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名特征研究

2012-01-10 07:04马显彬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广东

马显彬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地名研究既是地理学研究的范围,也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范围。广东历史上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古越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过,后来大量的汉族人进入这一地区,少数民族撤往广西、海南岛等地,目前广东主要是汉族人聚居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广东西北角。另外,汉族人由于来源不同,加上时间因素,在广东形成了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三大方言区。少数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各方言文化之间在这里交汇碰撞,形成了广东特有的地方文化。这些地方文化在广东地名中得到了反映,形成了广东特有的地名特征。广东地名总体的一些情况有人进行过研究,例如,司徒尚纪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进行过研究,[1]邵宜从语言的角度进行过讨论,[2]但是这些都是定性研究,本文通过统计,进行一种定量研究,并从统计数据来分析广东地名的特点。

我们对《广东省交通地图册》[3](P17)中的地名进行了统计,共得到27410个市县、乡村地名(不包括城市街道名称)。然后将这些地名输入电脑进行分析统计,共得到2 082个单字,也就是说,这些地名是由2 082个不同的单字组成的。从统计结果来看,广东地名有以下特点:

一、地名用字很集中

27 410个地名虽然涉及到2 082个单字,但是,地名用字集中在少数汉字上。2 082个单字出现的总字次为63 222(字次是单字在各地名中的使用情况,同一个字可能出现多个地名中,因此,字次数要多于地名数),使用最多的前100字的字次合计为40 343,占总字次的63.8%。下面是使用最多的前100 字 :坑、塘、大、山、下、石、田、头、屋、岭、新、水、上、坪、龙、黄、洞、沙、岗、口、南、东、尾、围、子、竹、白、仔、湖、西、高、坡、垌、角、寨、溪、背、马、里、河、三、江、罗、园、长、圩、坝、洋、木、心、湾、安、地、桥、寮、古、横、小、金、北、树、潭、径、梅、陂、边、牛、埔、冲、林、平、中、楼、老、家 、双、洲、坳、和、门、公、花、前、那、排、后、莲、窝、车、六、松、杨、云、墩、华、丰、井、麻、咀。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特点,我们将2 082个汉字分成10个等级,计算出每个等级的合计字次,然后根据2 082个单字出现的总字次(63 222)计算出所占的百分比,并根据百分比的差计算出百分比的净增量,结果如下:

字组 前200字 前400字 前600字 前800字 前1 000字 前1 200字 前1 400字 前1 600字 前1 800字 前2 082字合计字次 48 519 55 295 58 459 60 198 61 264 61 957 62 416 62 740 62 940 63 222百分比 76.7 87.5 92.5 95.2 96.9 97.9 98.7 99.2 99.6 100净增量 10.8 5 2.7 1.7 1 0.8 0.5 0.4 0.4

从表中可见,地名用字确实很集中,前200字占76.7%,前600字达到了92.5%,随着字量的增加,百分比的净增量越来越少。与之相反,只使用1次的字有558个,合计字次为558,仅占总字次的0.9%。只使用1次的字举例如下(100个):霭、埯、按、袄、吧、拜、伴、棒、煲、饱、报、扌背、倍、被、辟、臂、汴、变、遍、彬、、柄、菠、泊、勃、鹁、箔、薄、衤甫、亻布、宀采 、沧、策、查、察、拆、蟾、铲、菖、畅、嘲、炒、辰、承、乘 、橙、迟、齿、翅、虫、仇、绸、丑、臭、除、蜍、础、储、传、吹、纯、淳、匆、葱、丛、崔、寸、错、答、呆、玳 、艹挡、凼、导、稻、得、蹬、砥、睇、点、甸、叮、碇、丢、岽、动、读、断、多、讹、娥、峨、尔、伐、筏、烦、反。

二、地名重名较多

地名像人名一样也有重名问题。广东地名中的重名问题也比较突出,根据我们的统计,在27 410个地名中,不重名14 734个,占53.8%,重名12 676,占46.2%。其中重名2次的地名数有1 877个,涉及地名3 754个,占重名地名总数12 676个的29.6%。下面是重名的基本情况:

images/BZ_5_176_594_2205_706.png

重名31-119次的地名是:桥头(31次)、横坑(32次)、坑口(32次)、新塘(32次)、莲塘(33次)、东坑(34次)、西坑(34次)、大塘(39次)、新屋(48次)、大坑(55次)、水口(64 次)、大坪(66次)、坑尾(66次)、田心(75次)、新村(119次)。

除了两字重名外,还有三字重名,例如:松柏坑(5次)、大塘面(6次)、黄竹坪(7次)、白石塘(8次)、桐油坪(9次)、杨梅坑(10次)、芹菜塘(11次)、田心围(12次)、冷水坑(14次)、黄沙坑(24次)。

这些地名重名有个突出特点,仅涉及村级地名,镇级以上地名都没有发现重名。这些重名不仅在地级市内部有,就是同一个县(县级市)内部也有。例如:重名最多的“新村”地名,新兴县有2个,连州市有3个,英德市有3个,高要市有4个,化州市有4个等。村级地名重名问题需不需要解决以及如何解决都值得研究。但是,我们认为至少一个县(县级市)内部应该避免村级地名的重名。

三、地名具有区域性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全省大陆岸线长3 368.1公里,东北与西南直线距离在1 000公里左右。这样一个地理条件也为地名的区域性形成提供了条件。现举例说明如下:

