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62例临床观察

2012-01-24 13:58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腰骶部行经巴达

王 然

(辽宁省阜蒙县妇幼保健院,辽宁 阜新 123100)

痛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痛、坠胀,伴腰酸、恶心、呕吐、头痛、胃脘痛,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我科门诊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应用蒙医传统疗法共收治原发性痛经62例,疗效显著。

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中,15~19岁的32例,20~26岁的20例;27~35岁的10例;病程最长12年,病程最短的3个月。

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至晕厥,呈周期性发作。好发于青年未婚女子。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

3 治疗方法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以“祛巴达干、赫依、理气活血、通经止痛”为原则。药物用吉祥安坤丸、升阳十一味丸、豆蔻十味散,用四味苏木汤煎后送服。在内服药物同时配合热敷外治。

4 疗效评定

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未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好转。

5 治疗结果

痊愈43例,占总数的69.16%;好转15例,占总数的24.19%;未愈 4 例,占总数的 6.51%;总有效率为 93.35%。疗程为1~3个疗程。

6 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女,22岁,学生。2011年7月来我科门诊就诊。自诉行经前2天开始下腹坠痛,腰骶部酸痛3年,平素月经规律。经期5~7天,经量少,色黑暗,有血块。行经第2天疼痛最甚,热敷后略有缓解,脉沉细、舌质淡、苔白腻,舌尖有瘀点。蒙医诊断:原发性痛经。行经前1周开始,早饭后口服升阳十一味丸,午服吉祥安坤丸、晚饭后口服豆蔻十味散,用四味苏木汤煎后送服。治疗7天后患者月经来潮,下腹坠痛、腰骶部酸痛明显缓解。继续治疗10天后停服。如此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患者行经时下腹坠痛及腰骶部酸痛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7 讨论

蒙医学认为痛经是由于长期的饮食起居不慎,经期受寒、情志不畅而引起的三根、七素功能失调,巴达干、黄水凝于胞宫,下清赫依功能失调,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好发于青年妇女。治疗以“祛巴达干、赫依,理气活血、通经止痛”为原则。蒙药吉祥安坤丸由益母草、诃子、红花、小白蒿等药组成,有调理赫依血相搏,理气活血之功效。升阳十一味丸由石榴、白豆蔻、黄精、冬葵果等药组成,有祛巴达干温经散寒、调肾阳之功能。豆蔻十味散由白豆蔻、干姜、荜茇、硇砂等药组成,有祛巴达干、赫依、通经止痛、行气之功效。苏木四味汤由苏木、山奈、血竭、硇砂等4味药组成,有清血、通经、止痛之功效。内服药物同时佐以热敷,临床观察应用蒙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1]乐杰.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国家中医药管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2

[3]蒙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腰骶部行经巴达
老年女性腰骶部多发毛母质瘤及文献回顾1例
易水学派张元素“行经”理论的起源、形成、发展与演变
两种穿刺方式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对比研究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三峡行
明天,天一亮
尘封千年的古城纳巴达
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