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0年重庆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流行趋势调查

2012-01-08 01:53吴成果蒋诗国肖邦忠罗兴建李珊珊
重庆医学 2012年20期
关键词:线虫病寄生虫病年龄组

吴成果,蒋诗国,肖邦忠,罗兴建,罗 飞,李珊珊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00042)

重庆市2001年开展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其中以土源性线虫感染为主[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重庆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于2010年再次开展了土源性线虫病现状调查,现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当地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现状和变化态势。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1年选择了7个区县21个调查点,2010年选择了38个区县152个调查点,调查点以本地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外来人口居住时间不足1年和当地人群外出超过3个月以上的人群除外。每个调查点调查人群不少于500名。

1.2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2]查肠道蠕虫卵,1粪3检;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3],检查3~12周岁儿童蛲虫卵。

表1 2001、2010年重庆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变化

表2 2001、2010年重庆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变化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录入,建立数据库,用SAS9.1.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4],包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χ2趋势、χ2CMH检验。

2 结 果

2.1重庆市2次调查感染率比较 2001年共调查10 572名,2010年调查了77 891名,2010年总感染率、蛔虫感染率、钩虫感染率、鞭虫感染率、蛲虫感染率与2001年比较,分别下降了54.99%、61.12%、52.23%、57.53%、80.57%。2次调查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及总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P<0.01),见表1。

2.2调查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变化 以2001、2010年2次调查同时参与调查的7个区县作为比较,涪陵、大足、长寿、丰都、梁平、黔江6个区县2010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2001年下降比例波动在25.39%~82.17%之间,呈下降趋势(P<0.01),而北碚感染率上升了221.21%,呈上升趋势(P<0.01),见表2。

2.3人群分布感染率变化

2.3.1性别 2001、2010年男性感染率为31.45%、14.46%,女性为32.79%、14.45%,分别下降了54.02%、55.93%,均存在统计学意义(χ2男=970.72,χ2女=1 134.70,均P<0.01),但2次调查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01=2.17,χ22010=0.000 1,均P>0.05)。

2.3.2年龄 2001年以小于1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42.64%),≥60岁年龄组最低(23.62%),感染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χ2=14.65,P<0.01)。而2010年以10~1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低(11.00%),≥60岁年龄组最高(17.67%),感染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11.90,P<0.01),见图1。

2.3.3文化程度 2001、2010年感染率均以文盲最高,为42.97%、17.54%;大专及以上学历最低为10.00%、2.55%。在同一文化程度下,2010年与2001年感染率比较,除大专及以上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2次调查经趋势检验提示,文化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χ2趋势2001=5.87,χ2趋势2010=10.54,均P<0.01),见表3。

2.3.4职业 2001年感染率前3位为学龄前儿童(43.03%)、学生(39.16%)、农民(30.98%),2010年前3位为农民(16.83%)、学生(11.63%)、学龄前儿童(11.38%)。

表3 2001、2010年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文化程度分布

续表3 2001、2010年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文化程度分布

表4 2001、2010年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职业分布

-:无数据。

表5 2001、2010年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的虫种感染变化

2.4多重虫种感染变化 2001年感染1种虫者占79.15%;感染2种者占18.37%;感染3种及以上者占2.48%;2010年感染1种虫者占94.38%;同时感染2种者占5.38%;感染3种及以上者2占0.24%。感染1种虫者比例上升了19.24%,感染2种、3种及以上者分别下降了70.71%、90.32%。2001、2010年调查的虫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earson=1 137.58,P<0.01),同时感染虫种数量有下降趋势(χ2CMH=1 112.88,P<0.01),见表5。

图1 重庆市不同年龄组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变化

3 讨 论

重庆市2次土源性线虫调查显示,感染率由2001年的32.12%下降至2010年的14.46%,下降了54.99%,其中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分别下降了61.12%、52.23%、57.53%、80.57%,呈显著下降趋势。表明近10年重庆市实施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效果显著,主要原因是在全市开展中小学和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提高,不良卫生习惯得以改变;大力开展改水改厕和环境建设,改善了当地卫生状况以及部分地区开展全面服药驱虫,降低了人体肠道线虫的感染率[5-7]。

2次调查表明,仍有个别区县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可能与这些区县原来感染率较低,当地没有引起重视,缺乏持续的防治措施,造成感染率反复有关。提示寄生虫病防治重点在感染率高的地区,感染率较低的地区也不能忽视。

重庆市土源性线虫感染,2001年以3~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大于60岁年龄组最低,而2010年以10~1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低,大于60岁年龄组最高。表明感染在年龄结构上,已由青少年为主转变为老年人为主。主要原因是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开展的土源性线虫病的健康教育和群体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8];近年来青壮年外出打工,中老年人在家留守,从事生产劳动以及种菜接触感染的机会较多有关[9]。因此,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的重点应以留守在家务农的老年人为主。

职业分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2001年以学龄前儿童感染最高,其次学生和农民;2010年以农民、学生较高,但学龄前儿童感染率仍然较高,不容忽视。不同文化程度分布,2次调查均以文盲组感染最高,文化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提示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其健康意识较差,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的可能性较大[10-12]。因此,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病防治重点应放在农村,重点人群为文化程度较低农民以及学生。

目前,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较10年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其感染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受威胁的人口较多。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的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土源性线虫防治技术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对重点人群、重流行区的防治工作,对不同地区的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13]。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14],采取改厕、改水、改造环境、改善行为、药物驱虫的具体防治措施,以控制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的流行,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1]蒋诗国,肖邦忠,吴成果,等.重庆市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流行病学调查[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4,2(2):95-99.

[2]周晓农.土源性寄生虫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1-22.

[3]李朝品.人体寄生虫学实验研究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7.

[4]杜强,贾丽艳.SAS统计分析标准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87-205.

[5]李文,贺丽君,颜秋叶,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寄生虫感染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17(5):282-284.

[6]王陇德.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9.

[7]林绍雄,王善青,胡锡敏,等.海南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8):939-941.

[8]余品红,陈建设,张华勋,等.湖北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4):292-295.

[9]田洪春,谢红,刘常华,等.2005~2009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趋势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9):688-693.

[10]程由注,徐龙善,陈宝建,等.福建省人体主要寄生虫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5):283-287.

[11]姚立农,余可根,陈华良,等.浙江省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2):356-358.

[12]许隆琪.我国西部地区重大寄生虫病的危害及对防治工作的反思[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2,15(1):123.

[13]蒋诗国,吴成果,肖邦忠,等.重庆市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4):287-290.

[14]王宇.推广示范区经验加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5):471-472.

猜你喜欢
线虫病寄生虫病年龄组
肉牛消化道线虫病和呼吸道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鱼类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控(11)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猪主要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猪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探讨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