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的双向延展

2011-12-31 06:51刘东东贾明洋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全球化建筑传统

刘东东 贾明洋

【摘要】世界各地的建筑在全球化大潮下,地域性建筑文化受到冲击,我们已经很难分辨高度发展下趋同的现代城市。基于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矛盾与关联,人们不断探求融合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方法。形式上的模仿出发是最为常用手段之一,但往往只限于表面的模仿。从文化上入手的融合或许更能够体现中国建筑应延续的内在精神。

【关键词】:建筑;传统文化;地域性;创意产业;

中国城市的特定文化环境,同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复杂矛盾更是无可避免。恐怕世界上再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整个国家的城市与建筑都在高速轨道上以无可比拟的速度飞驰。城市急速地膨胀,新建筑批量地生产,而空间始终是有限的,那么新的只能够推翻旧的。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历史文脉逐渐消失,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危机,如何能够使得传统建筑文化脉络在当今世界得以延续和发展,已经成为倍受瞩目的时代问题。

1.建筑的地域性与全球化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涌现出各种建筑理念、建筑流派、建筑样式。但无论怎养,建筑都不可能脱离环境独立存在,它们必须根植于各种特定条件限制下的环境中。世界各地的建筑景观各有其地域性特点,建筑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是紧密相关的。

1.1全球化大潮下的中国建筑

在建筑领域,全球化的一个典型和集中的表现就是今天建筑文化的国际化和城市空间、形态的趋同现象。随着全球化在世界范围迅速展开,世界文化与地域文化这两个既互相矛盾又互相联系的文化的交织和冲突,使今天的世界建筑景观变得日益错综复杂,令许多建筑师和批评家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1]。全球化话语淡化了中国建筑和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由此而引发了城市空间和形态的趋同,而我们对此也已经熟视无睹。

1.2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拥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中国的地域性建筑是一种蕴涵着巨大创作潜力的倾向。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无比的生命力,正确认识地域性与全球化的关系,有益于创造出真正的中国当代建筑。同时,对传统建筑的理解也应抛开形式,转向功能、意义及人们的生活空间,结合实际环境背景历史文脉,在中国不同城市的不同地区,采用不同建筑处理方式。

2.中国城市面临的复杂条件

现代建筑以其夸张和奔放姿态,冲破了传统文明所构筑的线性空间,表现着自由的时代精神。但在现代城市中很少有人不会迷路,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迷失的不只是地理上的方位。更为令人恐惧的是内心的迷茫与失落。“迷失”在我们的词汇里不单单的意味着简单的地理方位不确定,也暗示着更大的灾难[2]。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历史文脉的逐渐消退加深了现代都市中迷失的情感。

当前中国城市建设面临同样的局面,飞速的发展使得原有的城市秩序变的混乱。频繁的改建作为现今发展城市的主要手段,粗暴的将城市中历史的痕迹抹去。一味的寻求高速发展,导致历史的延续性中断。全球化进程驱使全世界城市的面目变得模糊起来。尽管现在设计者已经意识到并试图改变这点,极力在建设不同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但是带来的效果并不显著。而过多过于突兀的地标性建筑的出现则有可能使城市意象变得更为混乱[3]。

左图(图1)为清末北京平面图,那时北京的边界意象还十分清晰。城墙明确限定了内城外城的区域。中央集权的轴线特征十分突出[3]。而北京现在的平面,边界的环线不断摊开,边缘向周边城镇延续,当回忆或提及所生活的城市轮廓的唯一显著特征就是没有特征,这也许是现代城市人共有的尴尬。缺乏方向感、无法描述、环境混乱的城市中要怎样找到其中的城市意象。

(图1清末北京平面图图片来源http://www.sc666.com/map/1748.htm)

或许我们需要从物质外观的出发点转换到人文环境及历史环境,将城市中心点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才能够成为强烈的意象元素,才能够使城市变得更鲜活,更具有生命力。

