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草产业发展

2012-01-25 16:11韩吉庆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10期
关键词:草业草场农牧民

韩吉庆

(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同德 813200)

草业是以草为基础,进行资源保护利用,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及其产品加工经营,获取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项基础性产业。全面落实社会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草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要求,把科学发展观与草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辨证认识和正确处理当前草产业发展面临的几个重要关系,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1 草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草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拥有各类草原近60亿亩,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占国土面积的41.7%左右;大约是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5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草产业逐步从草原畜牧业为主,发展成为涵盖草原生态保护。植被恢复,草地资源综合性管理利用。草原畜牧业,生态畜牧业,效益畜牧业,草地农业,城乡绿地建设,草业科技教育以及草产品加工、生产和经营等众多领域的新兴高效畜牧产业链的日趋形成。全国从事草产业及相关行业的从业人数约在7 000余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农牧民。草业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已发展到数万家。截至2010年底,我国草食家畜的牛羊肉产量达到1 200万t,羊毛45万t,牛奶2 765万 t,分别是1995年的20倍、3倍、30倍。而海南州草食家牛羊肉产量达至4.36万t,羊毛0.45万t,牛奶2万t。在本地草业是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又是快速畜牧业增效、农牧业增收的一条快捷渠道,草原畜牧业的产值占到其国民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超过7%,发展草业是促进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草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2 草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加快草业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草原是我国国土的主体和陆地的相互统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大自然的绿色生态屏障、保护和维护国家生态经济效益长足发展的安全防范和屏障所在,是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重要举措。因此;发展草业有利于增加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供给,有效培肥农田地力,扩大农牧民就业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海南州是以牧为主,草业是少数民族赖以长期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发展草业是促进草原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稳定的迫切需要,草业的发展,事关国家生态环境治理安全和绿色食品的需要,关系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推动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快草产业的发展。

3 草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草业是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多功能、多效益的重要产业。当前,社会对草业的主导、需求突出表现为生态需求。因此,决定了现阶段草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与落后的草产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加强草原生态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草原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的主体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对草业的首要需求,因此,草业发展必须服从的服务于生态建设的大局,始终坚持经济,生态效益并重,生态治理与保护优先的指导思想。

4 草业与农业、林业之间的关系

发展草业必须正确处理好与相关产业,尤其是农业,林业等产业的关系,牢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大资源,大生态的理念,将产业置于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筹发展。发展草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草业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实施“引田如草”措施,发展“退耕还林草或林草间作→经济作物→饲草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这样既可以增加牧草产量,促进畜牧业发展,又可以大幅度减少化肥施用对环境的污染,保持国家食物安全。草和林具有明显的生态互补作用,共同构成了我州生态比较脆弱易沙化沼泽地区的生态系统及主体生态屏障效应。

5 加强建设与强化管理的关系

目前,我国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要实现草业的发展,草原地区是我国生态最脆弱,最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南部草业发展应以生态建设为核心,加快恢复草原植被,促进草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下决心和加大投资力度,走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之路,强化管理是加强草原资源与生态保护,巩固建设成果,促进草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发展草业既需要重视建设,更要重视管理,坚决杜绝重建设,轻管理的不良现象,建立长效机制,建管结合的原则促进发展草业生产。

6 国家与农牧民群众的关系

为加快草业发展,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建设责任。目前,海南州广大草农牧地区经济发展普遍较为落后,农牧民相对贫困,部分农牧民群众目前还未摆脱贫困的状态,安全依靠自身财力无能为力的实现情况下,国家实施倾斜政策,项目扶持带动,采取综合的措施加大对草业投入力度,十分必要而且显得紧迫。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场家庭承包经营制,赋予广大农牧民长期稳定的草场使用权,经营权和自由权,允许草场承包、转租,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其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趋动性。在有效时间内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使草场得到休牧,达到改善生态的目的。

7 地区间草业发展的关系

草原是草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州拥有各类天然草场5 256.78万亩,滩地及环湖地区草场主要以集中连片的天然草原为主;附有人工种草。和部分农作物的桔杆对草食畜的主要饲草,而南部地区草场主要是草山、草坡以及部分人工草地。在滩地及环湖地区,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农牧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加强草原保护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半农半牧区草产业的发展。发展半农半牧区草业,要遵循保护优先,开发利用有序的原则,根据草地资源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大小,积极稳妥地推进草产业的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草业草场农牧民
祁连草场
青海草业
致力草学,推进草业,共创辉煌
——庆祝湖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建系20 周年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天然草场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究
新草场有多远
草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