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12-27 06:16梁铁城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十二五建设发展

□梁铁城

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梁铁城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科学判断形势,做好各项经济工作,对于巩固和扩大“十一五”发展成果,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1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2011年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定价格总水平,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2011年发展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2011年国家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826亿元,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我们要按照国家确定的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扎实做好项目筛选和申报工作,做好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对接,为争取国家投资打好基础。二是加快启动民间投资。2011年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比2010年要相对趋紧,要深入研究制定扩大民间投资的具体措施,激活民间投资,从而抵减由银行信贷减少造成的影响。三是协调相关部门,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扩大自治区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规模。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1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预期目标为18%,工作目标为20%。投资增长取决于在建规模和新开工规模两个方面,而抓项目开工是2011年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业方面,要按照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切实抓紧新上一批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项目,着力抓好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项目。此外,生态、水利、铁路、公路电网等方面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也要新开工建设一大批项目。

加强项目管理。一是改进项目审批工作。要加快项目审核进度,设立绿色通道,只要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都要简化程序、限时办结。能下放盟市审核的项目要全部下放到盟市审核,对于国家规定确实不能下放的,要最大限度简化审核程序,压缩审核时限。要建立项目推进责任制,严格要求,切实做到不积压、不拖延。二是建立和完善投资报告制度。建立重点建设项目按月调度、按季专项报告的制度。各盟市要积极配合,做好重大项目的调度工作,并按时上报。三是做好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抓好项目策划和储备工作,以特色优势和非资源型产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项目储备规模,重点储备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奠定项目基础。

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一是要继续组织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规划,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抓好田间工程建设以及农业技术和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二是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从2010年启动了“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2011年我们要围绕“四个千万亩”工程,重点推进旱改水、井灌区配套和大中型灌区改造,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三是要加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百万奶牛、百万肉牛、千万肉羊高产工程建设,建成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500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300个。

保持特色优势产业稳定增长。要保持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的持续稳定增长,重点是要加快升级改造步伐,通过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向高端化、新型化方向发展。煤炭方面,争取新开工锡林郭勒2号露天矿、高头窑煤矿等8个项目,新开工规模5320万吨。电力方面,争取新开工上都电厂三期(2×60万千瓦)等4个火电项目,新开工规模280万千瓦。煤化工方面,继续推进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和煤制乙二醇等五大国家示范工程的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争取新开工二甲醚300万吨、尿素500万吨。冶金工业方面,要突出发展有色工业,加快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铜铅锌铝下游深加工和铝硅、铝镁合金新材料等有色工业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大唐国际28万吨铝硅钛项目前期工作。农畜产品加工业方面,巩固提升乳、绒产业集群,积极培育肉、粮油、马铃薯、番茄等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农畜产品加工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研究制定促进皮革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划建设皮件加工园区。

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要制定非资源型产业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向非资源型产业领域,重点在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方面,集中力量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促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同时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这些产业尽快成为我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要抓好物流业和旅游业。要继续落实自治区《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推动建设赤峰红山物流园、通辽经济开发区物流园、鄂尔多斯阿康物流园、巴彦淖尔临河农畜产品(保税)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同时要把加快金融业发展和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一并抓好。组织协调好引进民生银行、进出口银行的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内蒙古银行、包商银行、鄂尔多斯市商业银行和乌海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推动赤峰、通辽、巴彦淖尔等地区设立地方性商业银行。积极推进呼和浩特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促进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配合有关部门,继续推动“双百工程”,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大项目搞配套协作,以项目、品牌、产权等多种形式参与协作,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简化贴息、担保贷款程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强化价格调控监管,确保物价总水平稳定

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全面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猪、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支持赤峰、通辽、乌兰察布等地区建设绿色有机蔬菜基地,扩大呼和浩特市、包头和盟市所在地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对温室大棚建设给予补贴,全年新增设施蔬菜30万亩、设施马铃薯30万亩。认真落实大宗农畜产品临时储备政策,把大豆和油葵列入国家政策性收购和粮食储备政策范围。

