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县烟叶产业持续发展初探

2012-01-24 17:24龙宪军
作物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凤凰县烟农烤烟

龙宪军,肖 瑾

(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2湘西自治州烟草公司,湖南吉首416100)

1 凤凰县烟叶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凤凰县围绕“一年打基础、二年强攻坚、三年大发展”的烟叶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质量、提高烟农收入的“双提高”为目标,以抓示范片、抓大村、抓落实的“三抓”为突破口,以组建烟农合作社、强化烟农培训、加大烟农扶持为手段,把凤凰烟叶产业做大做强。2005年以来,通过优化种植布局,促进产业升级,生产规模趋于稳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烟叶质量明显提升。综观本县烟叶产业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优越的自然条件。凤凰县地处我国云贵高原东侧,位于云贵高原第二级阶梯向江南丘陵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位于湖南省西部边缘,西邻贵州省的松桃县和铜仁市,东与泸溪相连,北与花垣和吉首市接壤,东南与麻阳为邻。本地烟叶生长季节在2~8月份,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光照、积温、雨量、土壤等自然资源组合良好,具有发展优质烟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二是生产技术走向规范。经过多年摸索实践,全县烟农基本掌握了烟叶生产基本规律、大田移栽、田间管理、采烤、分级出售等各个环节技术要领,烟叶生产初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全县烟叶工厂化育苗、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三段式烘烤、剪叶炼苗等技术普及率基本达到100%。阿拉镇天星村作为全省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为全县烟叶生产起到了典型带动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全县烟叶科学种管水平的提高。

三是配套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烟草部门加大对烟水配套工程、烤房建设、烟区烟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烤烟生产基础配套设施,为烟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烟叶生产基础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以烟水配套为主要内容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有烟叶专用水窖(蓄水池)856处,能够满足1.3万公顷烟田灌溉用水。全县拥有烟叶密集式烤房120多座,引进建设热动力烤房11座,基本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全县建有2个标准化烟站。重点烟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部分村正在建设水泥路,交通条件的改善有效缓解了烟叶运输难问题。

四是保障机制逐步健全。烟叶产业是本县的两大重点产业之一,多数乡镇素有种植烟叶的习惯。一方面,县政府不但切实加强了对烟叶产业的组织和领导,实行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烤烟生产者、组织者、服务者发展烟叶生产的积极性,而且县财政每年还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烟农建烤房及燃料补贴。在政策机制上,县政府坚持对烟叶生产实行目标考核、烟税分成政策,每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大会,对烟叶生产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奖。另一方面烟草企业在生产服务上,配备有稳定的技术服务队伍和专门的物资供应体系,并且坚持让利于基层,对烟农实行化肥、农药、地膜、燃料补贴政策。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矛盾

近年来,凤凰县烟叶产业发展总体形势很好,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烟农种烟成本增涨较快,而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烟叶价格持续低迷,烟农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据调查,自2006年以来,全县烟叶平均每公顷收入仅41 835元,最好年景48 000元,最差年景19 500元,收入很不稳定。与此同时,烟叶生产所必需的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烟农收入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被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烟叶种植收益呈下降趋势。加之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政策,种粮收益提高,烟叶生产的比较效益明显降低。据调查,生产1 hm2烟叶,化肥、农药、地膜等物资投入6 750元;从烟叶育苗到出售各个环节共需投工600~675个,每个工按60元计算,劳动成本就高达40 500元;加上烤烟所需燃料费,种植烤烟全部投入在每公顷45 000元左右。而种植粮食和其它经济作物一般每公顷投入15 000元左右。所以烟农只能赚到自己的劳动工本费,不少烟农认为,烟叶收入如果达不到每公顷60 000元,种烟就不如种其它作物划算。

二是人员数量多,但整体素质过低。由于历史原因,从烟人员大部分只有初、高中文化,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很少;年龄结构严重失调,老龄化严重。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凤凰县烟叶产业的发展。

三是技术宣传形式缺乏。普遍通过发放宣传册、技术员田间指导、烟农参观学习、烟农协会交流经验等传统方式,宣讲烟叶技术知识,一般多为单方面传授,没有与烟农灵活互动,缺乏沟通,常不能满足烟农实际需要。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凤凰县烟叶生产的发展。

四是烟叶生产的技术支撑能力不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未真正普及,田间烟叶营养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病虫害综合防治网络覆盖面仍不完全,统防统治没有全面实现。

五是烤烟生产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由于烟农对合理密植的目的意义不清楚盲目追求单产,认为烟叶移栽密度稀,便于田间操作,烘烤后烟叶长宽大,产量高,收购时等级也高,价钱就好,导致上等烟比例下降,烟碱含量高,严重影响烟叶质量。

六是烟农和烟叶基层技术员科技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服务力量欠缺,烟叶生产技术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烟农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趋于老化。大部分烟农虽然每年都在当地参加烟叶生产技术培训,但由于自身文化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烟叶生产重要技术难以推广普及。再加上烟叶生产风险大、劳动时间长,年轻农民外出务工现象比较严重,种烟农民逐年减少,劳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烟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七是烟叶生产基础条件很薄弱,防灾减灾能力还不够强。本县烟叶种植大多分布在海拔900 m以上的高山、半高山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加之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兴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长期疏于管理,早已隐患重重,不堪重负。近年来,虽然烟水配套取得了较快进展,为缓解烟叶移栽期的春旱和成熟期的伏旱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起步较晚,实施范围也不大,绝大多数烟田仍然有旱不能抗。虽然在重点烟区添设了防雹高炮,冰雹灾害基本能够得到遏制,但由于烟叶自然灾害的多样性和频发性,面临旱、涝、雹、风多灾并发的不利天气,防灾手段仍然十分弱化,甚至感到束手无策。

