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生猪运输中应激性疾病

2012-01-25 18:10索春雨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4期
关键词:变性生猪运输

索春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哈尔滨 150300)

检疫过程中,常检出一些因生猪运输不当而引发的应激性疾病,这类疾病给业主造成了很大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肉品的卫生质量。因此在生猪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对易发的应激性疾病加以防治。

1 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常常看不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尸僵很快。慢性病例的患猪躁动不安,肌肉震颤,皮肤有时出现红斑,口吐白沫,呼吸急促,食欲不振或废绝,少尿或无尿,体温升高,全身无力,肌肉僵硬。严重者死亡,猪多发此类病症。

2 剖检变化

2.1 急性应激猪

由于体内乳酸生成过多,死后尸僵很快,背最长肌严重变性坏死,呈透明样变性;心肌也呈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肺水肿、胃肠充血、出血,粘膜溃疡或坏死。

2.2 慢性应激猪

2.2.1 恶性热应激综合征 由于运输中热应激,拥挤应激而引发。多见于送宰的肥猪。死后尸僵快,胴体酸度高;眼肌、背最长肌、半腱肌及腰肌、股肌等处肌肉呈苍白色,质地柔软,手指易插入,切后断面流出渗出液,湿润,折光性强,透明度高,甚至呈透明变性、坏死,肌间缺乏脂肪组织,肌组织结合不良,缺乏弹性。肌肉保水性差,肌纤维分离,纹理粗糙,俗称水猪肉(PSE)肉。PSE肉发生原因与猪的品种良种化、饲养的集约化和屠宰的机械化有关,也与生猪在运输环节的冲撞、精神恐惧、高温驱赶、疲劳等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肌肉内乳酸过多,故酸度检测pH值在5.7以下,因其肉质粗糙,煮熟后损耗很大,味道变差,保存时间短,PSE不宜作鲜销,轻度可通过加工再利用,重度应做工业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2.2.2 猪胃溃疡 剖检可见胃溃疡灶出血,粘膜上皮细胞脱落。

2.2.3 其他 猪咬尾症等,较少见,不多发。

3 防治措施

3.1 品种选择

在选择优良品种时,不以瘦肉率的高低作为唯一决定因素,注意选择抗应激基因的品种。

3.2 加强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调控措施有利于提高猪肉品质。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要适当,日粮喂量要适当,在任何时候,必须保证水质清洁,自由饮水。正确添加矿物质及维生素。严格选择优质饲料原料。坚决杜绝使用发霉变质的原料,坚持按照饲料卫生标准选购原料。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提倡不用或少用抗生素,坚持使用绿色添加剂,如微生态制剂、酶制剂、中草药制剂等。加强管理措施:加强养猪环境调控,做到转群适时、分群合理、密度适中,减少应激反应,平时在预防注射、治疗、去势。剪牙。断尾等操作中动作要轻柔,减少对猪体的过度刺激。

3.3 宰前检验

宰前应严格进行兽医卫检,对检验不合格的猪禁止屠宰。肉眼观察,及早检出应激反应敏感猪。如见体矮,具有明显的肌肉体质,腿中肌肉块界明显,表面有粗大的血管,眼球突出,具有恐怖感,精神不安,易受惊吓等体征的,可视为应激敏感猪,可在运输前肌肉注射氯丙嗪,剂量为122 mg/kg体重。

3.4 收猪

尽量做到收购空腹生猪,勿收购喂得过饱的生猪。

3.5 销售运输环节

要加强管理,如称重、运输时要减少应激刺激。捕捉生猪时,避免过度的惊吓;装卸和赶运时,勿用电棒刺激,尽量减少应激前使用抗应激药。

在销售运输过程中,要细心护理猪群,装猪车应加盖顶棚,防止日晒雨淋。车厢采用小栅栏隔开,避免装猪过多或不匀引起冲撞拥挤。车内可铺垫一层细沙或木屑,以保护猪蹄。夏季避开正午运猪,气温达30°C以上时,途中要淋洒凉水降温,但不能猛泼冷水。猪上车前不能喂食,只喂给添加维生素C饮水和电解质水,防止应激。根据运载车辆的容积确定收购的数量,一般为1只/m2为宜。避免猪群拥挤及任意混群而引发的吵架等刺激。

如运输路较远,卸下的猪应让其充分休息,以免放血不全影响肉质外观。宰前可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以调节生理功能。

运载车辆尽量平稳行驶,减少噪音、震荡等其他应缴因素。

如在途中发病,可及时补充皮质激素,用5%重碳酸钠静脉注射,可解除乳酸生成过多而引起的酸中毒。

3.6 屠宰环节

要加强管理,宰时先用高压电击晕,再行颈部刺杀放血,放血要完全,然后按照正确的方法褪毛,摘除内脏,整理胴体,汤池温度及烫毛时间应严格掌握。冷却降温工序,最好是屠宰场中央空调降温或肉尸进入保鲜冷库冷却。严禁人为地向肌肉注水。

猜你喜欢
变性生猪运输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征兵“惊艳”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