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意念实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2-01-21 21:07梁瑛楠杨丽珠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意念性生活发生率

梁瑛楠 杨丽珠

自杀被描述为以自杀意念开始,然后是自杀计划,自杀准备的连续体的终结,最终以自杀威胁、自杀未遂、自杀死亡结束。自杀意念是指个体在思想上产生的想要死亡的愿望和计划,但没有付诸行动,它是评估自杀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自杀意念的研究对于预防自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拟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我国今后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1 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Lee等人研究发现中国终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3.1%[1]。国内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终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3.6%[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47.46%。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报道,国内研究者不尽相同,欧光忠等人对福建某医科大学712名大学生调查发现,16.5%的医学生在最近1年有过自杀的念头[3]。李辉等人对云南省313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表明13.2%的大学生曾有自杀意念[4]。

由此得出,由于各国所调查的人群及方法存在着差异,自杀意念发生率的报道不尽相同,这可能与文化背景、使用工具、调查方法、研究时间等有关。

2 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2.1 内部因素

2.1.1 性别 葛小锚等人对上海市1所普通高校近千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女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男生[5]。但也有研究与前面结论不一致,Hamilton和Schweitzer在2000年对大学生的研究中却发现,男同学比女同学自杀意念发生率高。王军等人对上海市本科三年级917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男生自杀意念的比例高于女生[6]。然而,Langhinrichsen-Rohling等人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杀意念不存在性别差异[7]。王德全等人对广州某医药学院2498名大学生进行自杀意念的调查,发现男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8]。

2.1.2 人格特征 Andrea等人研究发现神经质可以显著地预测自杀意念[9]。Hirsch等人研究指出乐观特质是可以减少自杀意念危险的一种人格特征[10]。张小远等人对广东某医科大学7236名学生进行研究发现,自杀意念大学生的EPQP,EPQ-N得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大学生,而EPQ-E的得分却显著低于无自杀意念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较无自杀意念大学生性格更内向[11]。李丽华和王小平研究表明有自杀意念组大学生呈现低自尊,无自杀意念组呈现高自尊,说明低自尊可能是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因素之一[12]。

2.1.3 精神障碍 Garlow等人在2002-2005年对729名大学生进行研究发现,有自杀意念大学生比无自杀意念大学生有更高的抑郁症状[13]。徐慧兰等人对中南大学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抑郁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专业不满意、社会支持少、负性生活事件多及有抑郁倾向是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危险因素[14]。焦虑症也是具有较高自杀危险的因素,焦虑症患者中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在2%~7%之间。

2.1.4 认知因素 Ellis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Beck也认为“人的情感与行为主要是由其认知过程所决定。错误的认识引起错误的判断、推论,导致病态的情感与行为”。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和行为的人在认知上往往具有较多的非理性观念,思维模式较为偏执和狭隘,看问题缺乏全面、辩证和灵活性,一旦遇到困境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夸大问题的严重程度,认为自己已经糟糕透顶、走投无路了,甚至将自杀视为唯一的出路。

2.2 外部因素

2.2.1 负性生活事件 Kraiij等人的研究发现,有自杀意念的人群在其生活中常常经历重大压力、负性或者重大创伤性生活事件[15]。Casey等人研究指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中包括负性生活事件[16]。胡志红和郭强调查表明,自杀意念组负性生活事件得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负性生活事件得分,表明自杀意念的发生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17]。黄乔蓉等人通过对3758名大学新生的研究表明,社会生活事件是引起自杀意念的一种诱发因素,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丧失因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2.2.2 家庭因素 Bertera调查了青少年自杀意念与家庭社会情感交流方式之间的关系,发现情感消极交流方式的家庭与15~17岁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增加显著相关[18]。肖三蓉和袁一萍对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研究证实,低自尊、更多体验到不良教育方式是高职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直接原因,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高职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中介变量。

2.2.3 物质滥用(酒精、吸烟、药物成瘾) 酒精滥用或依赖是公认的自杀高危因素,会引起强烈的自杀意念。研究指出吸烟、酗酒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吸烟、酗酒的频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自杀意念[19]。袁碧涛等人研究发现网络成瘾、吸烟、饮酒、药物滥用与自杀意念显著相关,有这些不良行为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较无上述不良行为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20]。

3 小结与展望

尽管已有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自杀意念的理论研究积累了资料,加深了人们对自杀意念的认识,但这些研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预示着未来研究的方向,需要学者们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和深化。

