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重任 壮志谱新篇——记河北省乐亭县人大代表、乐亭县中医院院长戴恩海

2012-01-26 15:11郝秀兰
中国医院 2012年12期
关键词:全院中医医院中医院

■ 本刊记者 郝秀兰

记者乘汽车从唐山市驶入乐亭县境内,顷刻间让人眼前一亮,整洁宽敞的街道,排列齐整的绿树,秋末冬初的暖阳洒满大地,一片祥和的景象映入眼帘。

在参观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乐亭这片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教育昌盛,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不仅孕育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而且近年来在祖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乐亭人更是英才辈出,仅仅50万人口的乐亭县竟诞生了9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这在全国也是鲜见的。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乐亭飞速发展,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多项殊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深厚的人文底蕴润泽下的乐亭人秉承了自强自立、奋发图强,追求卓越的精神,“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里的“文章”不仅仅是文字的也是事业的华章。这不仅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名言和写照,也是乐亭人的文化精髓和精神追求。

戴恩海这位普通的乐亭县中医医院的院长,带领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用优秀团队的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了这种崇高的精神。

一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院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乐亭县中医医院更是以成功的事实,验证了这个真理。走进如今的乐亭县中医医院,窗明几净,布局合理,雅致大气。异乎寻常的干净整洁,宽敞的楼道、走廊,富有中医特色和中国文化味道的雅致宣传窗;紫红色的防盗门,洁白的墙面,适合中医诊病的特制医生办公桌,仅用一个扫地机和一个卫生清扫员就解决了全院的卫生清洁问题等等,这一切都是作为医院当家人的戴恩海用心精细化管理和智慧的结晶。戴恩海善于思考,勤于学习,他在工作之余,把医院管理杂志上登载的文章差不多全都通读过,并把掌握的医院管理学知识运用于医院管理的实践中。他把严谨、精细、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融入到医院管理各项具体工作中,化为医院快速发展的累累硕果。医院的风格展示的是院长的风范。原来一所名不见经传且规模不大,破烂不堪,难以为继的县级中医医院在短短的六年里,在乐亭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戴恩海院长率领全院职工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创造了一所县级中医医院起死回生且快速发展的奇迹。

然而奇迹不会凭空产生,正如李大钊所言:“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在戴恩海院长身上,记者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勤劳智慧,且儒雅内敛,谦和有礼的中国基层优秀院长的风采。

临危受命 勇挑重担

在中国的卫生事业领域,基层医院的管理和发展较之城市大医院更有其特殊性和艰难的一面,更何况是一直面临发展困境的县级中医医院。乐亭县中医医院始建于1985年,是在原城关分院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经过历任中医院人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使医院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但是到2006年7月,由于种种原因,业务不景气,经济入不敷出,经营管理陷入困境,医院的生存面临着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作出了振兴中医医院的决定,调任戴恩海担任中医院院长。当时正在乐亭县医院当副院长的戴恩海深知这是领导对自己最大的信任,一方面心里感到非常高兴,但另一方面也深谙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要将一所难以为继,濒临倒闭的烂摊子起死回生谈何容易!一些亲戚朋友都来劝他不要去,说他在县医院职务不错,工作有成绩,收入比较多,何必到中医医院这样的困难单位去挨累受憋,工资大幅度减少不说,整不好还要身败名裂。可是戴恩海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事当前,必须考虑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而不应该是个人的舒适安逸,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况且,勇挑重担,不畏艰难,敢作敢为,事业上追求有所成就一直是他骨子里的精神气质。越是艰难的境地,越能展现一个优秀管理者创新的智慧、才华和勇气。于是,他坚决服从组织调动,愉快地到中医院任职了。

戴恩海上任后,带领领导班子一班人,开始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们一头扎进职工群众中,促膝谈心,调查研究,寻找医院陷入困境的症结,寻求中医医院的回天之术。然后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分门别类,进行归纳梳理。要让一个陷入生存困境的医院起死回生,首先要解决的是职工吃饭和医院生存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要从医院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入手,同时还需要改善医疗环境和设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此,他在白天和班子成员一起,从事大量艰苦细致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晚上自己又连续秉灯夜战,先后制订了《人事管理改革方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综合治理方案》。接着,狠抓落实,理顺医院人事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搞活用人制度,改革过去用人方法,推出全员聘任制。按照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打破档案工资,实行绩效工资制,使全院工资总额随医院效益上下浮动。随着这些方案的逐步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就这样,医院以人为本,召回人心,调齐步伐,凝心聚力,形成了穷则思变、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打响了综合治理改善医疗环境的战役。

