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防制

2012-01-25 18:10严肃和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4期
关键词:耳病猪群断奶

严肃和

(甘肃省临潭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临潭 747500)

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俗称。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该病对我国养猪业发展形成障碍,猪场普遍感染,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在我国控制该病的方法主要靠预防接种。

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只感染猪。猪只不分品种、年龄及用途都可感染,特别是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为最主要的感染群。该病的爆发主要引起猪繁殖技能障碍(妊娠后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等)、仔猪断奶后肺炎、生长缓慢、生产技能下降和死亡率升高,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

1 传播途径及其危害

蓝耳病的传播途径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2种。蓝耳病直接传播途径主要为病猪的直接接触和通过交配进行,各种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血液、精液、唾液、粪便、乳汁、呼吸气体均存在病毒;间接途径为污染物传播,运输工具传播,昆虫传播等;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空气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公猪感染通常临床症状不明显,偶见精神沉郁、发热、食欲不振、精液减少和精子活力降低等症状。

母猪感染后表现为发热、昏睡、沉郁、突然厌食、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接着流产增加,最终造成母猪在妊娠中后期早产、流产、产弱仔或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母猪发病呈现良性反应,偶见少数病猪出现耳部发紫,甚至两耳干枯脱落,皮下蓝紫斑和神经麻痹等症状。

哺乳仔猪和保育猪感染死亡率高,哺乳仔猪感染通常是母猪感染后直接传播给仔猪所致,直接感染通常表现为大量的初生弱仔猪死胎。哺乳仔猪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消瘦 、皮肤发红等症状,死亡率提高。

断奶后的仔猪是猪场蓝耳病最易感的群体,蓝耳病的保育猪呼吸系统严重受损,体温升高至41℃左右,皮肤发白、食欲减少或废绝、腹泻,呼吸急促、肌肉震颤,眼睑浮肿、结膜发炎,两耳发蓝或发紫,且死亡率很高。

育肥猪感染表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出现食欲下降、发热、咳嗽等症状,与其他病原菌继发感染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如无继发感染很少死亡,10 d左右自愈,但自愈后生长缓慢或为僵猪。

2 预防接种

免疫预防是防控蓝耳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以选用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灭活疫苗或弱毒苗为宜。耳后部肌肉注射,3周龄及以上仔猪2 ml/头,根据当地免疫流行状况可在首次免疫后28日加强免疫1次。母猪配种前接种4 ml,种公猪每隔 6个月接种1次,每次4 ml。只接种健康猪,对妊娠母猪应慎用,避免引起机械性流产。接种后个别猪可能引起出现体温升高、减食等反应,一般在2日内自行恢复,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素,并采取辅助治疗措施。屠宰前21 d不得进行接种。

3 综合防控措施

3.1 加强生物安全

包括引种与隔离驯化,定期检测掌握蓝耳病在猪群中的感染状况,对引种的猪群保持高度的谨慎状态及良好的后备种群管理尤其重要。严格执行卫生消毒措施以降低猪群蓝耳病的感染率及其他病原菌的感染。

3.2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猪群的营养水平而提升猪群的健康状况,增强猪群的抗病力,搞好猪舍卫生,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和良好的通风状况,夏季注意降暑,冬季注意保温,加强对饲养人员的技能培训。

3.3 控制继发感染

定期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对猪群进行保健计划,以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可在仔猪断奶后或转群前后,及母猪产前产后等关键生产阶段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和其他中草药物等,以防止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

3.4 做好基础免疫

任何猪场做好常规免疫如猪瘟、口蹄疫、猪肺疫等的日常免疫工作,以提高抵抗力。

3.5 坚持自繁自养

胎盘传播是本病的主要途径,所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是极其重要的预防措施。

3.6 严格检疫制度

当确实需要从外地引种时,必须严格实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绝对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知道母猪怀疑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混养。

3.7 治疗措施

一旦猪发病,要对病猪和健康猪立即隔离饲养,料槽、水槽严格分开,猪只之间不能相互接触以防感染。病猪治疗:青霉素2万U/kg体重,灭瘟灵0.1/kg体重,3次/d,连用7 d为一疗程,以缓解症状和预防继发感染。怀孕母猪可以用中药清热解毒、保胎。选择当归30 g、熟地30 g、炒白芍20 g、炙艾叶15 g、枳壳15 g、益母草15 g、金银花15 g、厚朴20 g、炙甘草10 g煎服预防,每周1次,连用2周。注意当病猪退烧并恢复食欲后,不可喂食,每日以少量清水掺药物使其服用。否则,病情会反复持续发作,并不断加重。

4 药物防治

母猪妊娠70~80 d,产前7 d至产后7 d;母猪断奶1~7 d;后备母猪配种前7~15 d;仔猪断奶前3 d至断奶后2周;第18、22周龄分别使用1星期,均使用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 g+支原必净500 g,连续饲喂的方法。并且对所有的猪每周2次消毒、熏蒸,采用1∶500倍稀释带猪喷雾清洁、1∶25倍带猪熏蒸(每500 ml作用1 250 m3)。

猜你喜欢
耳病猪群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宝妈给孩子断奶“心如刀割”该怎样断奶才更好呢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