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常见病防治

2012-01-25 16:11白雪岩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10期
关键词:患牛胎衣高锰酸钾

白雪岩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呼伦贝尔 162750)

1 乳房炎

1.1 病因

主要是细菌感染引起的。

1.2 症状

乳区红、肿、热、痛,泌乳量减少或停止,乳汁变性,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甚至反刍停止。

1.3 防治

1.3.1 接种疫苗 乳房炎疫苗是一种专门预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能有效地预防乳房炎,尤其能够预防隐形乳房炎的发生。接种方法:肩部皮下注射3次,5ml/次。第1次在牛干奶时注射,30 d后进行第2次注射强化免疫,产后72 h内进行第3次接种。

1.3.2 温敷药治 从奶牛停产或临产前10 d开始,药浴乳头1~2次/d,泌乳牛则在每次挤乳后进行乳头药浴。药浴夜可选用4%次氯酸钠、0.5%~1%洗必泰、0.3%新洁尔灭、0.2%过氧乙酸和0.5%~1%碘伏等。用法:用毛巾纱布浸入38℃~42℃药液中,稍攥干些,敷于患病乳房上,30~60min/次,2~3次/d。

1.3.3 抗生素疗法 用五五八30 ml、庆大霉素40 ml、安乃近60 ml,直接注入有炎症的乳房内,然后要按摩5~10 min。同时,结合中药治疗,效果明显。配合治疗的中药:内服云苔子,按牛体重给予250~300 g的剂量内服,1剂/d,3剂为1疗程。也可内服几丁聚糖,喂15 g/d,分2次拌入精料中饲喂,待吃完后再加粗饲料,饲喂6~8 d。另外,辅以挤乳及按摩疗法和冷敷、热敷及涂搽刺激疗法,也有助于促进吸收,消解散瘀。

2 子宫内膜炎

2.1 病因

产后胎衣不下,配种器具消毒不严,助产、手术剥离胎衣不注意卫生和消毒等,该病是导致牛久配不孕的重要原因。

2.2 症状

患病程度不同,表现也不一样。临床多为发情正常,但屡配不孕,卧下或发情时,从阴门流出混浊带灰色或白色的分泌物。阴道内有炎性分泌物积于其中,直肠检查子宫壁增厚。

2.3 防治

2.3.1 预防 胎衣不下是牛产后乳房炎发病的主要原因。干奶期牛的饲养以喂精料3~4 kg、青贮料15 kg,自由采食青干草为宜,防止母牛过肥,产前2~5 d和产后立即注射20%葡萄糖酸钙和20%葡萄糖液500 ml,1次/d,连注2~3 d,产后立即肌注催产素100 IU,以加快胎衣脱落,预防子宫内膜炎。

2.3.2 治疗 该病在发情期治疗效果最佳。待患牛发情时,先排出子宫内的炎性渗出物,用0.1%高锰酸钾液、0.02%呋喃西林液、0.02%新洁尔灭液、生理盐水等冲洗子宫2~3次,200~500 ml/次,并把冲洗液充分导出。然后把宫康宁剪掉封口,用输精器具直接于宫体内给药,或直接子宫内投入土霉素3 g。治疗急性子宫内膜炎和产道感染时,2 d注射1次宫康宁,20 ml/次。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所致不孕症时,每5~7 d注射1次宫康宁,20 ml/次。同时,辅以中药治疗,效果更佳。方法:桃红四物汤加味,即:桃仁、红花各30 g,生地、赤芍、当归各50 g,川穹35 g,益母草15 g,甘草20 g,水煎候温,加白酒300 ml,2次/d,1剂/d,灌服,连服3剂。

3 胎衣不下

3.1 病因

分娩后胎衣在一定时间内排出体外,牛的正常胎衣排出时间为4~6 h(最长12 h)。凡在上述时间内未被排出者均属胎衣不下。

3.2 症状

多数是由于患牛阴门外垂吊部分胎衣,个别留于子宫或阴道内,患牛食欲减退,体温呼吸等异常。

3.3 防治

子宫内投入土霉素3 g或者往子宫内注入0.3%的雷佛奴尔500 ml,冲洗时,用2根子宫导管,深入子宫内,一头胶管插入漏头倒入冲洗液,另一胶管回流排出冲洗液,不得存留,让胎衣自然排出,尽量不采取手术剥离。胎衣排出后,用凉开水加2%的碳酸氢钠5 kg冲洗子宫,冲洗完,在子宫内注入0.3%的雷佛奴尔500 ml。

