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腹满证治规律探讨

2012-01-25 04:03臧海洋周则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证治承气汤伤寒论

臧海洋,周则旺

(新沂市中医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

《伤寒论》腹满证治规律探讨

臧海洋,周则旺

(新沂市中医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

腹满一症在临床辨证中具有重要意义,《伤寒论》中提及腹满症的条文有30处之多。本文结合《伤寒论》原文,探讨张仲景对腹满的辨证论治规律。

伤寒论;腹满;证治;规律

腹满指腹部胀满不适,甚则疼痛的一种临床症状,在消化系疾病中较为常见。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中论及腹满症的条文达30处之多,对其描述有腹满、腹微满、腹胀满、腹硬满、腹都满等各异,并采取了不同的治法。笔者总结张仲景对腹满证治的规律,验之于临床体会颇深,现探讨如下,以飨读者。

1 水饮内停之腹满证治

1.1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治以辛温解表、化饮除满法。《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太阳伤寒,外有表寒,里有水饮,饮停于下无出路聚于内出现少腹满,可表现为肠鸣辘辘,故用辛温解表、化饮除满法。方宜小青龙汤,方中麻、桂辛温解表,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等温中化饮除满,诸药合用表解饮化,则腹满自除。

1.2 肝木侮金,水道失宣

治以泻肝平肺、通调水道法。《伤寒论》第109条:“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刺期门。”因肝木太旺,或肺金不足,肝木侮金,曰“横”,使肺失其通调水道之功,水液内停,郁阻中焦见腹满,故用泻肝平肺、通调水道法。期门为肝的募穴,刺期门泻肝平肺,使水津得布,腹满等症自失。临床上还可选用化肝煎加减。

2 脾气失运之腹满证治

2.1 脾虚失运,气机壅滞

治以益脾温运、消滞和中法。《伤寒论》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因汗不得法,脾气受损,气滞则腹满,故用健脾温运、消滞除满法。方宜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中厚朴苦温、宽中消满,生姜辛温走而不守,半夏降逆开结,人参、甘草补益脾气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消胀除满之功。再如《伤寒论》第279条:“……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太阳病误下脾气骤伤,邪入太阴经脉,气机壅滞见腹满时痛,故用通阳益脾、和中缓急法。方宜桂枝加芍药汤,方中桂枝、甘草相配,温通阳气;姜、枣、草倍芍药以益脾和中除满止痛。

2.2 肝木乘脾,气机失展

治以泻肝和脾、通络除满法。《伤寒论》第108条:“伤寒,腹满谵语……刺期门。”因肝气旺或脾气虚,肝气放纵以乘伐脾土,曰“纵”,气机壅滞失展出现腹满,故用泻肝和脾、通络除满法。期门为肝之募穴,针刺期门以泄肝邪使肝不乘脾,脾胃自安。临床上还可选用四逆散加减。

3 邪热内蕴之腹满证治

邪热蕴滞、腹气不通,治以清泄邪热除满法。《伤寒论》第79条:“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伤寒误下邪热留扰胸膈,气机壅滞于腹出现腹满,按之柔软,不痛,故用清泄邪热、理气除满法,方宜栀子厚朴汤。方中栀子导火热下行、清心除烦,厚朴苦温下气消满,枳实善破泄胃肠结气,诸药合用热除满消。《伤寒论》第111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腹满。”第 189条:“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第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等,皆为邪热内蕴、气机失展出现腹满,临床上可采用栀子厚朴汤、白虎汤加减治疗。

4 瘀血内停之腹满证治

瘀血内阻、气机不畅,治以活血逐瘀,泻实除满法。《伤寒论》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少腹当硬满……抵当汤主之。”表邪不解,循经化热入里,与瘀血互结,上扰心神则其人发狂,中阻气机不畅则少腹硬满,故用活血逐瘀、泻实除满法。方宜抵当汤,方中水蛭、虻虫破血逐瘀,桃仁活血化瘀,大黄泻热导瘀,诸药合用瘀血得除,腹满自消。《伤寒论》第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宜抵当丸。”由于瘀血内阻、腹气不利出现腹满,采用抵当丸逐瘀除满。

