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研究

2011-12-28 03:18向宝成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野生动物居民社区

唐 承 财,向宝 惠,钟 林 生,成升 魁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3.中华女子学院管理学院,北京 100101)

西藏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研究

唐 承 财1,2,向宝 惠3,钟 林 生1*,成升 魁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3.中华女子学院管理学院,北京 100101)

西藏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资源丰富,发展野生动物旅游可促进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与申扎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发展的基础与现状,提出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从管理经营、资源环境保护、产品生态化开发、利益合理分配四方面构建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式,并探讨其保障机制。研究成果可为西藏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持续发展及其它地区野生动物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案例借鉴。

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申扎县;西藏

野生动物旅游是指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1]。国外对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较早,主要集中在分析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2,3]、如何实现野生动物旅游可持续发展[4]等方面。不少学者对野生动物作为旅游吸引物[5]和娱乐构成[6]进行分析,也有学者采取追踪调查[7]和构建模型[8]等方法研究野生动物旅游。国内对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报道数量也较少,主要探讨了中国非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问题[9]、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10]和观鸟旅游[11]等。发展野生动物旅游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促进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环境的保护,因此野生动物旅游也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替代性产业之一。自1985年Murphy提出社区参与旅游后,社区参与在自然资源管理与旅游发展中的角色一直为许多学者所讨论[12,13]。Wang等采取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新疆Kanas的Tuva村庄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的方式、利益分配与居民的态度[14]。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也受到广泛关注[15,16]。社区参与野生动物旅游发展是主动性保护区域野生动物资源和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有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加强野生动物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利用区域野生动物旅游资源,是推动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对此方面的研究成果鲜有报道。本文以我国典型野生动物栖息地——色林错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西藏申扎县为研究区,构建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并探讨其保障机制。本研究旨在推动色林错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与申扎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西藏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持续发展及其它地区野生动物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案例借鉴。

1 野生动物旅游发展基础与现状分析

申扎县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但受交通条件差、远离旅游客源地、恶劣的高原气候、缺乏旅游市场营销等因素的严重制约,旅游业尚未真正发展,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品。2009年申扎县接待游客仅100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仅1.2万元,旅游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

(1)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品位高。1)野生动物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丰富。羌塘地区是世界上野生物种资源最丰富和最独特的地区之一,申扎县则位于其腹地,仅鸟类就多达50多种;品位高,珍稀罕见,仅国家Ⅰ类、Ⅱ类保护动物就达17种;数量极为丰富,仅国家Ⅰ类保护动物藏羚羊就达2万多只,表1为申扎县主要野生动物种类。2)野生动物资源时空分布具有非均衡性。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资源受季节性与栖息地环境变化影响,在时空分布格局上具有非均衡性。3)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宜开展旅游活动。申扎县具有典型的青藏高原湖泊、河流湿地、草原、雪山等典型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类型,其中高原湖泊28处,河流湿地8处。这些栖息地具有典型的原生态性和脆弱性特点,可为野生动物旅游的开展提供优良的旅游资源和广阔的旅游活动场所。

表1 申扎县主要野生动物类别Table 1 The main types of wild animals in Shenzha County

(2)旅游交通滞后及高海拔、高寒气候影响游客进入。申扎县旅游交通滞后严重制约了区域可进入性。申扎县距离周边的大城市较远,路况差,交通工具仅汽车,从申扎至那曲、拉萨的各种交通线路均在470 km以上;县城到各乡已全部通公路,全县总公路里程3 002 km,但道路等级低、易受降雨等因素影响而中断,且各景区间距离较远。申扎县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西部,平均海拔达4 750 m,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气候类型,年降水量仅298.6 mm,年均温仅-0.4℃,主要植被以高山草原、高寒草甸植被和高寒荒漠植被为主,高海拔与高寒气候条件让游客望藏兴叹,成为制约申扎野生动物旅游的重要自然因素。

