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建议——对浙江工商大学的调查分析

2012-01-26 05:39徐苗苗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徐苗苗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一、引言

自从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英语专业在本科教育中跻身为热门专业,带动研究生教育规模相应增长,这种情况既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潮流,又满足了经济转型期社会对外交人才的需求。然而,发展过快必然会衍生一系列问题。因此,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教材选择等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与否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发展有一定影响。目前,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教材选择等不尽如人意,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笔者只对本校工商大学38位不同年级的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本校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状况,并针对其学习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二、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

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共有38人,均为本校2007、2008和2009级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数分别为4、12、22人,涉及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专业。

(二)调查工具

本调查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此问卷是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献,征求同学意见的基础上设计的,并组织同学进行预测,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修订后的调查表分为两大部分,共13题。第一部分为个人背景,共2题,第二部分为调查正文,共11题。个人背景包括性别和年级,正文部分主要涉及学术环境、对学习知识和学术能力的认识判断、学术水平、所用教材、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方式及作用、所参加的学术活动等。

(三)数据收集

调查问卷由作者本人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共发出问卷38份,回收38份,38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三、结果与讨论

与本调查有关的数据主要涉及学生学术能力发展和学习知识掌握的状况(第3、4、5、6、9题)、学生心中理想的教学方法(第10题)、专业课程设置的作用等(第12题),调查结果如表1,2,3所示。

如表1所示,随着在校学习时间的延长,被调查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断得到了提升,但是也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为数不少的学生即使在研二、研三时都没能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明显地提升学术能力;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沙龙之类活动偏少。笔者还通过采访和聊天形式了解到,研二的很多同学都说自己到现在都还没进入学术世界,还在外面迷茫地徘徊。而一位研三的同学说自己研一时什么都不知道,没有人能够引领她踏入学术之门,虽然自己很用功,但却走了很多弯路,等找到头绪时才发现时间已经不允许她去静心看书和做研究了。导致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培养机构和学校没有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培养的关系,这一直以来都是外语语言文学类专业硕士教育悬而未决的难题。随着硕士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该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日益明显。由于本科阶段扩大招生,导致用人单位的门槛也相应升高,许多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因而被迫选择继续读研。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这些学生在硕士学习阶段较重视加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不以进行科学研究为志向。然而,多数高校在培养英语专业研究生时,依然不分青红皂白,总是把科研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造成许多原本志在实践的学生不愿学,对毕业论文和科研要求则能糊弄就糊弄,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成果。教学相长,学生缺乏求知欲必然会引发教师的不满,教学激情下降。长此以往,影响学校整体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让原本有志科研的学生也难以安心学习。

表1 学生学术能力发展和学习知识掌握的状况

而这一点通过表2的数据也有所反映。大部分的学生,无论是研一、研二或者研三,都希望教师采取①教师授课为主(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该学科的经典理论和热点问题,把握该学科的概况)、学生参与讨论(讨论能使同学们相互启发,进行多角度思考)和③教师精选话题、全班讨论的授课形式,即希望老师们能够引领他们入门,避免他们走太多的弯路,因为研究生的培养时间十分有限。但是,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人数剧增,大部分教师都采用②学生自己上台讲课、教师点评的方式授课。当然这种方式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促使学生去努力看书准备,但在实际操作中,收效甚微。通过聊天采访得知其原因,一是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教学中,没有参与就没有积极性。二是上台讲课的学生自己对专业知识都是一知半解,给同班同学讲解知识时缺乏准确性,更不可能有深度和广度,自然不可能引起同学的兴趣。

对于专业课程设置的作用,表3的数据表明:三个年级的学生中分别有54%、66%和25%的人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作用“一般”,只有9%的研一学生认为其作用“非常大”,另有4%的人认为“没作用”。可见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得到较大的认同。对于英语这样需要长期日常积累资料的学科,导师不可能将从搜集资料到撰写论文的全过程一一展示给学生,天生的缺陷已经不可避免,如果再不从课程设置上进行弥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将始终是一句空话。正如王雪梅教授调查反映的那样,很多高校往往在参考其他院校的基础上开设课程,并不结合本校、本专业特色进行科学客观的调查分析和论证,往往存在一定的因人设课、重复设课等问题,或者因师资匮乏而导致开课较少或无人上课等现象。这样,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发展。[1]