为了恢复正常医疗秩序,他们多方筹措资金,维修了全院供电线路,购置了交流同步30千瓦发电机组,解决了以往停电就停诊的问题。安装了全自动变频调速恒压供水设备,使全院长期供水不正常问题得以解决。装修了收费和候诊大厅,打制了导诊服务台,在楼道里设置了候诊椅。为所有病室更新了病床、床单、被褥等床单位设施,安装了空调,刷新了办公桌椅,为全院职工更新了穿用多年的白大衣,统一制作了醒目的胸牌,全面改善了病人的住院环境和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并购置增添了500毫安X光机、遥控胃肠机、生化分析仪、B超、经颅多普勒、心脏除颤仪、CT工作站等医疗器械,重新调整了科室病房设置和技术人员组合。

在综合治理医疗环境,维修、更新、增添医疗设施设备中,工作量和劳动强度非常大,戴恩海和领导成员们在第一线亲自指挥并带头干,和职工们一起搬抬推扛,劲使在一处,汗流在一块。领导以身作则,大家干劲倍增,有的同志带病参战,有的轻伤不下火线。在干部群众的并肩努力下,使全院的医疗环境焕然一新,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都说这回中医院变样了。于是来院看病就医的患者日益增多,医院收入不断增加,经济上扭亏增盈,职工工资福利待遇也正常了。就这样,初步解决了职工吃饭和医院生存的问题,摆脱了困境,使医院步入了良性运行的正常轨道。

发展建设谱新篇

由于中医医院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群众反映越来越好,就医人群和医疗业务量不断增加,中医医院出现了门诊拥堵、病房加床现象。医院建筑面积狭小、环境设施陈旧、布局不合理等矛盾随之尖锐地凸现出来,医院诊疗环境和条件已经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也严重地制约着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戴恩海一不等、二不靠,在全院大会上提出了自力更生搞建设、攻坚克难促发展的主张。他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发动全院干部职工集思广益,献计献策,研究、讨论、制订了《乐亭县中医院三年发展建设规划》,决心用三年时间,彻底改变中医院面貌,连续开展了“基础建设年”、“技术发展年”和”质量提高年”活动。

首先,他挖掘利用院内现有的建筑资源潜力,建起了心内科和CCU病房,结束了中医医院没有心内科,一遇心脏病人就转院的历史。接着,又租赁相邻的民建楼房三处,进行贯通连接装修,新建了病理科、胃镜、肠镜、膀胱镜检查室,改建了检验科、口腔科、输液门诊和针灸按摩专科。搬迁腾挪了行政办公区,改建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手术室。新开设了外二病区,设立了单人和双人间病房,满足了不同层次就医病人的需求。还对妇产科门诊和产房进行优化改造和建设,把原来仅有的内科和综合病区,扩建成为内一、内二和外一、外二四个病区,病床也由原来的50张增加到100张,扩大了医院规模,满足了群众需求。

在改善基础医疗环境的同时,医院又坚持“院内提高和离职进修两条腿走路”的人才培养方针,在院内开展了以提高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内容的“三基”训练,提高全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他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三基”训练标准和培训计划,每周安排一次学习讲座,每月举行一次理论考试,每季度组织一次技术演练。做到了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训练,一个人一个人的过关,最后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医护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成绩不及格人员,要求重新训练,重新过关。就这样持之以恒,到2008年底,实现了全员过关,总体实力大提升。在本院培训提高的同时,分期分批输送各科专业技术人员,到唐山、天津、北京、石家庄、广东佛山等大医院离职进修学习。通过三年时间,到2010年底己将全院专业技术骨干轮流进修一遍,初步形成了人才梯队结构。

随着全院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外出进修技术骨干的学成回院,医院在2009年度开展了“技术发展年”活动,推出了《乐亭县中医院设立科技进步奖的决定》,激发了大家“科技兴院”的积极性,新技术、新项目篷勃开展起来。从人力、设备到经费都给予全力支持,使外科成功地开展了脑出血脑室引流术、颅外血肿清除术和胄癌姑息术、腺体癌症根治术等大型手术,填补了中医医院历史上的技术空白。为了更好地开展泌尿外科新技术,从北京306医院聘请了泌尿外科专家,每月来院坐诊、查房、做手术,开展了治疗前列腺炎和尿道狭窄等新技术项目。内科也开展了心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和冬病夏治气管炎、哮喘新技术项目。妇产科在中西医治疗不育不孕症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年底,医院召开了技术发展年表彰大会,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了做出成绩的先进个人,戴院长给他们戴红花,发奖金,形成了开展新技术项目无尚光荣的浓厚氛围,掀起了比学赶帮超、人人为科技兴院做贡献的热潮。