(3)开发野生动物旅游成为产业发展趋势。色林错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的藏北高原,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003年申扎县大部分地区被划为色林错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后,严格的保护要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产生难以协调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原本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选择适宜的产业作为申扎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替代性生计方式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积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野生动物旅游开发,有助于将独特的藏族民俗文化融入野生动物旅游开发中,有助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推动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水平很低且能力差。2009年6-7月选择申扎县5处典型社区,采取问卷调查与深度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社区参与野生动物旅游调查,结果发现:社区居民认为申扎县开发野生动物旅游潜力大,但野生动物旅游尚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开发,社区居民只是零星的接待亲朋好友观赏野生动物,缺乏生态旅游的常识与相关技能,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等问题。由此可见,当前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水平很低且能力差,然而野生动物旅游发展离不开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因此,构建合理的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尤为重要。

2 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模式方案

高海拔与高寒气候条件虽然制约了游客入藏,但野生动物旅游属于专项旅游产品,具有特定的游客群体。改善区域可进入性、提高社区居民参与野生动物旅游发展的水平与能力成为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社区居民参与问题,构建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的发展理念、发展原则与发展模式,并提出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保障机制。

2.1 发展理念

申扎县当前面临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区保护困境,在于科学处理发展与保护的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野生动物栖息地内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需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其基本要求是:保持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环境利用的可持续性,让其在社区参与旅游的过程中不受损害,得到永续利用,以发展动物旅游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是游客到自然地区的一种负责任的旅行,其内涵之一为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性[17]。申扎县发展生态旅游具有良好的野生动物资源和人地和谐的藏文化,生态旅游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促进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因此,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发展理念。

2.2 发展原则

申扎县社区参与野生动物旅游发展需坚持以下原则:1)政府引导扶持原则。据调查,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水平与能力较低,因此需政府对当地社区居民进行旅游教育与培训,出台相关的政策与补贴参与旅游的资金等,为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有力的扶持。2)原生态性原则。原生态性是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发展的重要特色,以珍稀的野生动物作为核心吸引物,以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藏族文化背景作为重要辅助资源,保持其最真的原生态性才能让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具有更高更持续的吸引力。3)因地制宜原则。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体现野生动物资源与历史文化的地域性,社区居民参与野生动物旅游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参与开发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各类旅游活动,如开发藏家乐、藏羚羊野外观光等项目。4)利益分配合理原则。在野生动物旅游开发经营活动中,合理公平地分配发展旅游带来的收益,既是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野生动物旅游和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3 社区参与模式

从旅游管理经营、资源环境保护、产品生态化开发、利益合理分配四方面构建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图1)。

2.3.1 野生动物旅游管理经营模式 首先理顺组织管理机制。根据资源权属情况,成立以申扎县人民政府、社区居民代表、色林错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为主体的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管理局,统筹协调这三者的利益权属,全面负责申扎县野生动物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工作。根据野生动物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和开发权,分析其归属、管理体制、参与主体、社区参与的管理职能等(表2)。其次,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开发管理为“公司+社区+牧户”模式。申扎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由申扎县林业局成立,负责野生动物旅游开发管理;与社区发展委员会合作,合理分配旅游收益,积极培训社区居民参与野生动物旅游的相关技能。社区发展委员会负责沟通公司和牧户,组织社区培训,协助社区牧户参与旅游,合理分配收益,推动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牧户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和技能水平等因素,可从事藏家乐、牧家乐、租赁马匹和牦牛车等小旅游企业经营,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组建藏族民俗歌舞演艺团,参与景区旅游服务(如导游、环卫工人)等(表2)。

图1 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模式Fig.1 Community participatory mode on wildlife tourism development

表2 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的管理体制Table 2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wildlife tourism management mode for Shenzha County