四、教学建议

要解决本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不能局限于校园这个狭小的范围,要拓宽思路,加大与校外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研究型高校资源,尝试从多角度,通过多种方法制定发展方针。综合目前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整体状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思路尝试解决部分问题。

(一)深化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改革

虽然研究生教育由以前的精英化转为现在的大众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平庸化,应有多层次、多体制的多元化发展。[2]我国不仅需要发展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而且更加迫切需要培养一批能站在学科发展世界前沿的高水准研究人才。[3]在高等教育分层发展和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抓住机遇,根据本校自身特点,不失时机地推动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改革,而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到理论知识、语言技能与科研方法等不同层面的有机融合,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促进研究生语言能力的强化、专业知识的拓展以及研究能力的提升,[4]从而造就一批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高水准研究生,建立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体制,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品质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应主要采取两种途径。一是优化教学方法。从表2中两种被学生认可的授课形式可以看出:因为专业课和技能课的差异,学生并不抗拒在专业课程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言堂”教学,相反,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获取专业知识的有效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从头至尾满堂灌,而应该掌握好节奏,在授课过程中穿插提问和组织讨论。[5]二是创设学术环境。学校也可以聘请外校教授、各个领域资深人物,来校开展讲座、专题介绍等学术活动,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其科研意识,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提升研究兴趣,提高学术素养。

(三)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合作化和国际化

与世界教育强国相比,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距。因此,尽快融入国际研究生教育主流,在参与竞争中求发展,与教育强国对话与交流,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6]目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虽然本校不是名校,但是同样也不可避免地要顺应这种趋势,树立国际办学理念,创造国际学术交流、讲座、合作科研等不可或缺的国际性育人氛围和环境。

国内院校之间的合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类似于美国常青藤盟校、澳大利亚“G8”高校联盟,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9所国内名校结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这使我国诞生了首个名校联盟——“C9”。这种名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非常值得借鉴,本校也可以与杭州的其他高校加强合作,共享资源,扩大学生学术交流的范围,开阔其研究的视野。

(四)注重创新思维培养,鼓励硕士研究生自主科研

语言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以实践为主的高校应当主动与校外相关单位合作,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而即便是以学术研究为主的高校,也不能一味地灌输国外的各种理论流派,要给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鼓励研究生挑战权威,将各种理论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导师给学生指定一些参考书,但要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时间,量不宜过大,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思路,学会创新科研,导师本身也要抛开专业限制,鼓励学生多读其他学科书籍,学会跨学科交叉研究。

硕士研究生教学的重点要更多地转移到如何进行科研上来。在课程开设上提倡创新思考,尽早开设论文写作和研究方法课程,帮助学生找准研究切入点,展开论文架构,严格规范学生的论文格式,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创新研究。长此以往,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就会有显著提高。对确有一定研究成果的研究生,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

课堂时间只是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一个很小的部分。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应不仅指课堂教学,课外教学也要与时俱进。高校培养部门及导师应鼓励英语专业学生展开自主学术研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支持,让学生一方面可以进行调查、访谈、数据搜集等内部学术研究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参加学术沙龙、学术会议等外部交流活动。针对目前英语专业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学术视野过窄的现象,培养者应大力提倡跨学科选课和跨学科选题,资助研究生参加其他相关专业的学术活动,加强与其他学科研究生的沟通和联系,鼓励几个专业的研究生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研究项目,在跨学科的自由学术氛围中实现学术创新。

本研究主要讨论了当前本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教师教学、专业课程设置等问题。虽然本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讨论的问题也不是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的全部,但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及其学习状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虽然以上所言旨在抛砖引玉,但希望能够引起本校和国内高等院校相关部门和人士的关注。本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只有勇于面对并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才能真正培养出视野宽阔的新型实用和研究人才。

[1]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术能力发展[J].外语界,2009,(1).

[2]涂石桥.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现代大学教育,2003,(4)

[3]刘世清.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2)

[4]许克毅,郭艳利.研究生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发展研究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2)

[5]蓝纯.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的反思—寻找自己的风格[J].中国外语教,2009,(2).

[6]李素琴,闫效鹏.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