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研究型医科大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分析

2012-01-23 20:27卢少平赵品婷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信息源研究型医科大学

卢少平 赵品婷

1.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陕西西安 710038;2.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疗科,陕西西安 710038

网络环境下研究型医科大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分析

卢少平1赵品婷2

1.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陕西西安 710038;2.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疗科,陕西西安 710038

目的 对网络环境下研究型医科大学教师信息素养进行调查与分析,对改进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研究型医科大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网络环境下,教师主动获取网络医学信息为62.1%;获取信息的目的主要是知识更新占69.9%,跟踪学科最新进展占63.1%,完成教学任务、科研课题占59.9%;获取信息主要途径:查询数据库占59.9%,查询Internet占59.9%,阅读图书、期刊占39.7%;教师“完全能够”构建高级检索式的人数只占14.9%,“不会”构建检索式的人数占29.8%。信息获取的主要影响因素:缺乏检索知识占46.5%,不了解数据库资源内容占33.3%,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占26.6%,外文水平占23.0%。教师信息需求高,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结论 研究型医科大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存在差异,应对教师队伍进行信息素养培训并动态更新,才能保持教师队伍的素质,保证研究型医科大学教育的先进性。

信息素养;教师;调查;网络环境

随着医学本身的发展,以及医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更多学科的交叉,医学教育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医学生除了在校的基本学习之外,解决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更为重要。信息素养是解决问题和终身学习能力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信息素养成为新时期医学教育中的基本要求。因此,考察医科大学医学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否满足新的教学要求非常重要。笔者应用问卷调查对本校教师信息素养进行调查与分析,把握教师信息素养状况,对改进教师队伍、保证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某研究型医科大学在职教师进行调查。总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2份,有效率为94%。男124名,女158名。 20~29岁 29名,30~39岁 72名,40~49岁 89名,50~59岁63名,60岁以上29名。博士205名,硕士56名,本科21。教授74名,副教授123名,讲师52名,助教33名。

1.2 方法

问卷为自行设计,分为背景资料、信息需求、信息行为、信息利用、信息道德伦理5部分,共40个问题。信息需求调查包括对网络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和信息获取的主动性两个问题。信息行为调查包括信息活动目的、信息获取途径、信息检索情况、信息获取能力、对生物医学数据库的认知和使用(常用中、外文数据库)、信息获取的影响因素等问题。信息利用主要调查在平时选择利用信息源时教师有哪些行为。信息道德伦理调查包括 “引用文献标明出处”、网络保密、网络安全等问题。

2 结果

2.1 信息需求

2.1.1 对网络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被调查的教师中79.1%认为信息资源在当今社会更为重要,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职称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教师对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2.1.2 信息获取的主动性 主动获取网络医学信息的教师比例为62.1%,信息获取的主动性反映了被调查者医学信息的需求程度。

2.2 信息行为

2.2.1 信息活动目的 获取信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学习需要,进行知识更新占69.9%,跟踪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情况占63.1%,完成教学任务、科研课题占59.9%,收发E-mail、对外联络占43.3%,同行交流占39.7%,休闲娱乐占33.0%,网上购物占9.9%,网上金融占6.4%。

2.2.2 信息获取途径 问卷调查教师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医学信息,回答获取信息主要途径时,查询数据库占59.9%,查询Internet占59.9%,阅读图书、期刊占39.7%,与同行交流占29.8%,广播、电视占19.9%,其他占16.0%。在回答最喜欢从哪一种类型获取信息时,期刊占59.9%,网络信息占39.7%,科技报告占19.9%,图书和期刊均占16.7%,学位论文和会议文献均占13.5%。在如果您不喜欢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主要原因上,上网查资料太费时间和没有所需要的文献均占30.1%,传统图书已能满足占65.6%,不会上网和没有上网设备均占9.9%。由此可见,还有一部分教师需要加强对网络的认识和利用,提高自身素质。

