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罗哌卡因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2012-01-26 07:13韦有全黎必万黄庆
当代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甲磺酸手术过程

韦有全 黎必万 黄庆

甲磺酸罗哌卡因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韦有全 黎必万 黄庆

目的 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在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观察阻滞起效时间及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 甲磺酸罗哌卡因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影响,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35±0.23)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3.56±0.67)min,维持时间(102.41±35.23)min。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且安全可靠。

甲磺酸罗哌卡因;下肢手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老年

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是一种国产的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较低浓度就能够有效阻滞感觉神经传递而对运动神经影响很小,已成为较为理想的硬膜外镇痛药物,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高龄患者由于其脏器的生理性衰竭,对麻醉用药和麻醉方法的需求增高,目前国内关于甲磺酸罗哌卡因在老年人中应用的可行性正在探讨。我院近年来将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老年下肢关节手术患者中,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自2010年3月~2011年5月行下肢手术的60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ASAI~II级,年龄在60~78岁。患者中合并高血压47例,糖尿病24例,冠心病15例。其中2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6例行股骨关节复位内固定术,13例行胫腓骨复位内固定术,6例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及4例膝关节脱位骨折内固定术。

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禁饮8h,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100mg和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此次作为基础值。患者取侧卧位,经L2~3或L3~4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当确定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后用25号腰麻针自硬膜外穿刺针孔进入蛛网膜下腔,确定脑脊液流出后以缓慢速度(1ml/5s)注入腰麻液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520)13.0mg,历时20s~30s,然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约3cm,调节麻醉所需的平面在T10~S5,5min后让患者平卧。根据手术时间需要硬膜外追加给药。如手术过程中心动过缓HR<55次/min,静注阿托品。所有患者麻醉期间全程面罩吸氧。术前常规导尿,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尿量。术中必要时监测血气、血常规、生化、血糖等等。

1.3 观察指标

1.3.1 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

1.3.2 感觉神经阻滞效果 在手术后5、10、20、30min采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指给药后至患者出现发热麻木等感觉的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指患者的感觉恢复到T10的时间)。

1.3.3 运动神经阻滞程度 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分别在给药后5min、10min、15min、20min用0~3级法评估运动障碍程度,以后每15min评估一次、直到恢复到Bromage评分为0级。(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效果,0级无运动阻滞;1级不能屈髋,但是膝关节和踝关节可以活动;2级不能屈膝,但踝关节可以活动;3级不能屈踝。上肢运动神经阻滞效果,0级无运动阻滞,1级感上肢沉重,2级不能抬肩但能屈肘,3级不能屈肘或同时不能屈腕)。

1.3.4 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术中、术后是否出现局麻药物毒性反应(如肌肉抽搐、口舌麻木、意识消失等)及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寒颤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s),组内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均未改换为全麻,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麻醉均有效,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35±0.23)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3.56±0.67)min,维持时间(102.41±35.23)min。

2.2 手术过程中SBP、DBP、HR、SPO2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手术过程中SBP、DBP、HR、SPO2变化情况(±s)

表1 手术过程中SBP、DBP、HR、SPO2变化情况(±s)

指标 麻醉前 麻醉中 麻醉后SBP(mmHg) 145.33±8.03 143.07±7.03 142.54±7.92 DBP(mmHg) 108.23±11.24 110.30±12.21 111.58±9.71 HR(次/分) 82.35±14.31 86.12±10.41 81.12±12.07 SPO2(%) 98.15±1.25 98.03±0.88 98.12±0.96

2.3 不良反应 手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低血压,有短期的头晕,未作处理,未见恶心、呕吐等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讨论

因老龄患者多骨质疏松,所以老年患者外伤性下肢骨折的比例较高。甲磺酸罗哌卡因是一种国产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是将盐酸罗哌卡因的盐酸根改为甲磺酸根,仅改变了其理化性质但是药理作用无明显变化[2]。有研究证实,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阻滞起效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均相似[3-4];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心脏毒性均小,对心脏的兴奋和传导抑制也弱于布比卡因[5],且麻醉效果确切,维持时间长,术后运动障碍很快消失。最为突出的是其感觉与运动神经分离的特性,高浓度时能同时阻滞感觉和运动神经,而低浓度时几乎仅阻滞感觉神经,只起到有效镇痛作用。因此,在临床上为提高麻醉质量,可选用高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6]。

甲磺酸罗哌卡因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压,恶心呕吐,寒颤,尿潴留等等。从我科的60例老年患者来看,甲磺酸罗哌卡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仅有2例患者发生轻微的头晕,而且麻醉效果好,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所以下肢手术在选择局麻药时可择优选择甲磺酸罗哌卡因,它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恰好满足了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要求。

总之,只要掌握好适应证,麻醉过程中精心管理,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是安全、可靠的,且副作用小,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张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罗哌卡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J].安徽医药,2004,8(3):215-216.

[2] 刘芳翔,付冬林,刘双义.甲磺酸罗哌卡因配伍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0):69.

[3] 李西宽,焦亚奇,刘俊,等.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理学医报,2004,20(2):236-237.

[4] 林慧,欧阳碧山.0.5%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07,18(8):44-45.

[5]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人民卫生出版,1997:312.

[6] 陆凤翔,杨玉.临床实用药物手册[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08.

10.3969/j.issn.1009-4393.2012.1.024

535000 广西区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韦有全 黎必万 黄庆)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甲磺酸手术过程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传出神经分几类?它们分别支配哪些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