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公害生态养猪

2012-01-25 18:10王彩霞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4期
关键词:养猪业养猪兽药

王彩霞

(天津市宝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宝坻 301800)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是21世纪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用现代生物科学的先进技术改造我国的养猪业,以提高养猪生产的效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养猪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类的危害,提供安全的绿色畜产品,促进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1 概念

“无公害生态养猪”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无污染的适宜猪繁殖生长的环境下,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把养猪业与农、林、鱼及其他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开发利用饲料资源的再循环,以降低生产成本,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实现养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是养猪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推广“猪-沼-植物”的生态养猪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无公害生态养猪模式,采用科学营养的配方,减少或限量使用抗生素,禁止使用激素,利用生态工程原理保持猪场环境协调,让猪只发挥最大的生产潜能,为人类创造最大价值,提供安全优质的猪肉。

无公害生态养猪的核心:(1)限制抗生素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禁止使用激素;(2)农牧结合,合理设计规划生态猪场建设;(3)重视环境保护,综合利用,防止环境污染;(4)净化病原体的养猪生产技术;(5)生态日粮的配制技术,提高日粮的消化利用率,减少氮磷和微量元素对环境带来的污染。

发展无公害生态养猪要做到3个结合:(1)养猪与环保相结合,发展养猪业不能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牧业小区建设与粪污处理建设同步进行,确保养猪业持续协调的发展;(2)养猪与种植业相结合,猪场排出的粪尿与污水可先在沼气池中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再引入果园,菜园和田地循环利用,即猪-沼-果园、菜园、田地模式,这是循环利用资源的一种好形式;(3)生态养猪牧业小区与规模饲养相结合,实行规模化、产业化、安全化生产经营,以屠宰加工企业为龙头,以生态养猪牧业小区为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养猪产业化集团生产,即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这样不仅能降低农民养猪的成本,有效的防控疫病的发生,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养猪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使农民走专业化生产发展之路。

2 意义

肉品的安全与卫生,不仅关系到畜牧业生产和畜牧业经济,还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发展环保型绿色生态养猪已成当务之急,它不仅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是大势所趋,意义重大。

养猪场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实施生态养猪模式,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猪粪经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以节约大量能源,沼液又可以用作有机肥用于种草、种果,节约化肥用量,保护土壤,促进果草生长。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养猪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效促进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养殖业污染带来的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真正实现农民增收、食品安全和生态保护的“三赢”。

3 技术特点

无公害生态养猪的技术路线:“病原体的净化系统→排污净化系统→绿色饲养→优美的生态猪场环境”。无公害生态养猪将从品种的优选劣汰,到仔猪的生长,商品猪的出栏,整个过程采用全封闭的跟踪过程,有效地杜绝外来病菌的侵入,配以各场隔离而净化病源等技术,从而控制少用或不用抗生素;绿色饲料的生产,有效地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降低粪便的排泄污染;而排泄净化系统,更是将有害的废弃物转化成农业产业的必需的有机化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促使粮食的生态环境更加合理卫生。

4 无公害生态养猪措施

4.1 配置环保型饲料,确保畜产品的安全

发展生态养猪一定要使用环保型饲料和绿色添加剂,如使用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中草药、酸制剂及大蒜素等。农业部已批准有益菌种12种可用于微生态调整剂和饲料添加剂,对动物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不产生耐药性,而且能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有效的降低氮和磷的排出量,减少氮气和硫化氢的产生。

4.2 严格遵守药物的休药期,防止畜产品中产生药物残留

由于缺少科学技术,盲目滥用兽药比较严重,不按规定的休药期停止用药,造成畜产品中药物残留,食用这些畜产品后,对人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危害公共卫生的安全。为防止兽药在动物体内的残留,确保动物性食品的卫生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乳”。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和《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从兽药的原料、生产、质量、检验、休药期、管理、包装、保管、使用及经销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当前仍有假兽药与劣质兽药、无批准文号与质量标准的兽药流入市场,严重干扰了兽药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了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对当前的兽药生产与市场经营要进一步进行整顿与规范,特别要注意在市场上流动的黄芪多糖(包括注射剂与粉剂)、头孢类、氟笨尼考、土霉素等兽药。猪场消毒时,要指导养猪户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强酸、强碱及醛类等消毒药,以避免造成污染生态环境,危害人与动物的安全。

4.3 转变观念,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地发展

要改变农村几千年来的传统养猪观念与方式,发展生态养猪,使我国的养猪生产真正走上又好又快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之路,首先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导农户转变旧观念,树立环保意识与食品安全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同时国家应出台一些有关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建一批牧业示范小区。为养猪户提供优良健康的种猪群,提供环保型饲料与各种市场供求信息,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与讲座,技术服务上门,按国家《动物防疫法》规定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保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帮助农村发展生态养猪,确保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持续地发展。

猜你喜欢
养猪业养猪兽药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2020年养猪业盘点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了猪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影响
2018: 全面决胜小康关键之年与养猪业健康发展
兽药GSP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