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梧州学院为例

2012-01-13 03:56魏格坤
梧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梧州贸易实训

魏格坤,梁 荔

(1.2.梧州学院 经济系,广西 梧州 543002)

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以梧州学院为例

魏格坤1,梁 荔2

(1.2.梧州学院 经济系,广西 梧州 543002)

基于国际国内经济与贸易形势变化的背景下,针对地方院校经贸人才培养定位的特殊性,以梧州学院为个案,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障碍,并提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危机频发,严重影响了国内涉外经济企业的经营和效益,致使我国地方院校曾经一度热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出现了不容乐观的学生就业分配形势,这与我国持续的外贸增长格局和外贸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严重的反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地方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普遍存在专业培养模式相对落后、毕业生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所需要的岗位要求,笔者以梧州学院为研究个案,对建立新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研究,旨在提高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探索新形势下地方院校高层次国际化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有别于少数优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新形势变化、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所需,兼具扎实的国际经贸理论基础知识及业务操作技能,能从事国际商务、外经贸管理、调研咨询、政策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内容一般由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三部分构成[1]。目前多数地方院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低迷,各地方院校发展该专业遇到了阻力。

以梧州学院为例,梧州学院位于 “泛北部湾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 “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交汇节点上的区域性枢纽——梧州市,该市既享受全国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优惠政策,又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以及民族自治的 “三优惠”政策,而且梧州的口岸为国家的一类口岸,有百年对外贸易历史,设施齐全,基础较好,与世界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从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和政策导向来说,这个地区是急需并广纳人才的。梧州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已经有了20多年之久,从原来的专科设置到现在的本科建设,积累了很多办学经验,应该说梧州学院发展该专业的禀赋条件是较为有利的。但事实上,毕业生能找到对口专业工作的比率不到50%,许多毕业生最后只能改做普通的销售或者保险业务。形成如此大的专业人才供需反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学科课程设置偏于笼统,涉及内容空泛

依据梧州学院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各年级学生每学期期中进行的教学检查统计发现,由于低年级学生每学期开设的课程很多,涉及会计、法律、经济、贸易、管理、英语等课程,而高年级学生大量接触贸易结算、单证、商务函电、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专业课程,学生普遍反映自己每个学期都很忙,什么都学,什么都懂一点,但又好像什么都不懂。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当前很多的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当中,学生所学的内容和技能缺乏深度,难以形成自己的优势竞争力。鉴于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影响下涉外企业对外贸人才需求方向的变化,当前企业更多需要的是可以独挡一面、在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在企业面试中难以表现出充足的自信和能力,往往与专业对口岗位擦肩而过。

(二)系统性和完整性兼具的课程体系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矛盾

目前,许多地方院校已经意识到我国市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攀升,纷纷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仔细分析各地方院校现存的课程体系结构不难发现,各院校是在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的,但在实践操作上对学生的培养不足,课堂内容大多数都是纸上谈兵,即使象单证实务这种务实性较强的学科也大多数是单据的演示,提供给学生实战需要的软件和商务场景模拟配备方面仍然薄弱。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2010年获教育部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后,学院在该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中充分认识到这点,虽然已经在理论教学中增加了实训课程的比重,积极购进了单证教学软件,开展了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但这些由软件和电脑组成的校内实训室案例呆板,模式固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困难重重,学生业务能力培养难见成效

当前许多地方院校通过建立由课堂实训、综合实训、校外实习和第二课堂等组成国际贸易多层次的实验实训体系框架,但许多具体的实训内容仍显苍白,距离实训体系的有效运作滞后,难见成效。梧州学院国际贸易多功能实验室获批为2010区市共建项目,这标志着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获得巨大的进步;但在具体的实训基地操作中发现,联系的外贸企业通常是接受少量的学生实训,而且实训的内容空洞,由于顾及商业秘密企业往往会拒绝学生参与真正的外贸业务操作,只会开展一些参观性的考察实习,致使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面对变化快而复杂的实际工作仍然有些措手不及。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以应用型为培养方向,考虑到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笔者对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确立 “工、证、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当前涉外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要求的调查发现,多数外贸业务工作岗位对相关的从业资格证的要求是严格的,而且越来越明确化、专业化,具体每个涉外工作岗位都对应有专门的从业资格证 (见表1),用人单位均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否则一般不予聘用。这刚好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要培养市场所需人才关键要以工作为目标,以证书为桥梁,以教学为途径,以工作定证书,以证书定学习内容,工、证、学相整合。

表1 外贸岗位资格证书配置要求

(二)建立创新型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须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因此要与 “工、证、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配套,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对课程建设进行优化。例如:针对目前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原有理论教学及新增加的实训课程基本没有涉及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相关内容,可以通过讲座、交流会的形式以考证为导向对新生加强专业教育;鼓励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单证实务”等各门专业课教师在加强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之上,把专业课程中重复的教学内容作精简,通过新教材、辅导材料的编写把证、学进行有效融通;建议学院积极申请设立诸如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资格考试、电子商务师等社会化考证及培训点,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学生专业学习目标更为明确,课程结构更合理、紧凑,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2]。

(三)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3]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的 “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梧州学院经济系目前已建立起梧州市旺铺工业园区、再生资源工业园、梧州市松脂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要充分发挥这些实训基地的实际效用,必须要有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要签有合作协议,其管理按实习、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调整与撤消,应经合作双方的同意。对协议到期的实习教学基地,根据双方的合作意向与成效,可办理协议续签手续,同时加强对基地的指导与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的制度,协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实训基地做好建设、发展、培训的各项工作。

(四)丰富第二课堂,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无论学校提供的软、硬件条件有多好,关键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梧州学院经济系最近作出的相关改革措施效果初显。如:抓住学院与泰国皇家宣都实大学实行互派留学生互认学分合作的良好契机,创设中泰实验班,通过国际化特色办学的教学,促进两国学生互动式学习。另外,梧州学院经济系依托学生会、国贸学会、电子商务学会等学生组织,先后推出了外贸英语口语角、经济辩论赛、经济大讲堂、经济小品大赛等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挑战杯等活动,初步建立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制度,一批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调查、科研论文的撰写中,多项成果荣获省级荣誉称号[4]。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1]江维国.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析——以外向型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特征为视角[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7-19.

[2]孙英浩.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71.

[3]袁莉,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模式探析——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3-25.

[4]罗旭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外模式比较研究[J].经济论坛,2009(4):16-17.

On New Training Model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Wuzhou University

Wei Gekun1,Liang Li2
(1.2.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China)

Based on the global changes of economy and trade,considering the specific orient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aking Wuzhou University as a cas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training of application-typed personne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major.Finally,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building a new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local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major;training model

G642.4

A

1673-8535(2012)01-0086-04

2011-12-09

国际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高函[2010]15号);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1JGA115);梧州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wyjg2001A001)

魏格坤 (1974-),女,广西梧州人,梧州学院经济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梁荔(1967-),男,广西梧州人,梧州学院经济系讲师,国际商务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高 坚)

猜你喜欢
梧州贸易实训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中共梧州城工委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贸易统计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