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疾病26例临床分析

2012-01-20 08:58晏亚军丁文静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13期
关键词:转氨酶肝胆肝功能

杨 斌 晏亚军 丁文静

岳阳市广济医院肝胆外科,湖南岳阳 414007

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疾病26例临床分析

杨 斌 晏亚军 丁文静

岳阳市广济医院肝胆外科,湖南岳阳 414007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术在肝胆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择期行肝切除术的52例肝胆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精准肝切除术,对照组采用Pringle法肝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肝功能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7.6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19例(73.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具有切缘满意率高、术后转氨酶上升幅度低,并发症轻微,术后病人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肝切除;精准;疗效;并发症;肝胆外科

目前我国的肝切除手术已进入精准肝切除阶段,并逐步取代传统的非精准肝切除而成为肝切除的主流[1]。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择期行肝切除术的26例肝胆疾病患者采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2例,男36例,女16例,年龄32~68岁,平均48岁,其中原发性肝癌32例,高位胆管癌2例,肝血管瘤10例,肝内胆管结石8例,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A级42例,B级10例。将患者按就诊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种及肝功能Child分级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精准肝切除术:其中右半肝切除3例,左半肝切除4例,胆管癌根治加左半肝、尾状叶切除 1例,右后叶切除7例,右前叶切除3例,肝四五段切除1例,左外叶切除4例,肝段切除3例。术前通过综合影像学检查,精准测定剩余肝脏的体积并评估其功能,术中精细处理肝断面并精准切除肿瘤,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残余肝脏的血供和功能。对照组采用Pringle法肝切除术:阻断次数为1~3次,每次阻断时间20~30min,合并严重肝硬化者每次阻断时间不超过l0min。其中右半肝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2例,右后叶切除13例,右前叶切除l例,左外叶切除5例,肝段切除3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7.69%),其中胸水胸腔感染1例,急慢性肝衰腹水1例,对照组出现术后并发症19例(73.08%),其中胆漏8例,急慢性肝衰腹水6例,肺部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后住院时间(d) AST(U/L) ALT(U/L)观察组对照组26 26(240.6±60.3)*172.5±41.4(12.1±3.2)*24.6±7.5(129.3±70.6)*425.4±312.0(109.9±52.1)*392.0±240.2

3 讨论

精准肝切除是指在确保剩余肝解剖结构和肝功能最优化的前提下彻底清除目标病灶,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术中出血及手术所造成的全身性创伤,从而最终使患者获得最佳手术效果并迅速康复[2]。因此,要求术前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肿瘤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明确肿瘤与各血管的关系,并精确地测算出残余肝的质量和体积,为手术切除肝脏肿瘤提供决定性依据,甚至为极限肝切除提供重要依据。术中应精细处理肝断面,精准切除肝脏肿瘤,并最大限度的保护残余肝脏的血供和功能。有研究显示[3],精准肝切除术能确保剩余肝脏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性体积的最大化,故具有术后转氨酶上升幅度小和术后并发症少而且轻微等优点,其并发症以轻微胸腹、隔下积水为主,术后1年复发率也显著低于传统肝切除术。而传统肝切除术后残肝缺血坏死、胆漏及肝静脉回流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而且肝癌患者往往因切除范围和切除深度不够而难以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标准[4]。

总之,与传统肝切除术相比,精准肝切除术无需阻断肝血流,能充分保护剩余肝组织,具有切缘满意率高、术后转氨酶上升幅度低,并发症轻微等优点,术后病人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和减少了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1]邱明链,刘景丰.肝切除技术的研究进展[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7,34(9):620.

[2]董家鸿.肝细胞癌治疗理念与策略的转变[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8(2):85-87.

[3]王涛,刘荣.影像学在肝切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28(1):79.

[4]朱新华,仇敏东,丁义涛,等.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探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7,6(5):373.

R4

A

1672-5654(2012)05(a)-0147-01

2012-03-27)

猜你喜欢
转氨酶肝胆肝功能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转氨酶高与肝炎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