2.3.2 野生动物资源环境保护模式 野生动物资源是申扎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受藏传佛教及其他藏民俗文化的影响,藏族社区居民是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最适宜的群体。成立社区发展委员会,其主要保护职能:参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的决策与实施;监督管理野生动物旅游的科学发展;配合保护区管委会和林业局开展相关保护工作。社区居民可参与的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为:参与保护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的相关培训和相关工作;积极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游线的巡护工作;严格要求社区居民不能拣拾鸟蛋;打击盗猎野生动物者;救助老弱病残的野生动物;自觉减少在保护区内开展畜牧业生产活动;减少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2.3.3 野生动物旅游产品生态化开发模式 由于申扎县野生动物栖息地具有原生态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因此野生动物旅游开发须坚持生态第一、保护优先,构建申扎县社区参与野生动物旅游产品谱系(表3)。社区居民可参与如下产品开发:1)利用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类型,开展不同专项的野生动物旅游产品,如寻找高原精灵——藏羚羊、圣湖鸟类摄影旅游等。2)开发野生动物观光和科考、野生动物栖息地观光等旅游产品。3)从事导游解说工作,为游客指引游线道路,规范游客的行为,引导游客体验野生动物旅游,通过对藏羚羊、黑颈鹤等野生动物习性、生境、遗迹的介绍,强化游客对野生动物真切的感受,居民可引导游客与动物进行一定的行为交流。4)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社区居民,可从事旅游纪念品销售、野生动物观赏用品的租赁服务(马匹、望远镜、帐篷等)、经营藏家乐与藏家旅馆等。5)开发藏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如歌舞表演、藏族特色餐馆、经营藏族歌舞文艺团、生产和销售藏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等。

表3 申扎县社区参与野生动物旅游产品谱系Table 3 Products spectrum of community participatory wildlife tourism in Shenzha County

2.3.4 利益合理分配模式 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切实保障社区居民受益是保障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野生动物旅游收益主要考虑社区居民、申扎县政府、色林错保护区管委会三大利益相关者。1)社区居民收益主要为:获得50%的野生动物旅游经济收益,这主要来自工资收益和旅游收益红利(社区资源环境价值折算所获得的野生动物旅游发展股份获利);野生动物旅游社会效益,主要由发展项目而产生(如基础设施改善、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等)。2)申扎县政府收益主要为:获得40%的野生动物旅游经济收益,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效益。3)色林错保护区管委会收益主要为色林错地区的野生动物和高原湖泊等生物多样性获得保护,获得旅游发展10%的经济收益。

2.4 社区参与模式的保障机制分析

2.4.1 加强社区居民培训与教育 针对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调查结果中存在的社区居民缺乏生态旅游的常识与相关技能、语言交流障碍等问题,要重视对社区的培训工作:可邀请国际非政府组织、国内相关专业机构和培训机构等参与野生动物旅游发展的社区培训工作;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发展需要加强各种类型的社区培训活动(表4)。

表4 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培训机构和职能Table 4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function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ory in wildlife tourism

2.4.2 制定优惠的发展政策 申扎县在贯彻执行国家现有旅游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应根据野生动物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积极制定、修订和完善适合地方实际和社区发展的旅游管理政策体系,主要有:1)社区参与旅游住宿接待设施用地应给予土地利用优惠政策;2)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鼓励社区居民参与野生动物旅游,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实施零息贷款;3)对旅游开发占用资源的资源使用税、补偿税在开发初期给予优惠政策;4)制定完善的“送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制度。

2.4.3 优化开发资金渠道 保护与开发资金严重缺乏是申扎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资金缺口主要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建设与管理、旅游市场宣传营销等方面;应根据申扎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实施多元化的开发资金筹集模式,积极争取受中央委托对口支援申扎县的中信集团、政府发展专项资金、银行贷款、非政府组织等资金来源支持。具体为: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应以政府发展专项资金和中信集团援助为主;2)旅游景区建设与管理应坚持多元化;3)旅游市场宣传营销资金以政府出资为主;4)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经营所缺资金可由银行提供小额贷款;5)从县财政收入或旅游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社区参与旅游专项资金,支持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业的经营和服务。图2为多元化野生动物旅游开发资金筹集机制。

