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政策机遇 加快产业发展

2012-01-24 18:31张宝文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
中国猪业 2012年10期
关键词:猪业养猪规模化

张宝文 (中国畜牧业协会 会长)

1 我国猪业发展现状

自古以来,就有 “猪粮安天下”一说,可见养猪事业的重要性。在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中,肉食结构一直占到65%以上,所以猪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体,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城乡市场的供应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养猪和猪肉消费量最多的国家。2011年全国生猪出栏量6.62亿头,2011年全国肉类产量超过7 000万吨,猪肉产量是5 030万吨,占到整个肉类产量的60%以上。随着规模化养殖速度的不断加快,规模化养殖所占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据统计,2010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育肥猪的猪场占总出栏量的40%,这个比例与国外养猪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国际经济的持续低迷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很大,2012年美国极端气候导致玉米减产,引发了国内玉米豆粕价格大幅上涨,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从2011年起,我国已经是玉米的净进口国,大豆进口量超过5 500万吨,而2012年美国玉米的价格涨了50%,大豆的价格涨了30%,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2 推动猪业发展的政策

针对我国养猪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出台了以下政策推动养猪业的发展。

一是从2007年以来,全国的生猪和猪肉价格出现了两次大幅度的波动,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为确保市场有效供给,及时研究保持养猪生产平稳发展和猪肉价格相对平稳的办法,出台了多项扶持养猪生产发展的政策。如取消了生猪养殖环节的所得税,有效地减轻了养猪生产者的税赋,从而调动了养殖者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

二是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针对生产条件的改善、粪污的无害化处理、防疫设施的健康完善等,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

三是为推动生猪的良种化,免费提供良种猪的精液,支持人工授精,进行品种改良,免费提供主要疫苗,对主要的疫病采取强制免疫。这些多予少取的扶持政策,调动了养猪生产者的积极性,为保证猪肉市场的供给和价格的相对平稳提供了先决条件。2012年5月发改委发布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在坚持现行扶持生猪生产发展各项政策的基础之上,通过猪粮比价实时发出预警信息,采取措施来缓解价格波动。

四是2012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征求意见稿,从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环评、环保配套设施等建设方面规定了畜禽养殖污染方面的防治措施。 《条列》首先明确了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畜禽养殖方面的组织领导,采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污染防治的设施建设,扶持畜禽养殖。其次对于搬迁的猪场要给予合理的补偿政策。第三是明确鼓励支持畜禽养殖场采取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养殖的废弃物实现畜禽粪便污水的就地利用和消纳。

3 养猪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2012年4月中旬以来,猪粮比价持续四个月处于6:1的警戒线以下,受大环境多方面的影响,当前生猪价格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很多散养户和小规模的养殖场相继退出,发展规模养殖的道路仍然很长,发展规模养殖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我国种猪良种的繁育体系不适应行业发展需求。近几年,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瘦肉型种猪,对发展我国瘦肉型猪产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的持续引进出现了引进—扩群—退化—再引进的现象,这种状态无法满足我国养殖业对良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

二是规模化养殖比例低,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面较小。这几年来我国生猪养殖的区域化、规模化程度有很大的提高。但集约化规模化的程度还比较低,尤其是优质商品猪的数量占总出栏量的比例仍然比较低。由于优质育肥猪规模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后,影响了我国生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疫病尤其是传染病对猪业生产威胁比较大,如猪的蓝耳病、伪狂犬病等。而且混合性的感染增加,导致母猪繁育率下降,出现较多的仔猪腹泻,母猪产仔量也呈下降趋势。

四是发展规模养殖的制约因素众多。有些地方猪场建设用地难以落实,有些地方养猪还需缴纳土地使用费,贷款养猪手续繁琐,限制条件多,不易操作。

五是养猪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由于饲料、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有些养殖户难以抵御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风险。如近几年玉米价格的飙升,北美地区发生干旱等极端天气,造成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大幅度的减产,引发我国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增加了养猪生产成本。

4 应对措施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引导之下,一大批企业通过资源的整合或者借助资本的力量,把猪场与企业链接在了一起,迅速扩大规模,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经验不断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适应市场的能力强,对整个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首先要充分利用国家对生猪养殖的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制约猪业发展的难题,加快实施建设现代化猪业的目标,实现猪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 发展建议

一是积极调整布局,加快发展优势产区。做好生猪优势产区的布局调整,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围绕生猪的良种繁育、小区建设、技术推广、疫病防治、屠宰加工等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服务体系、提高养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加大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必须走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根据我国的有关政策和农业结构的调整需求,适当调整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养殖小区的用地。同时把粪污处理设施纳入小区建设当中,采取国家扶持、地方配套、农户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三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种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四是搞好疫病净化,降低疫病风险。对影响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疫病进行定期监测,完善监控体系,采取有效方案,净化种猪场疫病,从源头上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五是建立生猪生产监测和市场预警机制。六是切实抓好产品加工,继续搞好流通市场。重点支持一批影响大、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提高我国猪业加工发展的水平,提高生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七是大力推进无公害养猪基地的建设和认证,有效控制有毒有害饲料以及生猪及其产品的药物残留。八是稳定基层队伍,提高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猪业养猪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大好河山猪业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业科学》版面费收取通知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 猪业科学》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