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2012-01-25 18:10单艳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4期
关键词:心包炎胸膜炎嗜血

单艳君

(黑龙江省鸡西市畜牧兽医局,鸡西 158100)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散发性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均有,健康猪群中也能发现该菌,初次感染的疫情相当严重。

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展,规模饲养、高密集饲养,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因素存在,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近2年来,我国养猪场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增多,特别是规模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侵袭后,免疫力下降,猪副嗜血杆菌病伺机暴发。猪流感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混合感染发生呈递增趋势,且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及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影响猪只生长,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应对此病给予高度重视。

1 流行病学

猪副嗜血杆菌主要发生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幼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该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属于条件性细菌,可以受多种因素诱发。患猪或带菌猪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他健康猪,也可通过消化道感染。该病发生主要与猪只机体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关系密切。如发生蓝耳病等免疫抑制疾病时,猪只抵抗力下降,副嗜血杆菌易乘虚而入;猪群密度大,过分拥挤,舍内空气混浊,氨气味浓,转群、混群或运输时多发。猪有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嗜血杆菌的存在,能加剧的病情,使病情复杂化。

2 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站立困难,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体温不高,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竭而死亡。

一般表现发热、呼吸困难、尿黄、尿少、关节肿胀。跛行、皮肤黏膜发绀、站立困难,甚至瘫痪、僵猪或死亡。母猪发病可流产,公猪有跛行。死亡时体表发紫,腹部胀大,有大量黄色腹水,肠系膜上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尤其肝脏整个被包住,肺呈间质水肿。

3 病理变化

解剖时可见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胸水、腹水增多,肺脏肿大、出血、淤血,有时肺脏与胸腔发生粘连,这些现象常以不同组合出现,较少单独存在。胸膜炎明显(包括心包炎和肺炎),关节炎次之,腹膜炎和脑膜炎相对少一些。以浆液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为(严重的呈豆腐渣样)特征。肺可有间质水肿、粘连、心包积液、粗糙、增厚、腹腔积液、肝脾肿大、与腹膜粘连,关节病变亦相似,肠胃溃疡、糜烂、重症穿孔死亡。

4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尤其是剖检病变),即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验主要选择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

与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诊断: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包括脑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和关节炎,呈多发性;而典型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则引起的病变主要是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心包炎,并局限于胸腔。

5 防治

隔离病猪,淘汰无饲养价值的僵猪或严重病猪;消除各种诱因,改善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尤其要做好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等预防免疫工作。为控制此病的发生发展和耐药菌株出现,用大剂量的抗菌素进行治疗,也可口服混感快克散进行全群性药物预防。

5.1 患猪食欲废绝

选用快克针剂,0.2ml/kg体重·次,早晚各肌内注射1次,连用2~3 d。

5.2 全群用药预防

副猪嗜血杆菌,高热病、流感、圆环病毒、猪瘟、伪狂犬等混合感染时,选择猪用混感快克散1 000 g和抗毒干扰素2 000 g、多种维生素2 000 g拌料500 kg喂服,连用5~7 d。

5.3 预防

副猪嗜血杆菌,高热病、流感、圆环病毒、猪瘟、伪狂犬等混合感染,最好每隔15 d用上述药物1 000 g拌1 000 kg饲料喂服2~3 d。

猜你喜欢
心包炎胸膜炎嗜血
急性心包炎1例
18F-FDG PET/CT在心包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更正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结核性胸膜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意义探析
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影响因素分析
血沉检测在急性心包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嗜血杆菌属CODEHOP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树鼩检测中的应用
嗜血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