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免疫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2-01-25 18:10祁永峰董建红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4期
关键词:母源猪瘟仔猪

祁永峰 董建红 王 净

(1.河北省宣化县农牧局,宣化 075100;2.河北省赤诚县农牧局,赤诚 075500;3.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 075131)

猪瘟(CSF)又称猪霍乱(HC),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致死性疾病,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OIE制定的《陆生动物卫生法典》2009年版,CSF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世纪50年代中期,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简称“C”株)培育出来后广泛应用于亚洲、欧洲及拉美国家,一些国家利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消灭了猪瘟。目前,C株仍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好的猪瘟疫苗,在我国猪瘟防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猪瘟的免疫失败、猪瘟与其他疫病的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不断出现,使疫病的防控形式日趋严峻。

1 流行病学

我国于1956年提出消灭猪瘟计划,但直到如今仍然不间断流行。涂长春等系统的总结了当前猪瘟流行病学及特点[1],主要是:(1)流行范围广,全国范围内均有CSF流行;(2)散发流行,发病无季节性;(3)发病年龄小,发病多见于3月龄以下的仔猪,特别是断奶前后及出生10日龄以内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4)病性复杂,非典型猪瘟是我国CSF的常见病型,发病率与死亡率低,病程明显延长,种猪持续性感染和初生仔猪的先天感染比较普遍;(5)免疫力低下,免疫猪群的免疫力普遍低下,免疫失败现象严重,说明我国当前CSF发生,特别是仔猪最易感染的直接原因是疫苗注射后的免疫保护水平不足以抵抗野毒感染;持续性感染和先天感染也能导致免疫失败。

2 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2.1 疫苗因素

2.1.1 疫苗贮藏和运输的温度

运输和保存疫苗时,猪场往往忽视疫苗低温保存。现在应用的猪瘟疫苗是活苗,运输保存时,不同温度,疫苗有效期差异很大。如,在-15℃时,保存有效期为1年,但在0℃~8℃时,有效期则不超过6个月;猪瘟疫苗的运输要求在8℃以下进行,如果疫苗在8℃~25℃环境下,则必须在10 d内用完。疫苗反复冰冻与融化对任何微生物都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尽量避免反复冻融,造成疫苗失效。

2.1.2 疫苗质量

疫苗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免疫的效果。目前,我国常用的猪瘟疫苗有猪瘟细胞活疫苗、猪瘟乳兔组织活疫苗和猪瘟脾淋活疫苗,每头份的细胞苗和组织苗含毒量不一样,细胞苗每头份不低于750 RID,组织苗不低于150 RID,如果购进的疫苗含毒量低,则影响免疫效果。选择国家批准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有批准文号的疫苗,注射前应检查疫苗有效期、密封情况及疫苗是否变质等问题。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生产中需要使用牛血清、牛睾丸等材料。这些材料中如带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则会造成猪瘟疫苗的污染,HCLV有效免疫原量减少,致使临床使用后发生猪瘟免疫失败[2]。

2.1.3 免疫程序

制订免疫计划时,缺乏科学依据,盲目制订或照搬其他厂家的免疫程序,免疫时间安排、免疫次数确定以及免疫方法、免疫剂量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2.1.4 免疫剂量

疫苗注射剂量不足时,疫苗攻毒后不能阻止强毒在体内的复制和带毒,易造成垂直传播或水平感染,使免疫失败。杜念兴认为,对猪瘟兔化苗的检验,台湾用的是国际标准。而大陆只用RID检测。根据台湾经验,二者为1∶4的关系,说明我们所用的剂量只有国际标准的1/4。因此,免疫剂量不足是造成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3]。

2.1.5 免疫方式

很多规模化养猪场,特别是中小规模场,免疫方法不正确,注射用的猪瘟疫苗有用做口服的现象。疫苗的稀释方法不正确,使用温水、自来水稀释疫苗,稀释后放置时间过长;免疫注射时操作不当,有的存在打飞针的现象;稀释倍数不正确;注射前不消毒,引起局部炎症;疫苗注入脂肪层影响吸收;注射针头过短过粗,注射的疫苗从针孔流出。

2.2 自身因素

2.2.1 猪瘟持续感染

母猪持续感染和仔猪胎盘感染是目前引起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胎盘感染后,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出现弱胎、死胎、甚至木乃伊胎,这种猪甚至可以终生带毒、排毒,为猪瘟病毒 的主要储存宿主。这些猪再与带毒公猪或健康公猪自然交配或人工受精使其怀孕产仔,由此头母猪产下的仔猪往往成为持续感染者,可长期带毒、排毒,其本身并不表现临床症状,除了对猪场造成恶性循环外,这种经胎盘感染的仔猪出生后吸吮初乳,数日内病毒血症可一过性降低,但病毒仍然存在于体内,因此,此种猪不能建立中和性抗体反应,形成免疫耐受,以至于对疫苗免疫后不能产生免疫应答[4]。

2.2.2 免疫抑制性疾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在猪群中的存在,会使猪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CSF的免疫保护力[5]。PRRS 所引起的最显著病理变化是严重损伤肺泡巨噬细胞,造成其大量破坏,并伴有循环淋巴细胞及黏膜纤毛清除系统的破坏,从而抑制免疫力,使猪对各种继发感染易感。PRRS感染产生的免疫抑制,也可以恶化慢性传染性疾病,并使猪对其他疾病如猪瘟等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6]。其他常见疾病如伪狂犬、圆环病毒病、支原体肺炎、乙脑、附红细胞体等在猪群存在,都能破坏猪的免疫系统,使猪的免疫力降低,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霉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中毒病和线虫、捻虫、锥虫、弓形虫等寄生虫病也可引起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7]。