图2 多元化野生动物旅游开发资金筹集机制Fig.2 Diversity of development fund raising mechanism for wildlife tourism

3 结语

本研究选择典型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西藏申扎县,研究如何协调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发展基础与现状分析入手,提出构建野生动物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式的理念与原则,从野生动物旅游管理经营、资源环境保护、产品生态化开发与利益合理分配四方面构建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并探讨其保障机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协调处理色林错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与申扎县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为西藏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持续发展及其它类似地区提供理论指导与案例借鉴。本文所构建的发展模式主要从社区参与视角分析西藏申扎县发展野生动物旅游的模式与保障机制,而影响旅游开发的因素较多,因此,在区域旅游开发过程中,发展模式要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紧密结合研究区域特点,从旅游产业系统出发,对制约因素予以统筹解决。

[1] RODGER K,MOORE S A,NEWSOME D.Wildlife tourism,science and actor network theor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9,36(4):645-666.

[2] LACY K E,MARTINS E P.The effect of anthropogenic habitat usage on the social behaviour of a vulnerable species Cyclura nubila[J].Anim.Conserv,2003(6):3-9.

[3] SEMENIUK C A D,BOURGEON S,SMITH S L,et al.Hemat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stingrays at tourist and non-visited sites suggest physiological costs of wildlife tourism[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9,142:1818-1829.

[4] BALLANTYNE R,PACKER J,HUGHES K.Tourists′support for conservation messages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wildlife tourism experiences[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658-664.

[5] ORAMS M B.Feeding wildlife as a tourism attraction:A review of issues and impacts[J].Tourism Management,2002,23:281-293.

[6] REYNOLDS P C,BRAITHWAITE D.Towar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wildlife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2001,22:31-42.

[7] CATLIN J,JONES R.Whale shark tourism at Ningaloo Marine Park:A longitudinal study of wildlife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2010,31:386-394.

[8] SEMENIUK C A D,HAIDER W,COOPER A,et al.A linked model of animal ecology and human behavior for the management of wildlife tourism[J].Ecological Modeling,2010,221:2699-2713.

[9] 徐红罡.中国非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若干问题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2):83-86.

[10] 马建章,程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28(6):2818-2827.

[11] 赵金凌,成升魁,HARKNESS J,等.国内外观鸟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21(12):85-90.

[12] REID D G,MAIR H,GEORGE W.Community tourism planning:A self-assessment instru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3):623-639.

[13] TOSUN C.Expected nature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493-504.

[14] WANG H,YANG Z,CHEN L,et al.Minority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A case of Kanas Tuva villages in Xinjiang,China[J].Tourism Management,2010,31(6):759-764.

[15] 余向洋.中国社区旅游模式探讨——以徽州古村落社区旅游为例[J].人文地理,2006(5):41-45.

[16] 侯国林,黄震方,张小林.江苏盐城海滨湿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7(6):124-128.

[17] 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Study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Model for Wildlife Tourism in Shenzha County,Tibet

TANG Cheng-cai1,2,XIANG Bao-hui3,ZHONG Lin-sheng1,CHENG Sheng-kui1
(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 100101;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3.Management School of China Women′s University,Beijing 100101,China)

Shenzha County in Tibet is very rich in wildlife tourism,development of wildlife tourism can promot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henzha County and contribute to achieve the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irstly,the basis and the status quo for wildlif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henzha County were analyzed.Secondly,the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for wildlife 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then the model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for wildlife tourism was constructed from four aspects in Shenzha County,which included tourism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Finally,protection mechanism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model of wildlife tourism was discussed.This research results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ildlife tourism in Shenzha County,Tibet and other similar tourism destination.

wildlife tourism;community participation;Shenzha County;Tibet

F590

A

1672-0504(2011)05-0104-05

2011-06-05;

2011-08-1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H50B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171435)

唐承财(1982-),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通讯作者E-mail:zhlsheng@263.net

猜你喜欢
野生动物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3D打印社区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高台居民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