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畜禽改良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012-01-25 18:10袁海洲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4期
关键词:细管冻精肉牛

袁海洲

(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西宁 810016)

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出路在于科技,关键在于改良品种。种畜禽质量是畜禽良种化工程的核心,是影响青海省畜牧业的首要因素。省家畜改良中心做为青海良种畜禽研发推广中心,做为发展有机散养和集约化设施生态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的核心,一直致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推广工作。

2010年以来,随着青海省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生态畜牧业的蓬勃发展,中心的技术支撑服务力度的不断加大,产生的畜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日益显现,中心推动的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青海畜牧业“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稳定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发展概况

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始建于1972年,对全省优良奶牛、肉牛、家禽和种猪的引进、选育和推广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粗略估计,上世纪70~90年代中期,单位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牛冻精(颗粒冻精)10万剂以上,种公猪500头以上,各类家禽20万羽以上,对全省畜牧业发展,丰富市场副食供给,防止省外动物疫病侵袭等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目前,内设综合行政办公室,信息科,生物改良科,良种繁育推广科,兽医质检科和保卫科等6个科室,现有在岗职工50名,专业技术人员34名,占职工总数的68%,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7名,中级职称的14名。中心位于西宁市北郊,现存栏各类良种牛365头,其中:荷斯坦等种公牛37头,各类良种母牛327头,台牛1头。“十一五”期间,中心的良种奶牛和肉牛冻精制作和液氮供应工作全面恢复,技术研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得到了空前发展。向全省免费发放各类优质细管冻精97.98万剂,其中:荷斯坦38.17万剂(改良奶牛19.085万头),牦牛50万剂(改良牛26.745万头),其他,6.32万剂(改良牛3.16万头),液氮30万立升以上,细管冻精质量经农业部质检中心多年抽检或普检,合格率100%,名列全国前列。为全省各基层改良站(点)的正常运转起到了技术、物资的支撑作用,发挥了“枢纽”的功效。由中心辐射推动的畜禽改良工程建设为为青海畜牧业增效成效显著。

2 全省畜禽良种工程初见成效

2.1 依托国家奶(牦)肉牛良种补贴项目,科研、服务能力增强,效果斐然

通过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全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优质冻精及良种畜禽推广、系谱档案规范化管理、选种选配、冷配改良服务网络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奶(牦)肉牛改良体系。促进了项目单位奶(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奶(牦)牛良种补贴,有效规范了奶(牦)肉牛配种服务收费的分离,增加了养殖户的效益,真正实现了惠农的目的。增强了奶(牦)肉牛养殖户的良种意识,加快了牛改良步伐,提高全省了奶(牦)肉牛的品质和生产性能。

2.1.1 良种畜引育、冻精制作等项目工作取得新突破

良种畜引育:2003年以来,先后引进国内外良种公牛33头、良种母牛238头,同时开展了胚胎移植试验,面向全省适宜地区推广,牛群整体生长发育良好,谱系资料齐全,饲养防治科学高效,受胎率、产犊率、成活率逐年提高。种公牛结构更加优化,规模进一步扩大,供种能力显著提高;多品种良种牛扩繁基地的建立,使中心的良种良繁推广技术得到空前发展。中心成为面向全省提供优质杂种奶(肉)用公牛繁育推广基地。

冻精制作:大家畜冷冻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小家畜冻精开发研制全部完成技术指标,地方品种(藏獒)的保种冷冻技术初见成效。

2.1.2 省级科研攻关项目获得成功

安格斯肉牛引种繁育及杂交改良示范项目:2006年由省扶贫办下达,投资200万元的省扶贫资金项目《安格斯肉牛引种繁育及杂交改良示范项目》。该项目在互助、门源2县开展了杂交实验,进行杂交改良示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创了项目带动中心业务发展的工作局面。

无角陶赛特良种肉羊冻精制作项目技术研究:2007年,中心承担青海省省级科技攻关项目《无角陶赛特良种肉羊冻精制作技术》。根据项目要求,实现了冷冻鲜精的技术控制,填补了肉羊冷冻精液冻后活力低的空白,在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省级科研攻关项目研制获得成功,标志着中心在小家畜的鲜精采集和冻精生产制作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藏獒基因保种项目:这是一个立足青海特有的品种——藏獒设计实施的保种项目。通过与玉树农牧科技局、甘肃农业大学等单位的合作,完成了藏獒引进、饲养管理、鲜精采集、冻精制作等工作。该项目使中心成为国内第一家藏獒细管冻精冷冻成功的研发单位,藏獒精液冷冻技术的成功掌握实现了稀有品种的保种基因库建立的可能性。

牦牛细管冻精制作项目技术研究:2007~2008年完成了牦牛细管冻精制作和人工授精项目技术研究,制定并获得《牦牛细管冻精技术操作规程》一个地方标准,填补了青海省自主制作牦牛细管冻精品种的一项空白,拥有自有制作牦牛细管冻精制作和冷配技术。

2.1.3 地方标准制定达到省级水平

结合项目实施,中心完成了《牦牛细管冻精技术操作规程》、《陶赛特肉羊细管冷冻精液制作技术规程》和《陶赛特肉羊细管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规程》等三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海省地方标准的制定,技术水平达到省内先进,其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获得2009年度地方成果奖。这一突破对我中心高端技术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改变中心主导业务创新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2.2 推进科技下乡,做好技术指导、培训及跟踪服务

中心坚持下基层改良点蹲点开展宣传及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工作实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强化科技培训,有力的推动了全省畜禽良种化工程建设。

