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中的一支奇葩
——探析河南民间面塑的艺术价值

2012-01-21 20:53黄喜平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顾家面塑河南

黄喜平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基础部,郑州450002)

一、河南民间面塑的艺术特点

1.河南民间面塑的造型

河南民间面塑的造型与河南劳动人民生活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俗有着密切联系,反映了河南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了当地老百姓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面塑的造型大多选材于与劳动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河南民间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多种风格的面塑造型。一些以家禽、家畜、果实等为主的“花供”面塑,造型质朴,捏制手法粗犷,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一些以儿童、女性、武将、侠客、文雅官员等为主的单人面塑,造型精致,形象惟妙惟肖;一些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具有美好寓意的组体面塑,造型以各种植物和劳动人民喜爱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中的人物等形象为主,风格类似现代浮雕,形象逼真,但做工和结构都比较复杂;另外,还有根据节气、场合等不同主题随意塑出的写生面塑造型,在面塑艺人灵巧的手中,那一团团五颜六色的精面被塑成形象逼真的山水楼阁、艳丽夺目的花卉或是惟妙惟肖的人物,给人以真实和趣味感。

河南民间面塑造型风格粗犷、质朴,由于不同的地域所形成的习俗差异使面塑艺术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色。豫东地区的民间面塑艺术造型风格小巧而精致,造型变化丰富,形态简练、夸张,形象主要以动物等自然形态为主,如羊、鱼、葫芦等形象,造型追求“形似”,属于“写实”风格。豫西地区的面塑以“花糕”为主,上锅蒸熟后呈现出一种圆润敦厚之美,线条圆润流畅,面塑艺人通过自己的巧手将一块块面团塑成精美细致的“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等寓意美好的面塑作品,在体现广大劳动人民美好而质朴愿望的同时,呈现给人们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造型或精致或粗犷;或小巧或夸张;或具象或抽象,这些不同的造型风格,都来源于河南广大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深切体会,都是河南劳动人民真实情感的体现。

2.河南民间面塑的色彩

色彩是河南民间面塑的制作工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同的色彩组合表现出不同的创作主题,是劳动人民情感的重要体现,也反映出相应的心理效应和视觉效果,同时增强了面塑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风格特点。

其一,河南民间面塑色彩具有装饰审美的特性。面塑用色大胆夸张,色彩抛开对现实物象原色的束缚,以劳动人民对色彩的审美习惯和心理感受为基础,结合劳动人民对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认识,将色彩与抽象观念相联系,形成极富装饰性的色彩搭配。从具有河南面塑代表性的“顾家花馍”的色彩表现上来看,在彩绘着色上,主要以品黄、品绿、大红为基本色调,工艺上主要采用分层着色法。同时,注重彩绘与勾线相结合,用黑色勾画,注重色彩的对比效果,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扩张力和对比性,极易烘托出热闹喜庆的氛围。其二,河南民间面塑色彩具有规则化的特性。河南传统民间面塑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色彩联想,几乎固定了地方所特有的色彩表情,这反映了河南劳动人民普遍的色彩观念和色彩审美趣味。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面塑艺术在色彩搭配上形成了大家乐于接受的一些固定形式,并按照这些色彩搭配模式祖祖辈辈相传至今,形成了河南面塑特有的色彩风格。这种色彩风格体现在顾家面塑的色彩表现上尤其明显。顾家馍承袭了我国古代五行色的色彩观念,并巧妙地和麦面本身原有的颜色结合,这种五行色彩的运用和搭配被认为是“吉祥”、“如意”的涵义。在着色上,这五种颜色的使用有着顾家特有的配色方法,各种造型的顾家馍大都以黄色作为底色,搭配红、绿这两种具有民间性的色彩,最后以黑色勾勒点缀。强调色彩的单纯、明快,追求色彩的对比、整体效果和节奏感。其三,河南民间面塑色彩具有象征性。河南传统民间面塑中的色彩运用与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观念息息相关,并把色彩赋予了特殊的情感和吉祥如意等象征意义。如面塑中常见的红绿二色就是为了烘托“热闹”的气氛,象征喜庆。在面塑中长期形成的色彩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传统审美情趣,也展示了河南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河南民间面塑的文化内涵