2.2.3 母源抗体

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对新生动物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对疫苗的接种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在给仔猪使用高质量的疫苗时,能否起良好的免疫效果与母源抗体滴度有关。母源抗体滴度过高,会中和来自接种的疫苗病毒,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在实施免疫接种前要考虑母源抗体的滴度及整齐度,最好测定母源抗体滴度,调整整齐度,保证空怀母猪猪瘟的抗体水平不低于1:64,分娩母猪猪瘟的抗体水平不低于1:32。对反复接种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的母猪以及带毒母猪应彻底淘汰。

2.3 其他因素

2.3.1 猪瘟病毒变异

免疫失败现象频频发生及非典型猪瘟的出现,可能是出现HCLV不能完全保护的猪瘟病毒变异株。王琴等人所做的动物试验与核苷酸测序比较试验都说明了疫苗对目前流行的猪瘟野毒具有保护性,抗原决定簇没有发生变异[8],另一方面猪瘟野毒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异,猪瘟免疫失败很有可能是这种变异引起的。但目前得到的猪瘟基因差异结果能否真正反映出各毒株之间的差异,依据目前所得到的结果所绘制出来的系统进化树是否能准确反映毒株的分组情况,尚不能断言,况且试验中所用毒株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全面反映全国的流行毒株也很难说,要确定猪瘟免疫失败是否与猪瘟病毒的变异有关,还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的工作[9]。

2.3.2 使用药物

动物在疾病过程中,药物的使用直接影响了免疫效果,免疫应在停药期内进行。一般来说,使用疫苗免疫前后10 d内,不应使用抗菌药物。氯霉素、新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卡那霉素、糖皮质激素、痢特灵等药物对猪体内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机体抗体的产生,从而影响免疫应答。使用抗病毒药物会对疫苗造成直接破坏,因此,在免疫前后,不能使用抗病毒药物。有时饲料中的超标微量元素及化学制剂会导致猪的免疫功能大幅度降低,造成免疫失败。

2.3.3 饲养管理

养殖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通常密度较大,造成通风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使猪群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动物日粮中的某些营养物质,如矿物质、维生素等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并可减少应激造成的免疫反应下降。蛋白质缺乏造成的营养不良可导致组织屏障萎缩,黏液分泌减少,补体、转铁蛋白和干扰素产量降低,其后果是免疫抗体水平低下。维生素A对抗体合成、T细胞增殖及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必不可少,维生素C有抗应激和抗感染作用,增加剂量可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因此,合理的饲养密度,良好的通风以及饲喂高质量的饲料对提高免疫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应对措施

(1)严把引种关,防止购进带毒后备种猪,猪场在向外引进种猪时,首先应从非疫区引进有当地兽医部门日常免疫监测合格的健康猪只,详细了解种猪来源场的情况,尤其是疫病史的调查,引进后要隔离观察1~2星期,确保完全健康方可进入生产区合群。有条件的最好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坚持自繁自养,及时淘汰免疫缺陷或者亚临床感染猪。(2)加强免疫前的监测工作,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免疫计划,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并且做好免疫档案登记,为以后的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3)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4)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猪瘟病毒,确切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5)研制新型高效的疫苗代替传统疫苗。(6)注意对基层防疫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减少因使用疫苗和操作不当引起的免疫失败。(7)尽量避免多种疫苗混合使用,避免其产生互相的干扰作用,影响免疫效果。(8)适当提高免疫剂量有利于提高抗体水平,同时加大剂量亦可中和一定的母源抗体。(9)选择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尽量避免中间流通过程温度的变化对疫苗有效期的影响;免疫接种前对使用的疫苗逐瓶检查,发现药瓶破损、封口不严,无批号、无有效期,物理性状与说明不符,失真空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1]吕宗吉,涂长春,余兴龙等.我国猪瘟的流行病学现状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23(4):300-303

[2]姚华伟.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效检替代方法及疫苗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杜念兴.猪瘟免疫失败剖析[J].畜牧与兽医,2007,39(11):1-3

[4]王琴,宁宜宝.猪瘟免疫失败主要原因的解析[J].中国兽医杂志,2005,41(6):61-63

[5]王红宁,刘世贵,吴琦.规模化猪场猪瘟防制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兽医杂志,1999,25(12):20-21

[6]龚冬仙,周灯荣.规模猪场猪瘟免疫抗体的监测结果与启示浙江畜牧兽医,2002(3):27

[7]何志强,何雪红,王鑫等.影响猪瘟免疫效果的因素及防治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188-189

[8]王琴,李博,丘惠深等.四株猪瘟病毒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及抗原区域的差异比较[C].1999 年全国兽医微生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149-155

[9]王雷,卫广森,胡钧等.猪瘟免疫失败原因概述[J].中国兽药杂志,2001,35(6):48-51

猜你喜欢
母源猪瘟仔猪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sncRNAs调控植入前胚胎母源因子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鸡新城疫攻毒保护及不同母源抗体起点鸡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