胀内忧和美债外患使中国陷入保增长与抗通胀的两难境地,加大了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难度。

在新一波金融危机袭来时,中国7月份再创新高的CPI数据似乎并没有引起公众太多的关注,是麻木了还是淡化了,亦或两者兼而有之?从二季度开始,一直就在喊“本轮通胀已经见顶”、“拐点将至”的专家学者们的下巴恐怕要脱臼了。在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影响下,预测这一轮通胀的顶部犹如在2008年预测股市的底部一样难,谁都没有想到会从6100点“蹦极”到1600点。诸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使得今年的通胀高点难以估测。

这是一个地球村的时代,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树欲静而风不止,对于陷于高物价泥沼、饱受通胀困扰的中国人来说,持续发酵的欧美债务危机必然引发新一轮输入型通胀来袭,风劲雨急。美国生病,全球吃药,甚至要有人为之买单。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已箭在弦上,美元进一步的海量增发和贬值,势必间接推高大宗商品、贵金属和石油的价格,这无疑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推高全球通胀,也会进一步加剧我国的输入型通胀。

现在认为物价会进入下行通道的判断是过于乐观了,未来大宗商品和农产品的价格反弹可能性依然很大,它会继续强化通胀压力,而欧美经济的疲软更会让我们国内的流动性泛滥问题更为严重。靠印钞和信贷决堤来注入流动性的救市,在不惜代价创造新的流动性的同时,也潜伏着更大的流动性危机。

高通胀和美债危机的碰头,使中国政府和民众比任何时候都关注外汇储备的安全,这是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的血汗钱。世上没有免费午餐,美债危机使我们意识到平衡国际收支、推进外汇体制改革、优化外储结构和正确配置的紧迫性。日本财经作家吉川元忠在《金融战败》一书中说,就财富损失而言,日本1990年金融战败的后果几乎和二战战败的后果相当。“日本人忠诚和慷慨地购买美国国债和其他资产,最终换来的报偿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金融灾难。”

惊回首,要降低被美国国债绑架的风险,必须促进外汇储备多元化,包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的资源和关键技术的进口;加大稀缺和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的采购,如石油、矿产等;增加持有货币多元性,如减持美元,增加欧元、日元,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要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自主性;加大转移支付调节收入分配、改善民生。我们数以万亿计美元的外汇储备,在美元贬值中巨量蒸发损耗,但社保、医疗、养老的资金缺口巨大,为什么不能把百姓的血汗钱充实一点到社保资金中?中国股市连续数年进入全球跌幅榜的榜首,数以亿计的股民亏损累累,股市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为什么不能用少许的外汇储备建立平准基金,稳定资本市场,保卫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给投资人以些许温暖和信心?

危机是推进改革的良机。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全球货币战中凸显的金融困境,而不能做驼鸟,把头埋在沙子里装作看不见,回避矛盾,不思进取,或者王顾左右而言他,任人宰割。历次危机的教训殷鉴不远,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 编辑尹丽丽□ 美编王 迪

猜你喜欢
战败和美拐点
秦国的“拐点”
新拐点,新机遇
恢复高考:时代的拐点
《廉洁拐点》
和美之美
“和美”语文:追求绿色生态课堂境界
我眼中的“和美”语文
战后“满洲”日本女作家的返迁体验文学
和美校本课程润泽和美人生
淝水之战败因新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