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面塑艺术,并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沈丘顾家面塑为例,它反映了河南历史发展的印迹,反映出河南地区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体现了河南当地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意识。

1.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面塑”作为一项民间传统工艺,它受生活习惯、习俗影响,面塑的创作多为民间艺人或劳动群众集体组织,保留了原始文化的很多特点。首先,面塑属于民间面食,作为食物它首先可以满足饮食需求,由于它做工精细,使面塑具有了更好的口感,又因其造型独特,形态精美,比同类面食更能使人产生愉快的心情,真正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统一;其次,河南面塑在当地民俗活动中的应用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当地人们对美的理解,并把这些“美”融入到面塑中形成更为丰富的内容。例如,蕴含不同含义的顾家面塑被广泛应用于众多民间习俗活动中。葫芦造型的面塑由于葫芦在民间被赋予的“福禄”之意,在面塑中作为吉祥之物,常以其象征吉祥广泛应用于各大民俗活动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崇拜和祈求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类似的还有像枣与石榴等造型象征早生贵子。这些作为人类理想的符号,是人们情感的真实反映,河南面塑就是在当地特定的民俗活动中完善并丰富了其深刻的审美内涵。从河南民间面塑具有代表性的沈丘老城的顾家面塑来看,在色彩及造型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最原始的审美意识,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

2.祥瑞心理与美好祈求的真实表达

祈祥求瑞自古至今都是劳动人民对美好愿望的共同追求,民间面塑艺术作为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深刻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期盼。“祈祥求瑞”是每一个劳动人民的良好愿望,人们赋予面塑各种象征吉祥福瑞的形象来借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河南民间面塑中这些祈祥求瑞的美好祝愿是面塑造型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并且这种表达吉祥福瑞的面塑造型也一直延续至今。河南民间面塑中常常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动植物形象进行概括提炼,以表现人们祈祥求瑞的心理。如鼠被用来表达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的愿望;鹤的造型表达多福多寿的祝愿;“凤凰戏牡丹”的传统面塑造型,表达人们追求富贵吉祥的愿望。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造型独特的祥禽瑞兽形象,广为人知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等内容都被应用在河南民间面塑艺术的造型中以表达民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例如用祥禽瑞兽中龙的造型、神话传说中八仙庆寿等用以表达吉祥的文化符号。面塑作为表达吉祥愿望的载体,容易被人们接受和推广,并逐渐形成了具有河南民俗特色的文化现象。

3.生命崇拜与人性礼赞的历史再现

面塑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扎根于劳动人民生活,体现了劳动人民对于生命的美好期望。河南沈丘顾家面塑能够经久不衰,正是因其富含的生命内涵才使它在民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从人类的始祖开始,生命崇拜就作为人类的普遍信仰被保留下来。河南民间面塑中经常见到表现生命崇拜的造型,这些面塑造型表达了子孙繁衍、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蕴含着对生命的美好追求。如蛇、枣、桃、石榴、葫芦等动植物造型都用来作为代表生命的符号。“枣子”谐音“早子”,在民间面塑中寓意“早生贵子”,表现了生殖崇拜;“寿桃”象征生命繁衍的含义;葫芦种子繁多,表达子孙昌盛;“榴开百子”象征多子多孙的生命符号。由此可见,这些象征生命造型的面塑形成了河南劳动人民生命繁衍的人性礼赞。