那,是壮语地名,指田地。根据我们的统计“,那”字地名共计142个,主要分布在粤西地区,仅在湛江、茂名、阳江、江门和云浮5个地区,尤其是在湛江和阳江地区。湛江地区,70个 ,例如 :那凡、那光、那晏、那洪 (市区)、那胆、那双、那尾、那毛(雷州)、那郎、那管、那练、那种(徐闻)、那梭仔、那梭尾、那略、那杰(遂溪)、那腮、那榕、那亭、那牌(廉江)、那塘岭、那津、那良、那郭垌(吴川)。阳江地区,31个,例如:那棉、那贡、那栋、那西(市区)、那顿、那梢、那味阁、那八(阳东)、那留、那软、那座、那位(阳春)、那厚、那湖、那朗土(阳西)。茂名地区,22个,例如:那田、那威、那梭(市区)、那米山、那平、那哨、那宾(化州)、那射、那开 (高州)、那、那霍、那贞、那庄 (电白)。云浮地区,1个,例如:那康(新兴)。江门地区,18个,例如:那伏(新会)、那琴圩、那才、那潭、那扶(台山)、那竹(开平)。

畲,指畲族,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和安徽。根据我们的统计“,畲”字地名共计35个,其中34个集中在梅州地区(增城1个,畲族〈村名〉)。例如:湖洋畲、仙家畲、桃畲(梅州市区3个)、孔畲、畲江、白玉畲(梅县9个)、上畲、烂梅畲、高南畲(蕉岭12个)、高畲、黄畲、大畲(平原10个)。

厝,指房子。根据我们的统计“,厝”字地名共计96个,主要分布在潮州地区、揭阳地区、汕尾地区和汕头地区。潮州地区,18个,例如:雷厝山、钟厝桥、高厝塘(市区)、林厝、吴厝、祖厝、江厝(潮安)、沈厝、上厝岭、厝尾、老厝(饶平)。揭阳地区,41 个 ,例如 :余厝、王厝、许厝、张厝 (市区)、谢厝坑、朱厝、肖厝、蔡厝(揭东)、王厝寨、曾厝寮、方厝栅(揭西)、柯厝乡、蔡厝乡、洪厝埔、林厝埔(惠来)、新厝、陈厝寨、马厝寨、姚厝围(普宁)。汕尾地区,18个,例如:彭厝寮、葵厝围、红厝岭(海丰)、湖厝园、什厝、沈厝地(陆丰)。汕头地区,19个,例如:陈厝坑、黄厝围、新厝葛(市区)、霞厝、风厝、何厝围、吕厝耘(潮阳)、吕厝(澄海)。

形成地名的这种区域性差异,主要还是方言的因素造成的。广东有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三大方言,不同的方言有自己的一些词汇,因此,在地名上也用了一些方言词语来命名。例如“厝”就是闽方言的词语,指房子“,”是粤方言的词语,指指分支的河道。除方言因素外,还有民族因素。例如“畲”字地名就是畲族留下来的“,那”字地名则是壮族遗留下来的。

四、地形地貌类地名较多

广东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在地名中也有所反映。反映地形地貌的汉字使用频度都比较高,在使用最多的前100字中,涉及地形地貌的字就有11字,即坑(2 174次)、山(1 345次)、石(1 206次)、岭(910次)、坪(740次)、洞(590 次)、岗(584次)、坡(382 次)、坝(260 次)、陂(200次)、坳(167次)。字次合计为8 558,占总字次(63 222)的13.5%。举例说明如下:

坑,洼下去的地方。(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坑”字地名最多,分布比较广泛,在广东全省都有分布。例如:金坑(从化)、松子坑(深圳)、榄坑 (珠海)、石坑 (潮阳)、佛仔坑 (广宁)、石仁坑(罗定)。

山,地面上由土石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例如:官山(高明)、东山(遂溪)、庙山(云安)、龙山(佛冈)、西山(揭东)、下南山(蕉岭)。

石,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联石湾(中山)、断石(仁化)、鲤鱼石(大埔)、石坑(南雄)、香炉石(丰顺)、莲花石(新会)。

岭,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高大的山脉。例如:南岭(徐闻) 、赤岭(龙门)、黄土岭(曲江)、寺背岭 (乐昌)、石岭 (化州)、柏树岭(龙川)。

坪,主要指山区里的平地。例如:割田坪(五华)、桐树坪(揭西)、丹竹坪(大埔)、白马坪 (郁南)、大坪 (新丰)、上坪 (阳山)。

洞 ,例如:狐狸洞(潮阳)、百源洞(南雄)、牛婆洞(乳源)、琴银洞(怀集)、南洞(五华)、宋洞(和平)。

岗,较低而平的山脊。例如:岗下(平原)、白石岗(清新)、连岗(惠来)、党岗(三水) 、沙河岗(封开)、崩岗下(翁源)。

坡 ,例如:坡头 (电白)、西华坡 (高州)、西坡 (吴川)、茅坡(廉江)、结坡(信宜)、坡尾(阳西)。

坝 ,平地。例如:高滩坝(连南)、上坝子(陆河)、坝头(澄海)、桃村坝(始兴)、松林坝(兴宁)、黄连坝(龙门)。

陂 ,山坡。例如:大陂头 (阳山)、陂仔 (陆丰)、坭陂 (阳西)、高陂(德庆)、河陂坑(梅县)、沙陂(阳山)。

[1]司徒尚纪.广东地名的历史地理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1):21-55.

[2]邵宜.广东地名分布的特点及地名标准化问题[J].语文研究,2004,(4):61-63.

[3]广东省交通地图册[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广东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广东电力》简介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