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滨教授治疗延髓麻痹经验撷要

2012-01-24 09:06张健刘拥军
中医药信息 2012年1期
关键词:廉泉延髓风池

张健,刘拥军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高维滨教授,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他的学术思想,针灸技术闻名海内外,被誉为“神针”、“针灸六绝第一人”。现将高老多年来运用“项针疗法”治疗延髓麻痹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项针疗法以调气血,通经络为原则

高老认为,延髓麻痹是神经科常见的疑难危重症,大约十余种疾病可以合并本症,其中脑血管疾病尤为多见,约占脑血管疾病的40%左右。吞咽障碍和构音困难是延髓麻痹的主要症状,是关系到患者病情发展与预后的关键环节。因此,重新建立神经反射弧,逐渐恢复病变神经组织功能与改善脑组织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延髓麻痹亦称球麻痹,包括真性和假性延髓麻痹。中医学属“瘖痱”、“语言蹇涩”、“类噎膈”等范畴。本病多因年老气虚,不能行血,瘀血闭阻经络;或素体阳亢,复因情志不舒,气郁化火,风阻升动,气血上逆;或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脑失所养,不能润养宗筋肌肉,均可发生构音、吞咽障碍。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充润营养全身的脏脏组织。目之视,足之步,掌之握,指之摄,五脏六腑功能之协调,无不赖气血之濡养。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气血不但调节构成形体的基本物质,同时组织功能活动又赖于气煦之,血濡之。其调节内外环境的作用又赖于经脉沟通。若气血调节机能失常,即可导致百病发生。因此高老指出,“气、血”在防治神经系统疾病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所以《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高老依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提出防病治病先疏通经络,指出“通经脉,调气血”是治疗疾病基础。此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对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于其他疾病中并发延髓麻痹亦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中高老运用“通经脉,调气血”的项针疗法针刺项颈部腧穴以治疗头颈部疾患,尤以治疗中西医药治疗无效延髓麻痹具有特效,而被称为高老针灸六绝第一绝。

2 学贯中西,功效卓著

高老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分析延髓麻痹的各种症状,同时根据历代医案的记载,有类似延髓麻痹的病案,依据针灸治疗“近部取穴”的原则,选取项颈部腧穴,同时提出供血、吞咽、发音等新穴,命名为“项针疗法”。这是高老在现代科学指导下创新的针灸学新理论、新技术。高老提出主方选用风池,翳明,廉泉,供血(该穴风池下1.5寸,平下口唇处),治呛(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上切迹间),吞咽(舌骨与喉结之间,正中线旁开0.5寸凹陷中),同时辨证配伍选穴治疗。如真性延髓麻痹、进行性延髓麻痹:加吞咽、提咽、头针运动区下1/3。假性延髓麻痹:头针运动区下2/3、外金津玉液。锥体外系疾病:头针舞蹈震颤区、运动区。小脑性疾病:头针小脑平衡区、运动区。穴位有许多是高老创立的新穴,因此在选择上不拘泥于常用穴位,临床治疗应以针灸治疗为主,中药治疗为辅,以收显著疗效。主方: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之会,治中风、口眼歪斜等。《千金方》载:“主口僻不能言。”《针灸大成》载:“凡患风痫疾,发则躺仆在地,灸风池。”因此,本穴治疗耳鸣、耳聋、眼疾、高血压病、偏瘫、脑部疾病的吞咽障碍,是治疗延髓麻痹的要穴。

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研究后,高老认为风池,翳明,廉泉,外金津玉液对延髓麻痹有效,但总有一部分重患者疗效差,尤其是延髓麻痹的插鼻饲的患者疗效不满意。在现有的临床经验基础上,要弄清每个腧穴的解剖基础与吞咽反射,构音功能的关系。

3 针刺调理,重在活血通络

高老在临床治疗中特别强调“项针治疗”的针刺方法,依据针灸治疗“近部取穴”的原则,选取项部腧穴,必须经过特殊的针刺方法才能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病理状态,使可逆性神经细胞复活,纠正和解除抑制性泛化,并使被抑制的神经细胞觉醒。因此多在选取风池,供血时,予以脉冲电流,采用疏波,电流量达到前后抖动,头部前后抖动幅度越大越好,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项部肌肉节律性跳动,可以推动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加快,改善脑血液循环,因此抖动的幅度决定治疗效果的好坏,同时由于静脉与动脉伴行,所以静脉回流也同时加速。脑血液循环所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元到达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发放冲动至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反应或反应加强。即恢复了大脑皮质对皮质脑干束的正常调节,或恢复了上下神经元的输出功能,或恢复了只经延髓完成的反射弧功能。针刺双侧风池、供血,可以改善双侧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针刺双侧翳明可以改善双侧颈内动脉和耳后动脉的血液循环,亦可改善头皮血液循环。高老认为,被破坏了的神经反射弧得到重新建立起来的过程,是病变神经组织功能逐步恢复过程,神经组织功能恢复与病变部位的脑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有关。实验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又证明了这一原理。