5 水(湿)热互结之腹满证治

5.1 湿热中阻,气机蕴滞

治以清热退黄、化湿除满法。《伤寒论》第260条:“伤寒七八日……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阳明邪热与湿相合,湿热壅滞,肝胆疏泄失职致胆汁外溢发黄,腹气不利见腹满发黄者,故用清热退黄、化湿除满法。方宜茵陈蒿汤,方中茵陈清热除湿退黄,栀子能除烦热利湿,大黄通腹除瘀热,三药合用,热除湿利满消。

5.2 邪热内陷,饮热互结

治以泻热散结、逐饮除满法。《伤寒论》第137条:“太阳病……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太阳病误治,使邪热内陷,与水饮互结形成结胸,邪热与水搏结于胸胁,甚者波及到少腹出现少腹硬满,故用泻热散结、逐饮除满法。方宜大陷胸汤,方中甘遂泻水逐饮,大黄、芒硝泻热软坚破结,诸药合用,共奏泻热逐饮破结除满之功。

6 燥屎内结之腹满证治

燥屎内结,腹气不通,治以通腑润燥、泻热除满法。《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若腹大满而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第241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宜大承气汤。”第249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等。多因邪热直入阳明之腑,或在表之邪误下误汗等不得法,致泻热与燥屎内结腹气不通,出现腹满、腹满痛、腹胀满等不适,故用通腑润燥、泻热除满法。临床上根据腹满燥屎的程度,选用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治疗。

7 阳虚寒湿之腹满证治

7.1 寒湿中阻,腹气不运

治以温中祛湿、消滞除满法。《伤寒论》第195条:“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本证为阳明中寒之证,寒湿中阻,食物不得消化,郁阻中焦而导致的身目发黄,腹满不适,故用温中祛湿、消滞除满法。方可选用理中汤加味。

7.2 阳气亏虚,湿滞气阻

治以温阳散寒、化湿除满法。《伤寒论》第372条:“下利腹胀满……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少阴阳气亏虚合并太阳病,阳气亏虚,湿邪内阻见腹满。章虚谷曰:“脾脏虚寒,故下利,浊阴不化,故腹胀,所谓藏生满病也”,故用温阳散寒、化湿除满法。方宜四逆汤温阳除满,桂枝汤解表。《伤寒论》第364条:“下利清谷……胀满”;第340条:“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等皆因阳虚不足、湿阻气滞出现腹满,临床上可选用理中汤、四逆汤治疗。

8 脾胃衰败之腹满证治

脾胃衰败,浊邪内蕴,治以暖土化浊除满法。《伤寒论》第332条:“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因脾土衰败,三焦水逆不通出现腹满。本病多预后不佳,临床可选用吴茱萸汤或实脾饮加减。《内经》:“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盛衰关系着疾病痊愈与否。张仲景立本证实为警示后世辨证用药须顾护脾胃之气。

综上所述,张仲景所述腹满一证涉及到现代医学多种疾病,如肝炎、肝硬化之腹满、消化不良之腹满、慢性胃肠炎之腹满、腹部手术后之腹胀满、肾病综合征之腹满等等,可见其内容丰富,病机复杂,治法方药灵活多变。临床非为见满治满,滥用理气药,临证需根据病变证机施治,方可获效。

R222

A

1006-3250(2012)01-0012-01

臧海洋,男,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文献与临床研究。

2011-03-28

猜你喜欢
证治承气汤伤寒论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血液病从虚劳论治的证治规律研究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理虚元鉴》劳嗽证治刍议
《伤寒论》暑病证治规律研究
《温病条辨》大、小、调胃承气汤之研究
《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探析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
山楂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大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