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兰溪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1-12-28 11:44严赛虹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1年8期
关键词:兰溪市城乡居民差距

严赛虹

(兰溪市统计局,浙江 金华 321100)

浙江兰溪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严赛虹

(兰溪市统计局,浙江 金华 321100)

浙江兰溪市作为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并不发达的县市,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水平偏低、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较大、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差距较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提高认识,强化领导;规划引导,有序推进;试点引路,示范带动等建议,从而有利于加快形成“体制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共享、利益共得”的兰溪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浙江兰溪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与此同时,加大了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统筹水平加快提高;2010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比2005年有所提高,按照初步统筹、基本统筹、整体协调、全面融合四个阶段的划分,由2005年的初步统筹阶段迈入整体协调阶段,但统筹水平仍然偏低,与其他县市差距有所加大。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进程

近年来,兰溪市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三农”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以及政府对“三农”重视程度的提高,兰溪市加快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步伐,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财政支出中用于“三农”的支出为2.38亿元,比2005年增长4.5倍,“三农”支出比重达11.5%,比2005年提高4.9个百分点。

2.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趋于完善。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累计完成477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210个村的污水整治、610个村的垃圾集中处理。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安全工程”。标准化公路、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2010年全面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实现农村客运班线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发班、统一服务。

3.开始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2010年教育、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33.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轨运行,参保人数达到49.5 万人。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登记参保人数达19.19万人,60岁以上老人直接享受每人每月60元基础养老金。

4.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10年兰溪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8409元和7554元,2005年以来年均实际增速分别为8.7%和9.1%。2010年人均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5652元,比2005年增长1.2倍。生活质量加快提高。201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3154元和5842元,比2005年增长26.7%和29.3%;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3平方米和58.89平方米;每万人私人汽车拥有量达379辆。

二、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近年来,兰溪市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与先进地区差距有所加大。

1.统筹发展水平偏低,与先进地区差距有所加大。近年来兰溪市经济发展较快,但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储蓄等指标在全省仍处于落后水平(见表1)。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较大,农村人口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较多,农村饮用水覆盖率、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村庄整治率等完成情况不理想。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居民经济利益的核心是收入问题。2010年兰溪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0年的2.02∶1,逐步拉大到2010年的2.44∶1,收入差距的绝对值也由2000年的3451元拉大到2010年的10855元。由此可见,兰溪市城乡居民的收入虽然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继续扩大,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城乡收入1.5-2.0∶1的比例(详见表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严重制约了广大农村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也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不利因素。考虑到城乡公共福利分配不平等,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更高,增加农民收入而缩小其差距任重道远。

表1:2010年兰溪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及在全省排位

表2:兰溪市城乡居民收入对比表

3.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较大。2010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城镇居民13154元,是农村居民5842元的2.25倍。恩格尔系数城镇为34%,农村为37%。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大高于农村,城镇房屋的装修和配套设施也明显好于农村。由此可见,城乡居民在消费层次和生活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

4.统筹城乡要素资源配置机制还不健全。农村各类要素市场发育受现行法律政策的制约,完整的物权、产权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作为农民最大资产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以及房产难以上市流转和抵押。现行土地征用政策仍存在明显的城市偏向,政府通过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再高价转让,农民不能公平地享受到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户籍制度以及与之相联的一系列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配套政策措施,成为城乡之间人力资源双向流动的障碍。

5.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差距较大。由于原有的体制原因,政府财政重点投入于城市,因此在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2010年兰溪市城镇基础设施投资8.7亿元,而农村的投入却是零打碎敲。城乡在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投入非常不均衡。在教育方面,突出表现在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优质教育资源过多地集中在城区,农村教育普遍低于城市水平,教育基础设施也比较陈旧,经费不足,办学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在卫生方面,农村医疗保健设施落后,执业医生相对较少,技术力量薄弱,使农民的就医意愿受较大影响。近年来,城乡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仍然较大。目前,城镇在岗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女职工生育保险等各类保险相对完整且水平较高,而农村仍然是以社会救助和乡村集体办福利事业为重点、以家庭保障为主体的保障模式,不仅范围小,保障水平也较低。

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议

针对以上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特建议如下。

1.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成立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实行统一决策、领导和协调;完善城乡一体化办公室工作机构,行使对城乡统筹工作的政策研究、综合协调,指导服务、督办检查等职能。制订《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明确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分阶段工作任务。完善评价考核制度,把城乡一体化工作列入部门、乡镇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2.规划引导,有序推进。尽快制订兰溪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纲要》和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抓紧编制村镇布局规划,明确村庄定位和产业导向。引导分散的乡村工业向现代园区集中,传统低效农业向现代园区农业转型。加强规划的衔接协调,使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近期建设规划与农房改造、土地复垦相配套,村庄布局规划与专项规划相适应。

3.试点引路,示范带动。开展城中村改造试点工作,将城中村改造成为现代城市社区,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中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开展中心镇培育试点工作,在条件具备的中心镇开展农村新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促进人口集聚。推进中心村建设试点工作,改变行政村数量多、居住分散的状况,促进农村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在试点基础上,突破难点:一是探索“以宅基地换住房、以承包地换租换保障”,挑选一些中心镇、城效村开展试点;二是探索公共服务向下延伸,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探索农村社区化管理,按一定人口数量要求由一个或多个行政村组合成新社区,参照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管理,为村庄合理撤并自然过渡奠定基础;四是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五是突破融资平台障碍,通过财政资金担保争取金融部门融资,用于城乡一体化项目建设。

10.3969/j.issn.1674-8905.2011.08.015

施越霞)

猜你喜欢
兰溪市城乡居民差距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伤·誓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玩具产品供求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