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规模养猪场的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2012-01-25 18:10贾盘刚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4期
关键词:养猪场猪只病猪

贾盘刚

(河北省定州市农业局动物防疫监督站,定州 073000)

1次性饲养100头以下的小型猪场,大多是养殖户自己饲养,没有专职兽医,猪场疫病防控经验不足,顾此失彼,造成损失。因此,要坚持“重在预防、坚持消毒、及时治疗、放弃治疗”16字综合防治方针,做好小型规模猪场的疫控工作,有效控制养殖成本,建立疫病综合防治机制,保障小型猪场洁净无疫。

1 重在预防

要尽可能地把疫病阻断在规模养猪场围墙之外,要做到疾病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

1.1 环境预防

养猪场环境条件是决定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养猪场的环境。

首先,猪场的选址要合理。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且干燥、开阔的地方,忌低洼潮湿之地。应远离其他养殖场,或是有污染的工厂等。应弃旧建新场,保证水源干净充足。最好有天然的保护屏障,自然阻隔与外界的联系。

其次,猪场布局要合理。母猪舍、育成舍应在上风向,隔离舍和处理室应在下风向。粪污处理宜在下风向,要用沼气池或生物链对养殖废物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通道与饲养通道分开。猪舍间距至少在5 m以上,可以绿化隔离。粪便发酵池应建在院墙外。为防止滋生蚊蝇,场内不要留大水池,地势尽量保持平整,排污沟要加盖水泥盖板。

1.2 合理搭配饲料

加强营养,是疾病防治的基础。所谓“营养”,就是指饲料的安全、优质、高效,达到高投入、高产出。养猪要防病,不能只靠疫苗和药物,关键是提高猪自身的抵抗力,只有增强猪的营养,才能有效提高猪的自身抗病力。要求饲料质量安全、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配比必须符合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同时饲料保存得当,无霉烂、变质等。

1.3 疫苗注射

由于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和品种改良推广,导致猪只携带病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用疫苗预防疾病,不得不进行。但是,免疫应有制度、有计划,不可随意进行,不可盲目实施。制定免疫制度时,既要充分考虑品种特点、疫苗特性,又要结合本地疫情和本场实际,选择最合适有效的免疫途径,选择最可靠的免疫程序,选择最安全的免疫剂量。对新场,应考虑猪只原场发病种类;旧场,要结合历史发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免疫程序,确定免疫剂量。如果有条件,可以对某些疾病做抗体监测。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包括疫苗的种类、用量、用法、被接种猪的日龄、次数、间隔时间等。免疫接种时,还应确保疫苗质量,同时操作必须规范,由专职技术员操作,以免剂量不够或过多,或是产生漏免等,达不到免疫效果。

1.4 药物预防

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猪只不同的生理阶段和疾病流行情况等,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做好药物投放,预防疾病发生。如高温时投放预防中暑的中成药;引进猪只时投放土霉素片剂预防感染等。

当猪场潜伏某种疾病时,要针对病情,在未发病或已有个别发病时,全群投药,有效控制发病范围。

2 消毒

消毒是杜绝传染病并确保猪群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将病菌、病毒扼杀在萌芽状态。任何猪场都应该重视。要坚持消毒。

消毒措施:(1)场门口、舍门口要设置消毒池;更衣室配备紫外线灯;人、车、物进出猪场猪舍都必须全面消毒。(2)定期全场消毒,至少每周1次。紧急疫情发生时要天天消毒。(3)猪只要体表消毒。(4)猪场使用的器械消毒后妥善保管,使用前后均需消毒。

3 放弃治疗

治疗是必要手段,放弃治疗亦是有效手段。有些猪病治愈了,治疗费用却太高,或是治愈后成了僵猪,或是治愈后生产性能受损,费时、时力,经济损失。有些猪病,却是治也不见好,没有治疗意义;有的烈性传染病,越治发病的猪越多,是得不偿失,没有治疗的必要。因此,对规模猪场必须坚持病猪“五不治”的原则:即无法治愈的病猪不治;治疗费用高的病猪不治;治疗费时费工的病猪不治;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病猪不治。

彻底改变“重治轻防”,把猪场办成病猪疗养院的陋习。该放手时就放手,能治疗是好事,不能治疗,或是治疗代价太高,放弃治疗本身亦是正确的选择。

不论养殖规模的大小,都应坚持制度管理,制定好养殖场生产管理制度、防疫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做好养殖饲料、药物、使用登记,坚持猪场的自繁自养,猪场内不得饲喂外来动物,定期灭鼠除害,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无特殊情况严禁外来人员进入等等,都是确保猪场洁净无疫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养猪场猪只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病猪喂药有办法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