三、河南民间面塑的艺术价值

1.民俗价值

面塑产生于民间,传承于民间。在各种民俗艺术中,面塑不仅是赏心悦目的工艺品,更是民间习俗活动中的主角。河南延续至今并广泛流传的民俗艺术直接促进了面塑工艺的发展,同时,面塑也反映了深刻的民俗内涵。例如过年家家户户蒸制的“枣花馍”和“鱼形馍”等造型的面塑,不仅被当作人神相通的媒介物供在祭台上,而且还是亲戚之间传递亲情祝福的礼物;在传统婚礼上送如龙凤、牡丹、莲花等吉祥造型的龙凤喜馍,祝愿新人生活美满、多子多福。从婚礼仪式上对面塑的重视,可以看到面塑作为民俗生活的载体体现了很多原始的生殖崇拜和生存观念的影子,人们把美好的愿望和吉祥的寓意倾注在面塑艺术中,使婚嫁面塑孕育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增加了婚礼的喜庆气氛,表达了对生命的美好愿望。可以说在拜年、贺喜、祝寿等重要习俗中都会有不同形式和表达不同祝福的面塑,这些具有美好民俗寓意的面塑艺术作品与民间习俗活动相互映衬,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

2.艺术价值

民间面塑作品对材料充分利用,将自然中最基本的面粉进行加工制作,形成各式各样的面塑艺术。劳动人民将现实生活中对美好愿望的追求诉诸面塑这种艺术形式,借助民间艺术追求吉祥福瑞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心理,创造出风格质朴、率真的面塑作品,具有极高的民间艺术价值。面塑艺人在制作过程中保持和发扬材质的色泽、肌理、纹饰等自然美,注重造型的生动和色彩的搭配,美的视觉感受主要在于对自然材料、工艺的追求,带给人们美好的心理和视觉享受。

塑造出的形象大多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并有着吉祥美好寓意的。在人物的塑造上,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文官造型的面塑强调“文”、武官造型的面塑强调“武”、老人则表现其老态龙钟、儿童虎头虎脑、女性亭亭玉立等;在对动物造型的表现上以人们喜爱的活泼、可爱为主要形式,而不强调动物本身凶猛的特性。从河南主要面塑分布区域来看,不同风格的面塑艺术都表现出了精湛的工艺手法,给人以审美享受。河南民间面塑造型完整饱满,略有夸张,手法简练,淳朴敦厚、色彩鲜艳,给人以充分的视觉享受,体现了河南劳动人民的审美需求,具有鲜明的审美价值。

3.教育价值

河南这块丰厚的土壤为面塑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文化题材,传统戏曲、刘备、关羽、福禄寿、八仙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都为面塑的选材开拓了思路。现实生活的经历又使面塑艺人制作面塑时追求圆满、美好的精神世界。人们通过面塑的唐僧师徒、杨家将、三国演义等生动的人物形象讲述历史故事,在欣赏面塑艺术作品的同时给人以美的想象、乐观的态度,启迪人们的心智。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革,新的民俗生活不断给民间面塑艺术增加新的创作内容,也自然会折射出人们对生活以及生命的新的认识。面塑没有晦涩难懂的语言,更没有矫揉造作的粉饰,它出自天然,扎根于民间,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更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

4.经济价值

面塑在过去一直是一种谋生的行当,每逢节日或农闲的时候面塑艺人以走街串巷的形式现捏现卖,面塑作为传承至今的手工技艺,其价值独特的地方在于它所具有的浓厚地方特色,也正因为此,面塑具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面塑艺术的发展,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和了解面塑,面塑艺人也纷纷云游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展示我国传统民间面塑的艺术魅力。河南沈丘以顾家面塑为代表,几乎家家捏制面塑,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

新时期,河南民间面塑艺术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民间面塑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必将为本地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面塑艺术传承的正规化和面塑艺术产业化,与工艺品、旅游进行积极的、有效的结合,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河南民间面塑工艺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河南民间面塑艺术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蕴藏着巨大经济价值的民间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更是彰显地域文化魅力和带动地区经济的重要文化产业。

[1]潘鲁生.民艺学论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2]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的主题:生命崇拜[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顾家面塑河南
天津面塑:匠心妙手塑乾坤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山西面塑人物造型动态概括法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浅析余华《活着》中的女性形象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顾家家居首推行业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