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2012-01-23 00:47彭宏顺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彭宏顺

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内科,湖北武汉 430300

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彭宏顺

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内科,湖北武汉 430300

目的 探讨根据辨证分型采用不同中药煎剂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疗效。 方法 运用中医及西医的诊疗方式分别明确诊断后,实验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后分别采取不同中药煎剂口服治疗,同时配合西药对症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西药治疗,完成疗程后分别复查,统计疗效。 结果 实验组53例中,总有效率96.2%。对照组30例中,总有效率73.3%,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根据辨证分型采用不同中药煎剂口服合用西药对症处理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慢性结肠炎;辨证;中西医结合

慢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炎性肠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有关。在中医中属泄泻、肠风等范畴。目前国际上尚无特效药物。2010年5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实行辨证分型中西药结合给药的方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3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3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3例,其中男23例,女30例;年龄30~57岁,平均(45.13±10.50)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21.6±5.4)个月;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2~60岁,平均(48.00±9.30)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16.0±8.7)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2007年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发布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

1.2.1 临床表现 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2]。

1.2.2 结肠镜检查 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3)缓解期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1.3 中医辨证

按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依据病情分别辨证为湿热郁结型、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3-4]。

1.4 治疗方法

1.4.1 中药治疗[3-5](1)湿热郁结型,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30 g,黄芩、厚朴、积实、牛膝、地榆各10 g,苡仁、蒲公英各15 g,白头翁、黄连、甘草各6 g;(2)脾胃虚弱型,采用参荃白术散合平胃散:党参、该仁、淮山各15 g,炒白术、茯苓、苍术、陈皮、厚朴各10 g,砂仁、甘草各6 g;(3)肝郁脾虚型,采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白芍、柴胡、炒白术、陈皮、麦芽、鸡内金各10 g,甘草、香附各6 g,蒲公英15 g;(4)脾肾阳虚型,采用四神丸合理中汤加味:党参15 g,茯苓、炒白术、肉桂、炮姜、陈皮各10 g,破故纸、茱萸、五倍子、甘草各6 g。服用方法: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3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4.2 西药治疗 予以柳氮磺胺吡啶(维柳芬,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H31020450)口服,每次1 g,每日2次;维生素C片(安徽丰泽药业有限公司,H34020907),每次0.2 g,每日3次。5-氨基水杨酸(美沙拉嗪,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责任公司,H199801481),1~2 g排便后灌肠,具体方法同上。每日留取大便,并根据大便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如患者腹泻症状严重,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并及时地给予补液。3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4.3 疗效统计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进行西药治疗,实验组同时进行中药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复查纤维结肠镜、大便常规,以统计疗效。

1.5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正常,纤维结肠镜显示病变肠黏膜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大便常规基本正常,结肠镜检病变肠黏膜好转或病变范围减小;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大便常规好转,结肠镜检病变肠黏膜检查无改变;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大便常规无变化,结肠镜检病变肠黏膜无改变或病变范围扩大。

2 结果

实验组53例中,治愈18例,占34.0%;好转26例,占49.6%;显效7例,占13.2%;无效2例,占3.8%。总有效率96.2%。对照组30例中,治愈6例,占20%;好转8例,占26.7%;显效8例,占26.7%;无效8例,占26.7%。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疗效,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至今病因不清的肠道炎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层与黏膜下层。目前,西医认为此病的发病主要由免疫机制异常,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紊乱造成,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病情一般轻重不等,可分活动期与缓解期,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在传统医学中此病属于痢疾、泄泻等范畴。临床病情虚实夹杂,一法一方难以统治,辨证施治,依证施药,方可取效。由实验结果可见,实验组根据中医辨证结果采用不同的中药煎剂口服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只进行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辨证分型的中药治疗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1] 杨旭,张苏闽,丁义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辨治思路[J].中医杂志,2011,52(S1):18-20.

[2] 孙启光,张亚春,刘淑芹,等.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2):946-947.

[3] 梁雪,黄古叶.中西医结合直肠灌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5,40(5):225-226.

[4]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47.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2007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7):8-10.

R574.62

B

2095-0616(2012)11-77-02

2012-03-19)

猜你喜欢
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