积极开展价格收费专项治理。重点是要加强对流通环节的服务和监管,帮助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减少中间环节,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的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加强农资价格和粮食收购价格检查,认真落实化肥生产供应各项优惠政策和粮食收购价格政策。继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重点清查中介、行业协会涉企收费问题。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关注市场动态,严厉打击各类串通涨价行为。

加大价格补贴力度。建立和完善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与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联动机制,根据价格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补贴范围和标准。重点要做好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补贴的工作,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一是推动《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实。二是要推进呼包鄂一体化进程。加快编制《呼包鄂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交通、通讯、金融、能源、供水排污、环境保护、城镇体系、社保一体化实施方案,推进呼包鄂一体化发展。

促进东部地区加快发展。除了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政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还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争取国家将我区整体纳入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范围。二是推进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制定实施意见,做好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三是加快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与黑龙江省合作编制《绥(芬河)满(洲里)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规划》。四是进一步推进鄂尔多斯市对口帮扶兴安盟工作,落实好已经签订的各项帮扶协议。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启动统筹城乡工作,重点要推进旗县的城乡统筹步伐,通过先试先行,寻找发展模式和机制体制的新突破,从而积累经验,为全区城乡统筹提供重要示范和经验借鉴。二是推进小城镇试点工作。积极做好向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推荐我区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加强对城乡统筹体制机制政策的研究制定,力争在户籍改革、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等方面有所突破。

五、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减排,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按照国家核定的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做好分解工作,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盟市、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各地要树立大局意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主动承担节能减排任务。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继续开展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并落实奖惩措施。

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推进节能技改、流域治理、城镇污水处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节能产品推广,抓好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工作。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突出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示范点)建设,构建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编制实施《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争取将我区列入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省区。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研究收入分配政策。要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的原则,加快研究制定我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

加强就业工作。必须认真研究提出促进就业更加积极和有效的政策和办法,集中力量抓好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的工作,力争在扩大就业,实现充分就业方面取得突破。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配合劳动部门,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和区域性辐射能力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力争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22万人。

继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一是积极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实施通村公路工程,解决10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户用沼气10万户。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2011年新增保障性住房任务38.82万套。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定,从2011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普及教育,2011年全部免除用蒙(朝)语授课的高中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学费和书本费,对30%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1年要启动农村牧区学前教育试点工程,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化解高校债务,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推动普及高等教育。二是加强卫生事业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体系。积极推进基层卫生体系建设。三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基层文化阵地、农村牧区电影放映以及草原书屋等五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继续实施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抢救性文物保护、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工程。

七、推进改革开放,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保障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2011年再公布出台一批取消和停止征收的收费项目,使自治区权限内的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精减1/3以上。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电价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推动资源税改革,认真做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后的相关工作,积极推进煤炭资源税改革。四是加快环保收费改革,完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制度。研究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五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抓好代建制试点项目建设。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一是加快实施沿边开放战略。支持呼和浩特、满洲里、二连浩特综合保税区和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将二连浩特市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快推进巴彦淖尔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设立巴彦淖尔保税物流中心(B型),各地要抓紧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要充分利用已经开通的呼和浩特到法兰克福铁路线,引进一批面向欧洲的出口加工企业,建设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基地。二是大力推动区域合作。跟踪落实与北京、河北、上海、湖北、山东及东北三省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和重点合作项目,拓展与天津、浙江等省的战略合作。促进我区积极承接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型、精深加工型和关联配套型产业转移。三是加快推进园区共建步伐。抓好呼和浩特市浙江产业园、集宁皮件产业园、鄂尔多斯陶瓷产业园、东部盟市承接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和为京津地区提供绿色农副产品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组织编制在曹妃甸建设内蒙古出海港口和临港工业区的建设方案,做好与辽宁省商谈在绥中设立出海港口的相关工作。□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康红波

猜你喜欢
十二五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