2.2.1 制定计划,深入调研 (1)制定全省奶牛、肉牛遗传改良计划:根据农牧厅畜牧业处的工作安排,中心领导带领业务骨干,在全省范围内,深入调研,相继制定了对今后的奶(肉)年改良工作做了周密部署;(2)完成全省奶(肉)牛现状调研工作,向省农牧厅提交了质量较高的全省奶(肉)牛发展调研报告,并根据全省肉牛改良现状编写青海省肉牛改良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实施方案。

2.2.2 重视技术人才培养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增强全省畜牧技术人才力量贮备,强化畜牧技术人员师资库建设。

加快全省畜牧改良技术人员师资库建设。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开展全省在岗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人工授精技术的理论和实操和畜牧业新技术培训,极大的提高了全省畜牧工作科技水平。为全省畜牧业良种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发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提供人才保障,高素质的人才贮备,使我们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保证了先进性和实用性,以实用科技推动农牧民尽快致富。

2.2.3 抓重点辐射带动 (1)在全省确定15个重点良种畜禽改良(站)点,派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包点进行系统的奶(肉)牦牛及肉羊冷配及畜牧业新技术培训服务与现场指导,同时坚持开展跟踪服务工作,发挥中心的基层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2)开展标准化牛改点建设工作,促进牛改体系建设。

2.2.4 保证整体发展 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省25个县、300多个良种畜禽改良(站)点、养殖大户(场)进行了冷配业务指导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以及畜牧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中心推动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有力的促进了我省母畜授配率、产犊(羔)率、成活率、良种化的明显提高和畜牧业经济明显增效。

3 存在问题

重防疫,轻畜牧,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发展缓慢,科技支撑力度小。

3.1 专业技术人员力量薄弱

县(市)、乡镇2级基层畜牧兽医站专业人员配备上还是以兽医防疫人员为主,畜牧专业人员的任务职责和配备不明确。纯畜牧专业人才少,非专业人员多,被其他部门借调的人员多,畜牧专业人员知识更新慢,素质偏低。

3.2 改良站(点)建设缓慢

(1)工作经费严重短缺。由于大部分县(市)财政难以自给,导致畜牧改良专项经费严重不足,供给时断时续、极不稳定,不是无房屋、设备就是房屋、设备老化简陋,很多改良点都是畜牧兽医站提供液氮、冻精和配种补贴,其他全部靠民间兽医(又是配种员)自身支持,由于条件差,技术力量参差不齐,致使人工授精的推广缓慢,严重制约了我省畜禽良种化工程建设。(2)配种员工资待遇低;(3)县以下畜种改良站(点)交通工具严重缺乏。

4 对策建议

国外畜牧业发展经验表明,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必需考虑以下几方面。基础——饲草料种植业解决畜禽饲料问题;保障——兽医防疫解决公共卫生人畜健康问题;关键——畜禽良种化实现畜牧业经济增效。只有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青海省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农牧区现代化建设,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畜牧业之路。

4.1 加大政策向基层倾斜力度

4.1.1 改良站(点)建设

加快特别是乡镇、村级基层改良站(点)体系建设,加大畜禽改良经费投入。修建房屋设施,配备畜禽改良所需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不断完善基层改良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充实人员配备,提高人员待遇,强化各基层站(点)的畜牧业科技支撑公益性服务职能,组建完善省、州(地市)、县、乡镇、村五级联动的畜禽改良的公益性服务推广体系。

4.1.2 理顺管理体制

州(地市)、县(市)实现畜牧业技术推广站分设,实现由省到村的垂直管理体制,使人员管理即有利于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又有利于按照各地的发展情况对人员进行调配,形成一支比较稳定的畜牧业技术推广骨干队伍,充分利用阳光工程等新型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建立畜牧技术培训长效机制,不断充实提升畜牧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4.2 机制创新

要适应青海畜牧业发展转型的新形势,应继续发挥好“12316”农牧业技术信息专家服务热线作用,结合全省实施的“2135”工程,鼓励畜牧兽医大学生村官带头领办、合办、参与全省生态畜牧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社建设。注重发挥科技在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方面的主导作用。

(1)通过大学生领办,以专业带动行业发展,通过创办农副产品小型加工企业、发展高效集约化设施畜牧业等,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增大示范效应,提高当地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

(2)总结经验,着力构建全省畜牧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模式。近几年,青海省开展的畜牧科技特派员基层服务模式是在现有体制机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服务我省现代畜牧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要坚决按照“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畜、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按照“用好现有畜牧人才,培养高素质畜牧人才,引进未来高科技人才”人才建设目标,积极鼓励畜牧科技特派员通过项目支撑、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技术承包、有尝服务等形式,组建“公司+基地+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等一批创业合作模式,通过重点引进一批优质、高效、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良品种,示范推广一批节能增效配套技术及高效养殖模式,同时,加大对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力度,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走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通过加强与大学生村官、志愿者和“三支一扶”人员的联系沟通,为他们服务“三农”提供平台,调动他们参与科技服务的积极性。使科技进步成为推动农牧区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使科技特派员基层服务模式不断完善,达到科技促进“三农”的根本目的。逐步建立、完善省、州、县、乡、村5级畜牧专业技术科技特派员基层服务体系。

下一步,中心将立足于重点推广高产奶牛胚胎移植、良种肉牛、肉羊养殖、优质生猪品种、伊势蛋鸡养殖等新技术,对农民进行畜禽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搞好培训服务;为农民提供畜禽良种,拓展“定单牧业”,搞好全程服务。为实现全省畜牧业经济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细管冻精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神奇的细管“抽水”实验
参考答案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黄牛冻精改良易地输精的技术应用
关于乌兰察布肉牛养殖的对策建议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提高肉牛冷配受胎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