4 卵巢囊肿

4.1 病因

由于饲料过剩或卵巢炎继发而引起。

4.2 症状

有慕雄狂,表现不安,吼叫、爬跨、尿频、拒食、产奶量下降,直肠检查时卵巢有乒乓球大或鸡蛋大的硬块。

4.3 防治

消除病因,改善饲养管理,增加运动。肌肉注射黄体酮50 mg,每隔1 d用1次,连用5~7次。或用促黄体酮素100~200 U,一般用药1周后,症状可逐渐消失,20 d后发情周期可恢复正常。如果无效可再次给药,但要加大量至150~300 U。

5 蹄叶炎

5.1 病因

饲养失宜。长期饲喂过多精料或饲料骤变而缺乏运动,引起消化障碍,血液循环紊乱,蹄真皮淤血发炎,再有使役不当,蹄形不正,继发于胃肠炎、中毒、难产等病。

5.2 症状

站立异常,呈蹲坐式,过久常想卧地。强迫动动时,呈急速短促的紧张步样,局部可见蹄指(趾)动脉亢劲,蹄温增高,指压有痛感。肌肉颤抖,出汗,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增加,食欲减退,反刍停止。

5.3 防治

5.3.1 定期修剪和清洗牛蹄 用10%硫酸铜溶液倒入带喷嘴的喷雾器内,直接喷入蹄叉内,1次/d。

5.3.2 治疗时采用“一洗、二削、三挖、四敷、五包扎”的方法 即将患牛固定于六柱栏内,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患蹄清洗干净,整修削平蹄底,将腐烂的腔洞扩创成反漏斗形,让其流出鲜血,以高锰酸钾填塞创口止血。随后用3%~5%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擦干,将血竭研末倒入清创后的创腔内,再用烧红的斧形烙铁烙之,使血竭溶化与角质结合,若创腔较深,最好分层烙熔。以绷带包扎固定,隔5~7 d检查1次。若绷带未脱落无需处理,否则,再补1次,一般1~3次治愈。如病变处脓血分泌物较多,则常规处理后,待病灶处于脱水再生阶段,再用血竭封闭。

6 胃肠炎

6.1 病因

某些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导致胃肠粘膜及其下层组织发生炎症。

6.2 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有时费绝、反刍停止、磨牙、呻吟、渴感增加,肠音亢进,粪稀如水,里急后重或排出量少而恶臭的粪便,有多量粘液附于表面或混于其中,个别粪便带血或腥臭。

6.3 防治

6.3.1 用五五八30 ml加痢菌净30 ml,肌注。

6.3.2 氯霉素0.5~3 g加入葡萄糖盐水静脉注射,2~3次/d。

6.3.3 每日投放磺胺脒、小苏打各35~40片,3次/d,首次倍量。

6.3.4 0.1%高锰酸钾200 ml(犊牛)~300 ml(成牛)让其自饮或灌服,1次/d,连用2~3d。

6.3.5 犊牛可用土霉素2.5~3.5 g加入500 ml氢氧化铝胶混匀后1次灌服,2次/d,连续2~3次。

7 持久性黄体

7.1 病因

在分娩或发情后黄体长久存在。

7.2 症状

患牛一切正常,只是发情期不发情,直肠检查,一侧或双侧卵巢增大,黄体呈大小不等突出于卵巢表面,稍大的较长时间不变。

7.3 防治

用前列腺素4 ml注入子宫内。

总之,奶牛常见病要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体内外驱虫。多喂青贮、微贮饲料和青干草。注意多喂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青绿饲料,以保证牛体健康,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做好环境卫生控制,健全防暑御寒措施等,定期用1%~2%碱水消毒牛舍和牛体,每天刷拭牛体,挤奶按操作规程进行。

猜你喜欢
患牛胎衣高锰酸钾
牛瘤胃积食诊断及综合防治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牛昏睡嗜血杆菌病与疥螨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牦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
临床中高锰酸钾坐浴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牛瓣胃阻塞的中兽医疗法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碘化亚铁溶液的实验分析
牛前胃弛缓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