迁址新建做贡献

进入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戴恩海心情更加不平静。他认真学习发展纲要,深刻领会到党和国家关注民生,高度重视中医事业,明确要重点抓好中医药基地和中医院建设,而且设立了中医院基建国债资金项目。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县人大常委、中医院院长,在关注人民健康、加快中医院建设方面,责无旁贷。于是,他满怀深情地给县委、县政府写汇报,全面准确地分析中医院的发展现状,论述了重建中医院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向人大提交了重建中医院的议案。中医院的快速发展,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于2009年启动实施了乐亭县中医医院迁址新建项目。

戴恩海在项目选址期间,积极提供全县中医医疗需求的调查报告和前瞻性的建设方案,县委、县政府领导给予极大的支持,在县城黄金地段划拨土地80亩,规划了400张床位规模的新院址,使新中医院建设规模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相适应。为实现高标准规划,高质量设计和高水平建设,他积极为县领导出主意、想办法,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提出了中医特色突出的个性化设计新理念,由北京构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后,受到国家卫生部的好评,在《健康报》上发表文章和照片,肯定了乐亭县中医医院的设计方案。

在新中医院的施工过程中,做为建设单位法人代表的戴恩海,认真按照有关法规和上级领导的指示,不怕苦,不怕累,发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精神,跑办可研报告、环评报告、土地预审、规划选址和消防、人防批复等各项前期手续,并在抢抓机遇,争取国债资金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2009年春节前夕,鞭炮声声,年味渐浓,大家都在忙着过年,可是戴恩海却跟随县领导驱车南下,远赴石家庄向省领导汇报乐亭县中医医院发展建设情况,受到省领导的肯定,当即把国债资金项目批给了乐亭县中医医院,为成功迁址新建项目立了一功。

在新中医院施工建设的两年多来,他把领导班子分成了两条战线,一手抓原医院的内涵质量建设,为迁入新院奠定基础;一手抓新医院的高标准施工,为建成一座高质量的中医院而奋斗。他和领导成员们经常深入工地,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得这项工程质量高、无事故按期完工,给政府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大家都说,新医院浸透了戴院长的辛勤和汗水,记录了他为中医院发展建设奋斗不息的脚步,也彰显了一个人大代表为关注民生所做的努力和贡献。2012年5月,新医院落成,举行了隆重的开诊庆典,国家中医局、河北省卫生厅、唐山市政府,乐亭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等各级领导出席了庆典仪式。从此,乐亭县中医医院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戴恩海带领医院领导班子艰苦奋斗的这六年,是中医院扩展、增容、加速、提升的六年,是中医院发展、建设、转折、大变的六年。这六年,他们一年一个新举措,医院一年一个新台阶,总体实力大大增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杜会效益双丰收。全院业务年总收入达到了近4000万元,总资产达到了2个亿,与2006年同期相比,总收入增长了8倍,总资产翻了5番,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实绩突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行风评议优胜单位。国家级《中国中医药报》、省级《河北中医药通讯》和《河北中医》等报刊杂志,都先后刊登了乐亭县中医院的报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中医院的建设落成,给戴恩海和领导班子做强做大中医事业,提供了更加广宽的发展空间。他们调配整合医院人力物质资源,优化病区科室设置,千方百计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技术和质量。先后组织了遵章守纪创文明大讨论、爱岗敬业讲奉献演讲比赛、规范化服务全员培训等系列教育活动;在医疗上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在护理上开展了达标过关活动,职能科室实行了工作质量目标责任制。他们要通过这些举措提升员工的素质,打牢医院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戴恩海对哺育他成长的党和政府、对医院和医院员工及家乡父老,充满了深挚的爱和历史的责任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医院形成无论将来谁当院长,医院都能规范化良性运转且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机制。因此,他对中医医院发展有着清晰的理念和长远的规划,他依据乐亭县的发展状况和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医院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计划利用医院现有的空间来发展老年保健事业,同时要培育和发展医院的特色学科,目前全院正在积极创建省级重点专科,其中心病科和肛肠科已经是市级重点专科,正在为迈进省级重点专科而努力奋斗。同时积极培育大钊故乡特色的医院文化,他和领导班子决心带领全院医务人员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方向,遵循卫生事业发展内在规律,尽快构建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医院运行新机制,探索规范化的服务新模式,以新形象、新理念、新作风,谱写乐亭县中医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全院中医医院中医院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重庆市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评估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覆盖全院科室的医院财产物资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崛起中的钟祥市中医院
中医院的契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