2.2.3 信息检索情况 在信息检索情况调查中,回答未学过信息素养或相关课程者占56.4%,通过何种途径学习信息检索方面的知识,回答通过文献检索课程+自己摸索占63.1%,单纯通过自己摸索36.9%。在查找信息时的首选策略,回答搜索引擎占83.3%,回答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库占56.4%,回答直接进入熟悉网站占36.5%,从别人介绍的网站链接占16.7%,没有1人回答不知道如何查找。在采用何种查找方式时,回答搜索引擎占59.9%,采用网站分类目录的占43.3%,采用网站地图的占13.1%,通过其他方法的占6.4%。由此可见,信息检索的方法还需优化,效率还需提高。

2.2.4 信息获取能力 获取学习生活中需要的一般信息能力调查表明:能通过网络有效获取学习生活中所需信息的人数比例较多,50岁以下的教师最高,占66.7%。教师医学信息获取能力调查发现,检索能力(包括查找信息源的查找行为、是否使用信息内部的超文本链接、检索方式、是否使用布尔算符、截词符、短语等)“非常强”的教师为33.7%,检索能力“一般”的教师为48.2%,检索能力“差”的教师为18.1%。由此可见,教师查找信息的能力还需提高。

2.2.5 对生物医学数据库的认知和使用 79.8%的教师对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医学期刊会议报纸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期刊数据库等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熟悉,40.8%的教师经常使用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外文数据库了解的占81.9%,其中41.1%的教师对Medline数据库有认知,仅25.2%的人经常使用。教师从数据库查找信息,仅采用关键词或刊名等一种途径模糊检索的为50.4%,使用高级检索方法的只占17.7%。高级检索方法的科学构建能够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教师“完全能够”构建高级检索式的人数只占14.9%,“不会”构建检索式的人数占29.8%。

2.2.6 信息获取的影响因素 问卷设置了缺乏检索能力、外文水平、不知道如何选择检索工具和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不了解数据库内容等选项。结果显示,回答缺乏检索知识占46.5%,不了解数据库资源内容占33.3%,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占26.6%,外文水平占23.0%,受兴趣爱好影响占19.9%。由此可见,缺乏检索能力和不了解数据库内容是影响教师有效获取信息的主要因素。

2.3 信息利用

在平时选择利用信息源时您有哪些行为的调查中,56.4%的受访者回答偏好固定的信息源,一般不再寻求更多信息源。36.5%回答非常重视专业人士推荐的信息源。69.9%和63.1%的受访者认为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比较重要,29.8%和26.6%的受访者认为信息的时效性和新颖性比较重要。59.9%的受访者有了信息需求动机查找相关信息。50.0%的受访者出于兴趣喜好浏览数据库或网站获得信息备用。83.3%的受访者只选择固定网站、搜索引擎、数据库获得信息。由此可见,大学信息中心应该定期向教师推荐更权威、更专业的信息源,使教师更好选择、利用信息。

2.4 信息道德伦理

对教师信息获取与利用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知识调查发现,84.6%的教师具备基本法律和伦理知识。100.0%的教师认同“引用文献标明出处”。89.7%的教师对网络保密、网络安全具有一定程度认知。

3 讨论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在浩如烟海又发展迅速的医学领域,在校学习在医学生的教育中占据了越来越小的比例,自主性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必须。信息素养是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因此,培养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当前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1]。随着教学从传统方法走向PBL方法,特别是研究型医科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创新研究能力的医学生,那么对研究型医科大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要求也随之迫切。因此本文对某研究型医科大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评估教师信息素养是否满足新的教学要求,为教师制定提高型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对网络环境下研究型医科大学教师信息行为模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主动获取网络医学信息的教师比例为62.1%,信息行为涵盖工作、生活。说明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网络已成为教师的日常工具之一。