首先,已有研究很少关注学生自杀意念的发展特点问题,由于受到生理、心理发展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可能有差异。已有研究往往只关注某一特定年龄段小群体,如中学生或大学生,缺乏对整个学生群体自杀意念发展问题的研究。

其次,在预测自杀意念时,要综合考虑负性生活事件、人格、认知方式、家庭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自杀意念的形成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在现有的研究中,往往仅侧重某一方面的因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比如,仅仅涉及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人格与自杀意念、认知方式与自杀意念等等,并且大部分只做了相关研究,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也仅仅限于推测而缺乏进一步的验证性研究,研究比较分散,综合起来深入系统考察他们和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还不多见。而从生态系统发展的角度来看,从整体上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结合负性生活事件、人格、认知方式等多种因素,或从遗传、生理、家庭等多角度对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中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各因素如何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同时也可与更前沿的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探讨大脑、电生化指标以及情绪方面的发展变化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探究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生理机制。

再次,自杀意念的脑机制研究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往大量研究都是关于自杀、自杀未遂的神经心理研究。例如,Chen等人研究发现自杀未遂者的A EP波幅陡峭及额前部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下降增加,A EP与P300有较高的相关性,且存在性别差异。前额叶皮质保持适当的功能将为个体提供形成行为的目的性并考虑其长期后果的能力;产生多种反应策略的能力;启动目的指向性行为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显然与自杀未遂者的冲动性和问题解决缺陷有关。因此,可以推断,自杀未遂者的冲动性和认知偏差、问题解决缺陷与前额叶皮质功能有关。这些发现对于自杀意念个体的脑机制研究将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运用ERP、fMR I、PET等技术对自杀意念个体的脑区进行分析,探讨自杀意念个体的脑功能,比较自杀意念个体与无自杀意念个体脑功能差异,将会有助于自杀意念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1]Lee S,Fung S C,Tsang A,et al.Lifetime prevalence of suicide ideation,plan,and attempt in metropolitan China[J].Acta Psychiatr Scand,2007,116(6):429-437

[2]冯珊珊,肖水源,周亮.湖南某镇农村居民自杀意念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5):326-329

[3]欧光忠,吴祖达,徐瑜.福建某医科大学低年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3):167-169

[4]李辉,刘倩倩,方晓义,等.云南省大学生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3):56-61

[5]葛小锚,胡键,王军,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自杀态度的调查[J].四川精神卫生,2005,18(2):86-88

[6]王军,葛小茅,胡建,等.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9):830-831

[7]Langhinrichsen-Rohling J,Arata C,Bowers D,et al.Suicidal behavior,negative affect,gender,and self-reported delinquency in college students[J].Suicide and Life Threatening Behavior,2004,34(3):255-266

[8]王德全,汪保国,周卫平,等.医药院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危险因素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5,9(1):21-22

[9]Andrea P C,Tore C S.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hopelessness,and suicide ideation[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5,38(6):1283-1291

[10]Hirsch J K,Wolford K,LaLonde SM,et al.Dispositional optimism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lie events and suicide ideation and attempts[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2007,31(4):533-546

[11]张小远,俞守义,赵久波.医学生自杀意念与人格特征、内外控和自尊水平的关系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8):747-749

[12]李丽华,王小平.有无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水平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2):169-170

[13]Garlow S J,Rosenberg J,Moore J D,et al.Depression,desperation,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Results from the american foundation for suicide prevention college screening project at emory university[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8,25(6):482-488

[14]徐慧兰,肖水源,冯姗姗,等.中南大学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4):288-291

[15]Kraiij V,A rensman E,Spinhoven P.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 in elderly persons:A meta-analysis[J].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5,57:87-94

[16]Casey P R,Dunn G,Kelly B D,et al.Factors for suicidal ideatio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Five centre analysis from the OD I N study[J].The British Journal Psychiatry,2006,189:410-415

[17]胡志红,郭强.军医大学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222-224

[18]Bertera E M.The Rol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ocial Exchanges Between Adolescents,their Peers and Family as Predictors of Suicide Ideation[J].Child and Adolescent Social Work Journal,2007,24(6):523-538

[19]Fishbain D A,Lew is J E,Gao J,et al.A re chronic low back pain patients who smoke at greater risk for suicide ideation?[J].Pain Medicine,2009,10(2):340-346

[20]袁碧涛,杨建明,周丽,等.深圳市青少年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722-723

猜你喜欢
意念性生活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LIVING the DREAM
性爱和谐有秘诀
涓滴意念汇成河
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正常吗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