3 凤凰县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烟叶产业是目前本县农业产业化中体系最完善、规模最稳定、综合效益发挥最好的优势产业。凤凰烟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要实现烟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即烟叶的产量、质量、结构等要素有可持续性,能够保持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就是保持烟叶生产的规模和效益的可持续性,烟叶生产要立足于持久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产业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保证烟农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烟税的持续增长。为尽快把凤凰县建设成全州有影响的优质烟叶重点县之一,努力实现在两年内,使凤凰县烟叶产量达到10~15万担以上,逐步接近或赶上龙山、永顺等烟叶生产县,重新打造全县烟叶产量22万担历史。笔者认为本县烟叶产业发展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科学规划。在烤烟种植之前,对农户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各村群众种烟积极性和态度,确定重点发展村和重点发展村民小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调查研究,确定合理的烟叶生产规模,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基本烟区规划。同时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和科学的阶段目标、烟农种植奖励政策和考核标准,提高烟农种烟和从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现代烟草农业,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烟叶生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烟叶生产,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烟叶生产,用培育新型烟农发展烟叶生产,着力提高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烟草行业因时而变,审时度势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标志着烟叶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烟农为主体,以烟农的互助和自愿发展为前提,以烟草企业为支撑的发展理念,符合产业规划的发展要求。应当把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引入烤烟生产中,积极发挥烟农协会作用,实现清沟排水、翻耕整地、盖膜待栽、移栽、烤制、收购一条龙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三是夯实基础。抢抓政策机遇,切实转变观念,加快烟叶生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变“小集蓄”为“大集蓄”,依托水源作好规划,因地制宜抓好烟水工程建设。突出密集型烤房建设,推动烤烟生产规范化种植。

四是技术支撑。科技兴烟,提高质量,提高单产,是烤烟增效的重要途径。应大力推广烤烟生产实用技术,从抓烟叶适用技术入户率、到位率和贡献率着手,确保实用技术推广使用到位。转变工作作风,强化烟农服务,应本着“领着烟农干、做给烟农看、帮助烟农算”的服务宗旨,做到烟技人员100%到户、技术要领100%到人、生产技术100%到地(株),形成广大烟农、烟草站技术人员和镇村干部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五是示范带动。可建立多个烤烟生产示范基地,制定烤烟生产长效机制,探索新的烤烟生产组织管理模式,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烤烟发展路子。通过专业化技术指导、专业化管理、专业化组织,降低种烟劳动强度,增加烟农收入。

六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保持烟叶可持续性,必须构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依靠科技人才,加强从烟人员及烟农技术培训是实现优质烤烟目标的关键环节。可通过对烟农进行“户籍化”管理,加强对烟农的培训和扶持,选派表现突出的农民去有关部门进行学习,组织烟农到老烟区参观交流,培养一支有种植热情、熟练掌握烤烟生产技术、对烟草忠诚度高的高素质、会经营的种烟队伍。同时,烟草部门要加大对烟叶技术人员的教育培养力度,全县每年至少组织两次以上烟叶技术骨干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懂管理的能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烟叶生产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积极推进烟叶生产技能创新,经常性开展烟叶育苗、整地、烘烤分级技能竞赛活动,努力提高烟叶技术人员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能力。高度重视高级技术人员和拔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落实优厚待遇,充分发挥人才的带动作用。

七是完善机制。实行烟农种烟最低收入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烤烟生产受灾补偿机制,采取政府、企业、烟农三方筹资的办法,建立烤烟风险基金,弥补烟农因雹灾、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种烟损失,降低烟农种烟风险,保证种烟收益相对稳定。

八是提高烟叶种植收益,保护烟农生产积极性。烟农作为烟叶生产的直接主体,承担着来自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烟叶形势一旦下滑,烟农生产积极性就会严重受挫。因此,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就要让烟农获得稳定而又略高于其它作物的种植收益,从而坚定烟农发展生产的信心。争取合理调整烟叶价格,目前,我国烟叶价格主要依据分产区抽样调查,作为年产量10万担以上的种烟大县,要积极争取全国烟叶价格调查在我县设立样本点,积极呼吁各级烟草行业管理部门综合考虑烟叶供求关系、生产成本、比较效益以及烟农的经济、社会状况,科学制定烟叶收购价格,通过烟叶价格的调整,保证烟农收益达到每公顷22 500元以上。建立烟叶保障基金,在完善烟叶风险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参照正常年景粮食收益,确定烟农保底收入,对烟农因灾和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确保烟农有稳定收入。

[1]龙宪军.加快凤凰现代烟草农业标准化建设初步探讨[J].作物研究,2009,23(S1):212 -213.

[2]黄忠向.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09,(2):139 -140.

[3]田茂成.湘西山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实践——国家局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试点单元(凤凰)探索[J].作物研究,2009,23(S1):214 -216.

[4]张黎明,周米良,向德明.湘西山区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J].作物研究,2012,24(1):76 -79.

[5]张黎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湘西烟叶生产改变烟叶服务模式的探索[J].作物研究,2009,23(S1):223 -225.

[6]孙文波.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作物研究,2009,23(S1):153 -155.

猜你喜欢
凤凰县烟农烤烟
数字化转型中烟农社区平台的建设
——以韶关市为例
凤凰:阅读,从筑梦开始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松桂镇烟农结构变化与对策分析
烤烟上炕机械研制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遗失声明
2019年全国烟农增收现场会聚焦“自主品牌、共建渠道和产业融合”
凤凰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凤凰县暴雨气候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