大部分教师对中、外文数据库有基本了解,但经常使用的比例还比较低。并且对数据库的熟悉程度和使用技巧也比较低。信息获取的影响因素显示,缺乏检索知识占46.5%,不了解数据库资源内容占33.3%,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占26.6%,外文水平占23.0%,受兴趣爱好影响占19.9%。由此可见,缺乏检索能力和不了解数据库内容是影响教师有效获取信息的主要因素。研究型医科大学应针对教师信息获取的主要问题和教师信息获取与利用的主要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开设文献检索课,开展专题讲座,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论坛交流、网上答疑等方式培训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适应新时期医学教育的要求,保证教学质量。文献检索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部分,是以培养信息素养为最终目标。因此,通过二者整合改进现有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2]。除文献检索课之外,医学信息素养教育还应开展信息知识、能力与道德教育[3],并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注重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在线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为辅助[4]。研究型医科大学还应针对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不足,进一步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考核与评价,根据考核结果制定培训目标和计划,采取分层次培训,大力、有效、快速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以满足研究型医科大学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需要。

在平时选择利用信息源时您有哪些行为的调查中,56.4%的受访者回答偏好固定的信息源,一般不再寻求更多信息源。36.5%的回答非常重视专业人士推荐的信息源。69.9%和63.1%的受访者认为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比较重要,29.8%和26.6%的受访者认为信息的时效性和新颖性比较重要。59.9%的受访者有了信息需求动机查找相关信息。50.0%的受访者出于兴趣喜好浏览数据库或网站获得信息备用。83.3%的受访者只选择固定网站、搜索引擎、数据库获得信息。由此可见,教师需要专业人员推荐更权威、更专业的信息源,使教师更有效地选择、利用信息。

该校教师具备信息获取与利用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基本知识,对网络保密、网络安全等问题的认知程度较好。信息道德方面,还需合理的规范和引导。

综上所述,总体上该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中等,整体发展不平衡。鉴于对本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估结果,应进一步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考核与评价,制定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次培训,使教师信息素养达到高水平,从而保持研究型医科大学教师队伍的素质适应教育的时代要求。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随着时代要求和发展阶段而动态变化。信息素养教育就是要培训教师具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方法和途径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其达到和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水准[5]。除了普适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在研究型医科大学还必须对教师开设学科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即针对某一领域主题,图书馆建立科研数据管理培训实验室,为用户的科研数据培训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6]。

[1]杨美玲.高师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评价标准[J].教育技术导刊,2007(12):19-20.

[2]邹薇.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J].情报探索,2008(7):12-14.

[3]余恩琳.医学生信息素质内涵构建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9,30(1):72-74.

[4]王振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2):104-106.

[5]刘晓铭.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简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64-65.

[6]李晓辉.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5):46-51.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Medical University teachers′information literacy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LU Shaoping1ZHAO Pinting2
1.The Cardiology Department,Tangdu Hospit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in Shannxi Province,Xi′an 710038,China;2.The Radiotherapy Department,Tangdu Hospit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in Shannxi Province,Xi′an 710038,China

Objective To survey and analyse the Medical University teachers′information literacy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the reference was provid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team quality.Methods Applied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l University teachers′information literacy.Result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62.1%of the teachers actively access to medical information from network.The main purpose of accessing to information were updating of knowledge accounted for 69.9%,tracking the latest advances accounted for 63.1%,and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teaching or scientific research accounted for 59.9%.The main way were to query the database to obtain information accounted for 59.9%,to query the Internet accounted for 59.9%,and to read books or journals accounted for 39.7%.The teacher"completely can"constructing advanced retrieval type only accounted for 14.9%,"can′t"retrieval type accounted for 29.8%.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acquisition of information:the lack of the retrieval of knowledge occupy 46.5%,not understanding the contents of database resources accounted for 33.3%,the lack of knowledge of computer networks accounted for 26.6%,low level of foreign language accounting for 23%.The teachers′information demand were high.There were siginificant defferences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the ability to find in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and the levels of them need to promot.Conclusion There are siginificant defferences in information literacy.It should train the teachers on information literacy,and update it dynamicaly.Thus,we can keep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and ensure the advance of education in the Medical University.

Information literacy;Teacher;Investigation;Network environment

R-05

C

1674-4721(2012)02(b)-0156-03

卢少平(1966-),汉族,陕西省扶风县人,副主任医师,博士,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与研究。

2011-12-12)

猜你喜欢
信息源研究型医科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1期英文目次
睡眠者效应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新媒体时代,记者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源
美国主要研究型图书馆西藏旧方志收藏概况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中国研究型大学经费筹措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