要想恢复延髓这个部位的功能,首先应改善这一部位的血液循环,恢复神经功能,在此基础上,再重新建立吞咽反射和构音功能。高老在解剖室同仁帮助下,解剖观察项颈部的各层次结构,血管与神经分布,吞咽时各部位的活动情况,观察患者在X线下钡剂吞咽功能实验研究后,高老提出了治本治标不同腧穴。治本腧穴为风池、供血、翳明。治标的腧穴为廉泉、外金津玉液、吞咽、发音穴。其中供血、发音、吞咽,为高老提出的新穴。前者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后者可以改善和恢复吞咽功能和发音的功能,临床观察大部分患者在治疗2周后,头发由白转黑,生长出新发,老花眼亦有明显好转。证实了该组腧穴有很好的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功效。通过对患者疗前疗后的对比研究,总有效率达96%。其机制研究证明,“项针疗法”可以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是脑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的基础。高老临床研究中发现原有穴位对真性延髓麻痹疗效不显著,又根据其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常引起肌张力低下、肌萎缩的特点,提出了治呛、提咽、治返流三个新穴,经临床研究证明治疗总有效率达96.66%。

“项针疗法”是高老提出的一种全新针灸疗法,它是以神经病理学和现代解剖学为基础,分为治本治标腧穴两个部分。这些穴位均在舌咽、迷走神经感觉纤维支配区内。针刺这些穴位,可以使血流加速,同时抖动形成牵拉作用可以松动或拉大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及侧孔,使脑水较多较快流入蛛网膜下腔。项针治疗时选择体位一般应根据患者病情而定,无肢体瘫痪者伏俯坐位或仰靠坐位交替。有肢体瘫痪者可选仰卧位,但需将颈部露出以便针刺。针刺方法,一般采用夹持进针法,然后捻转行针,得气后留30min。高老强调由于喉部组织疏松,针刺不可过深,以免引起局部血肿,针刺发音穴时刺在环甲肌处最好,刺入环甲韧带深部有一定风险。

对于廉泉、外金津玉液、吞咽、发音、治呛、治返流、舌中等新穴,行针得气后,即刻出针,针刺治呛、发音、吞咽穴时出现面红、咳嗽,应立即出针,如能咯出黏痰,效果更好。在施电项针治疗时,神经型不稳定者,体弱者易晕针,因此一般电流由小到大,以患者耐受为度,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等不宜用电项针治疗。真性延髓麻痹一般只发生于单侧,治疗时只针患侧穴。取风池、供血穴时,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防止误伤延髓及椎动脉。

4 验案举例

4.1 病例1 李某某,男,59岁。2009年10月2日初诊。6个月前开始言语不利,舌肌颤动,渐渐声音嘶哑,吞咽时有呛咳,在当地诊断不明,来哈经多家省级医院均诊为“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延髓麻痹”。但无治疗方法,请中医诊治经2个多月的针灸,中药治疗,病情仍未取得好转,后经病友介绍来我处诊治。查体:双侧鼻唇沟浅,示齿,张口差,舌只能在牙齿内,伸不出,舌肌束颤、萎缩,流涎,发音嘶哑,言语不清,吞咽时有呛咳,咽反射弱,咀嚼无力,食物返流。诊断: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延髓麻痹。处方:风池,翳明,供血,治呛,吞咽,发音,廉泉,治返流,外金津玉液,地仓,颊车,下关。操作:风池,翳明,供血,地仓,下关均留针30min,其间捻针3次,每次1~2min。吞咽,发音,廉泉,治呛,治返流,外金津玉液捻针1min后出针,使舌根部有胀、麻、热感,每日1~2次。经1周治疗后,流涎较以前减少,言语清楚,舌可以伸出口唇,吞咽时不再有呛咳,2个月后恢复如常,随访1年未复发。

4.2 病例2 刘某某,女,54岁。2009年2月18日入院。1个月前开始嗜睡,渐渐声音嘶哑,饮水进食呛咳,伸舌不全,流涎,左侧眼裂小,张口不全,右侧肢体轻度无力。经CT诊断:脑干腔隙性梗死。查体:左侧眼裂小,瞳孔小,眼球略陷,左侧鼻唇沟略浅,张口无力,伸舌不能,软腭抬举双侧均差,咽反射弱,口腔内有少许残留食物。右上肢轻瘫试验阳性,霍夫曼征阳性,梅尔反射弱,右下肢轻瘫试验阳性,膝腱反射活跃,巴宾斯基反射阳性。诊断:腔隙性脑梗死(延髓为主),真性延髓麻痹。处方:供血、翳明、风池、吞咽、治呛、廉泉、外金津玉液、舌中;双侧头针运动区下1/3;右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后溪、阳陵泉、悬钟、侠溪、太冲。经3次治疗,患者饮水进食明显好转,流涎减轻。6次治疗后,吞咽困难消失,候纳征减轻,嗜睡也明显减轻,右上下肢轻瘫阳性。治疗1个月后患者仍有轻微候纳证,余症均消失。

猜你喜欢
廉泉延髓风池
探议廉泉穴※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贪泉与廉泉的启示
延髓梗死远期不良预后的影像学分析
延髓不同区域梗死的预后分析
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针刺治疗单纯鼾症1例*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针刺廉泉穴、旁廉泉治疗中度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