3.传承中的形式与内涵

3.1传统文化符号

基于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矛盾与关联,人们不断进行多种尝试,探求融合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方法。从形式上的模仿出发是调节传统建筑与当代建筑的最为常用手段之一,但是往往深陷其中。中国现代建筑传统性民族性的表达主要是“大屋顶”和装饰与细部的民族形式的借用。北京有很多建筑都被按上了大屋顶,的确有着优美曲线的屋顶颇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这被认为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而实际上只流于表面的模仿,强行将两者生硬切割交错只是拼凑而不是融合。

3.2传统文化的传承

80年代一些建筑师企图摆脱直接搬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借用“符号”、“变形”的设计手法,以“文脉”的理念,尝试中国传统的后现代表达[4]。最突出的是贝聿铭先生在香山饭店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性民族性表达的尝试。贝聿铭先生作品中一直坚持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试图用现代的建筑语汇转述中国精神。在苏州博物馆(图2)

(图2苏州博物馆图片来源:http://www.szmuseum.com/)

设计中同样整合了大量的传统元素,使建筑融于中国古典园林之中。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建筑应该有非常强的中国韵味,在里面又不会找到中国传统建筑的符号拷贝,没有雕梁画栋的描摹,没有斗拱飞檐的效仿,但是当你身处其中,你又能感觉到这是中国的建筑。如同中国水墨画的经典理念重意不重形。

有的时候建筑形式是可以仿效的,但是生活方式绝对是不能够去拷贝的,任何一个民族和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历史文化的传统,都有自己对生活不同的价值观,对生活的态度。可读环境的积极意义,比如情感上的满足、交往或概念组织的框架、每天的新体验,而这些似乎都要随着历史遗失了。

4.创意产业中的建筑文化契机

随着城市文化的经济功能日益突现目前,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北京市文物局正在就传统四合院区域和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保护问题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城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之地。在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累和创造过程中,城市形成了不同形态的历史文化空间。创意产业使得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的再利用与文化产业的新集聚同步发生,给传统文化在建筑中延续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创意产业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北京、上海、杭州、厦门等城市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近几年国内也在不断加大创意产业扶持力度,对于历史价值的旧建筑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区的成功案例屡见不鲜。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正需要一个关键点的联系。而创意产业建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切入点,从文化上入手的融合或许更能够体现中国建筑应延续的内在精神。运用新的技术带来新的形式可能,在新建筑中融入传统文脉,才能使得传统文化在新建筑中延续发展。

5.传统文化在中国当代建筑中的发展空间

5.1日本的建筑发展值得借鉴

中国建筑如何走向世界,日本的建筑发展史很值得我们借鉴,正是一大批日本建筑师创造出了既是时代的又是日本的建筑,才奠定了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界的地位。无庸讳言,现代日本产生了一些世界级的建筑师,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显得简约、抽象与现代艺术与审美容易契合同时又渗透着日本精神。

5.2中国当代建筑延续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悠久庞杂,文化脉络并非单一直线,国内许多建筑都曾经试图结合传统古建特点。但多数并不成功,一方面过于注重表象单一模仿,对与传统文化的把握不精确。另一方面,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缺乏创新精神。

5.3中国当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发展

所谓经典是与时间相结合的产物,错过时间的经典往往成为了发展的限制。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延续传统,建筑的民族性和国际性并不矛盾。现代建筑技术材料的运用并不会妨碍天人合一,传统文化理念也不会降低建筑的现代性,拓扑的空间观念和同构的空间艺术地运用,会赋予现代建筑更强的生命力与表现力。

6.结语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让世界的大都市变的近乎千城一面,在全球化大潮影响下,地域性建筑文化受到冲击,当代中国建筑的设计过分依赖秩序与规则,城市意象的连续性变得淡薄而又脆弱,面目变得模糊缺而乏个性魅力[5]。如何能够使得传统文化脉络在当代中国建筑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形式的延续,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郑时龄,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与建筑[J].建筑学报,2003(2). 7

[2]凯文·林奇 著,方益平 译,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7

[3]秦佑国,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J],建筑学报,2008

[4]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亚历陈燕秋,全山大·楚尼斯、球化的世界、识别性和批判地域主义建筑[J],国际城市规划,2008.4

第一作者:刘东东 第二作者:贾明洋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全球化建筑传统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少年力斗传统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清明节的传统
避免情绪化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